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技术图像分析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现阶段我国艺术体操后备人才的身体技术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艺术体操后备人才的技术水平正向着竞技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但与先进水平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四大类身体难度动作的类型选择上跳步类较高,转体类明显偏低,选择难度类型缺乏多样化;在完成身体难度动作质量上,跳跃技术难度发挥比较稳定,转体是我国少年运动员身体技术的薄弱环节,在各项器械中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2.
从艺术体操运动训练的实践出发,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图像分析、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科研方法对艺术体操旋转类身体难度动作发展的趋势和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旋转技术的掌握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选手成套动作中就旋转类身体难度在动作数量上与世界优秀选手差别不大,但难度的类型不够丰富,在难度价值层次上,世界优秀艺术体操选手多使用复合难度和混合难度动作,而我国运动员则较少使用。在比赛中,旋转类难度动作完成质量上与世界优秀选手之间差距显著。旋转度数达不到所填报的分值、旋转轴心不稳,旋转快结束时出现小跳或移动、自由腿过早下落、在旋转时器械技术完成差等都是重点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带操转体类身体难度动作完成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2006年艺术体操全国锦标赛、2006年艺术体操世界杯赛的个人单项带操前3名成套动作,对世界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和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转体类身体难度动作完成质量进行分析。找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带操转体类身体难度动作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动作完成质量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4.
凌晨  刘鎏 《体育学刊》2005,12(4):122-124
对现阶段我国艺术体操后备人才的身体技术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艺术体操后备人才的跳跃类身体难度动作完成质量相对较好,但缺乏对高难度动作的挑战,难度动作主要集中在中、低组水平;平衡类身体难度动作完成的成功率普遍偏低,其难度动作主要集中在低难度组水平,且完成质量较差,并主要表现在停顿时间不充分和动作欠稳定两个方面;在动作编排上,内容趋于单一,缺少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以艺术体操身体难度为研究对象,对历年身体难度总的数量变化、创新方式、不同类型的数量变化以及成套难度数量进行量化分析,探索艺术体操身体难度的发展趋势.结论 为(1)身体难度总的数量呈现为缓慢、快速和逐渐回落的增长趋势;(2)规则对四类身体难度的均衡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平衡和柔韧类身体难度发展仍然较慢;(3)合理调整成套难度数量有利于艺术体操项目竞技性与艺术性的均衡发展;(4)身体难度动作的创新要在动作结构、动作连接方式创新的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周期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要求,对2004年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我国运动员身体难度动作的质量规格进行了现场统计,用以分析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在运用与完成身体各类难度动作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为备战北京奥运,尽快适应新规则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1976年以来9个版本的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难度的发展和创新始终是艺术体操运动发展的主题,在创新难度动作时要以确保运动员身体不受伤害为原则;2)对于艺术体操运动来说,成套动作完成的高质量是艺术体操运动持续、稳步发展的生命线,运动员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必须在动作规格上下功夫,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3)器械技术动作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在今后的训练中应在器械技术动作的开发和训练上多下功夫;4)加强成套编排的艺术性,提高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艺术表现力;5)跳步类和转体类身体难度动作能够较好地体现艺术体操的特性,并有利于与器械的结合,应加强运动员这两类技术动作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陈瑞琴 《体育学刊》2012,(5):123-126
对第10~11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我国与世界各项前3名运动员成套动作中所选的跳跃类难度动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成套动作中选用的跳跃类难度动作的数量和分值上均高于世界前3名选手;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选用的跳跃类难度动作类型主要偏重于屈体分腿跳类,动作的完成比世界优秀运动员选用的科萨克跳类的难度大;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选用的跳跃类难度动作主要分布在整套操的前半套,而世界优秀运动员主要分布在整套操的后半套,这对运动员的专项体能及下肢动力性力量的要求较高,这说明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下肢动力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从动作难度、连接难度、难度动作组合以及难度动作分值等方面,对我国高水平女子长拳自选套路难度动作的编排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参赛套路中编排的动作难度均为跳跃类;连接难度以动静连接为主,并且以B级和C级连接难度居多;编排动动连接难度组合、动静连接难度组合的次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难度动作组合的顺序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中外艺术体操创新动作发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图像解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外艺术体操创新动作的发展现状与趋向,以及拓展艺术体操创新动作的思路。对中外优秀运动员身体难度的创新动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在独创性上与国外运动员差距较大。据此,提出提高我国艺术体操创新动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跳步难度动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解析、统计分析等方法,探究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完成跳步难度动作时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之间的差距。结果发现,中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在成套动作中,跳步难度动作完成质量并无显著差异,但在选择跳难度数量、种类以及器械动作配合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现场裁判评分、调研考察等方法,对参加2005年第24届世界蹦床锦标赛的中外优秀女子运动员实施新规则后的比赛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外运动员第1套动作的构成发生了3个主要变化;我国优秀运动员第1套动作的平均难度分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但平均最后得分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不同成绩区间运动员的难度分与比赛成绩没有表现出线性关系;我国运动员所掌握的动作数量及动作类型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有一定差距;第2套动作质量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动作难度相对落后。进一步提高第1套动作质量和第2套动作难度是我国备战和实现2008年奥运会金牌目标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徐凤萍 《体育科研》2010,31(5):76-78
运用艺术体操圈器械对不同训练程度者及不同级别的运动员进行测试,发现有训练者与无训练者之间的抛接控制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异;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对于抛接控制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训练水平越高,准确性越高;本体感觉能力具有个体差异性,其既受后天运动训练的影响作用,也受到个人先天因素的作用制约;艺术体操运动员上肢本体感觉能力的强弱,可以作为艺术体操运动员的选材与能力评定的参考指标。为今后选拔和训练艺术体操运动员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女子体操运动员和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体重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子体操运动员及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体重控制是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一个十分常见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操作好这一看似容易的问题,作为教练员及运动员必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本文从能量消耗与摄取、饮食结构及运动强反等方面结合项目特点对体重控制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测试方法,对少儿体操运动员专项训练中的生理负荷和能量消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少儿体操运动员运动时的生理负荷和能量消耗,与训练水平、动作难度、机能状态等因素相关;认为,训练中应控制训练次数、间隙时间,同时应采用合理的膳食结构,保证运动员机体的热量供给。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3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十运会女子自由体操决赛8位选手完成的成套动作难度、编排及连接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难度、高质量、多变化、重优美”是世界女子自由体操技术的发展方向;中外运动员在成套动作的难度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动作类型的选用与组合方式上有显著性差异;提高整套动作成绩的关键是提高连接动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血循环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CF-Ⅱ型心血管功能智能检诊议,对我国136名优秀体操运动员,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从心脏功能、血管功能、末梢和内脏循环功能比较了优秀体操运动员和对照组之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别。为高级体操运动员选材、训练水平的综合评定等提供了血循环动力学指标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部分身体形态,素质、血液等指标,结合营养膳食的调查,对儿童体操运动员集训期间进行为期10周的跟踪和实验监控,为科学地监护运动员生长发育过程,并为教练员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部分身体形态,素质、血液等指标,结合营养膳食的调查,对儿童体操运动员集训期间进行为期10周的跟踪和实验监控,为科学地监护运动员生长发育过程,并为教练员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访问、查阅病历等方法,对体操运动员落地损伤进行分析,指出:落地损伤多发生在自由体操、跳马、单杠三个项上,损伤多在足踝和膝关节处,且多在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