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雨飘摇的新女性——《雨中的猫》:女性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早期的一篇通过象征手法来反映两性冲突的短篇小说。通过环境、对话行为以及物体三方面象征意义的揭示,体现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女主人公对猫的追逐及渴求,反映了内心强烈的独立和改变自我、改变现状的意识,但这种渴求最终还是一步步走向了破灭。  相似文献   

2.
金鑫 《英语辅导》2014,(4):218-220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为数不多反映女性意识、从女性视角来写的短篇小说之一。本文基于女权主义批评视角,对女主人公寻猫、求猫和得到猫这三个场景进行分析,表达了女性想要冲破性别束缚,要求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同时揭示出在男权思想盛行的时代中,女性由于对生活现状不满所做出的反抗处处受到压制,使她们刚刚复苏的女性意识瞬间破灭;女性争取独立、自由和平等的道路曲折漫长。  相似文献   

3.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运用"冰山原则"创作理论,以女性为题材,反映两性冲突的短篇小说。小说通过一系列的象征和隐喻含蓄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男性霸权下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抗争。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的猫》关注了女性生存状态。海明威赋予猫这一符号一定的象征意义,通过剖析小说女主人公生存选择的动因,记录她为寻猫出走又返家的过程,展示了她内心经历了从拯救猫到渴望拥有猫的变化,完成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对自身角色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猫》、爱伦坡的惊悚小说《黑猫》和当代女作家欧茨的小说《白猫》中均有"猫"意象。在某种程度上,猫和女人具有特征相似性,"猫"的形象映射的是文中"妻子"的形象,"猫"的行为映射着妻子的行为。因此,从描述不同时代女性地位的角度,这三篇文章具有相似性和代表性。本文试从三篇小说中猫与主人公关系,即猫对其的亲密性来探究三篇小说中妻子的女性意识,以分析女性地位的变迁,以期从女性主义角度把握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6.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的女主人公,自尊自爱,独立坚强,理性智慧,最后获得幸福爱情。爱玛是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喜欢幻想,追求浪漫爱情,两次婚外恋均遭失败,最后自杀。通过文本解读,比较两位女性所受教育和爱情观的差异,探讨女性自我实现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王殊韵 《海外英语》2013,(23):239-240
凝视中蕴含着性别意识。女性意识在海明威所创作的《雨中的猫》中被刻画得极为细腻和深刻,其故事情节给读者留下了永久的悬念和无尽的话语阐释空间。该文以凝视理论为切入点,在揭露了小说女主人公的身份认同危机之余也论证了其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8.
本借用女性主义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对美国名作家霍桑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进行探讨。在《红字》中,霍桑揭示出女主人公海丝特在清教男权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批判了男权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厌女意识;并且通过把女主人公海丝特的坚强和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同男主人公的软弱和对命运的无助进行对比,颠覆了男权社会把女性作为“客体”的传统观念,在自己的想象“红字”世界中为海丝特赢得了一个“主体”的位置。正是通过对海丝特这一女性人物的塑造表达出霍桑潜在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韩两国女性作家作品中有女主人公的性抵抗,不仅具有可比的共同性,也有因不同文化背景而形成的差异性。这里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女性作家中的女主人公之所以跟别的男人上床,是因为她们表示不满或者抗议。韩国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也为了抵抗,而跟别的男人睡觉。在韩国的作品里,跟中国女主人公不同的是,她们自愿当"坏女人"。  相似文献   

10.
作为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多丽丝·莱辛已被公认为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通过其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和成名作《金色笔记》中对两位女主人公的塑造,莱辛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极大忧虑。本文将运用西蒙娜·德·波伏娃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观点来比较两位女主人公一玛丽和安娜的意识觉醒。同时也将探索莱辛在这两部作品中为当代女性提供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她获得英国布克奖提名的小说《书店》讲述女主人公弗萝伦丝经营书店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展示了女性的生存抗争之艰辛。结合作家笔下英国广阔社会图景,本文通过分析弗萝伦丝抗争的加玛特夫人的权力网络以及社会转型和人性等因素,总结小说女主人公的悲剧之源,试图揭示作家对于女性生存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2.
《简·爱》从女性的视角审视女性的命运,堪称一部女权主义宣言.文章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简·爱对男权中心社会的反抗,对爱情婚姻平等的追求,对经济独立的要求,来探讨她的女性意识是如何体现的.当然,由于时代背景等因素的限制,其女性意识仍然存在局限性,这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对男性反抗的不彻底,对传统文学的崇拜以及对守旧婚姻观的妥协.  相似文献   

13.
《简·爱》从女性的视角审视女性的命运,堪称一部女权主义宣言。文章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简·爱对男权中心社会的反抗,对爱情婚姻平等的追求,对经济独立的要求,来探讨她的女性意识是如何体现的。当然,由于时代背景等因素的限制,其女性意识仍然存在局限性,这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对男性反抗的不彻底,对传统文学的崇拜以及对守旧婚姻观的妥协。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陈染通过其笔下孤独的女主人公对孤独的深刻体验和感悟,表现了现代女性对自身生存意义的探究和追求,也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15.
《飘》是当今深受欢迎的美国小说之一,其中蕴涵了浓厚的女性意识.小说通过对女主人公郝思嘉成长历程的描述,结合战争背景,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它的时代进步性:既是对男权社会的反叛,又是女性意识的觉醒.这种浓厚的女性意识赋予了《飘》强劲的生命力,让其从未随风而逝.  相似文献   

16.
凯特·肖邦《一双丝袜》是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主人公索莫斯太太深受消费主义的影响,是消费行为让女主人公意识到自我,也是消费行为让女主人公再次失去自我。消费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影响是双重的,因此消费主义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影响应该重新评价和定位。  相似文献   

17.
哥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通常是恐惧的亲临者甚至是牺牲品,而女性哥特文学以建立女性自身价值标准为目的,女主人公通过救赎男性人物从而达到自我拯救,实现自我,是对性别等级和男性控制文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生态女权主义强调女性与自然的认同性和紧密联系,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等同于人类对自然的压迫。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通过《菊花》一文,以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女主人公伊莉莎的菊花情结展示了自然和女性的认同性;同时,通过男主人公亨利和赶车补锅人对菊花和伊莉莎的态度,揭示了在男性统治的世界里,自然和女性所遭受的歧视和压迫,以此来呼吁人们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关注。  相似文献   

19.
在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几部以女性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因作家性别视角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男作家笔下的女主人公爱玛、安娜、苔丝等都体现了男权视角下对女性美的理解.而女作家笔下的女主人公简·爱则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性美.  相似文献   

20.
小说《宠儿》通过对女主人公塞丝反抗白人主导文化,赢得内容内部的理解和互助,以及努力促成黑人和白人的和谐相处,最终建构了自己的黑人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