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爱无关     
简丹来到我这里的时候,我有些惊讶。这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孩子,在我们这样的学校里是比较少有的那种优秀。她也会有解不开的心结?我猜想可能是来聊聊天而已。但她说,她确实心里有烦恼。“我也很矛盾,其实按照老师和家长的意思,我只要把自己的学习搞好,让自己顺顺利利地成长就行了。可是,最近我总想帮助一个人,希望他也能进步。”看来这个人在简丹心里有一定的位置。“你说的这个人,你想在哪些方面帮助他呢?”我只能从旁入手。“学习方面,还有个人的行为方面吧,我都想帮他。”简丹思索了一下才回答。“能具体说说吗?”“他也是我们班的,从初…  相似文献   

2.
鲁迅在他的杂文《死》中这样写道:“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一个都不宽恕”,表明了他热烈的爱憎,分明的是非;“一个都不宽恕”,更不意味着鲁迅以一贯正确者自居——鲁迅无情面地解剖别人,更加无情面地解剖自己,这也是他勇于正视自己弱点和局限的一个明证。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方老师:进入高中已经几个月了,但我仍然不能适应高中生活。难道是我太笨?可我从不这样认为。是我没有努力?我也想过这方面的原因,但最终不这样认为。上课认真听却听不懂,可以说除了物理我什么都不那么让人满意。我经常对别人说:“一个人如果不为他当初的选择后悔,那么他的选择是对的。”我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错了,我真的很烦恼。我非常欣赏这样一句话:“’当你懂得珍惜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已经失去了什么东西。”所以我也经常想,自己是否失去了很多东西呢。人人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将来我考不上大学,辜…  相似文献   

4.
球迷     
记得,我大专将毕业时,在一所中学实习,虽然时间不长,但感慨很深。短暂的实习生活使我学会了很多,它是我教学生涯中的一笔财富。一开始,我的指导老师就向我介绍了班里的具体情况,特别提到了小蔡: “他是一个头脑灵活的学生,十分爱好体育,做事敢做敢当。遗憾的是他对学习没有丝毫兴趣,纪律比较松散。喜欢在晚自修的时候拿耳机听歌,一些老师想没收他的,他居然敢跟老师硬顶。跟他谈心,他无动于衷,很多老师对他束手无策。”指导老师还特别交代我,遇到他要小心点。我为人好胜,对小蔡十分感兴趣。当时就想: “我不相信治不了他!”于是,一直找机会与小蔡正面“切磋”一下。在一天晚修,我终于发现小蔡戴着耳机摇头晃脑地小声唱歌,看到他目空一切的样子,我怒火中烧,疾步走向他,准备没收他的耳机,再狠狠地训斥他一顿,刹刹他的锐气。小蔡看到我的阵势,极其迅速地把耳机放回抽屉,用手护着,怒视着我。相持了大约十秒钟,我意识到自己一米七几的身材在他面前占不到丝毫便宜,我甚至开始担心自己与他硬顶起来会在学生面前下不了台。我做了一个理智的选择——暂时不没收他的耳机。只是冷冷地对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的心灵是纯洁、脆弱的,因而就需要我们去抚慰,与其进行朋友式的交流与沟通。心灵的沟通需要真情,真情需要真言,需要真爱,需要真心的付出。学生小张本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可是不知什么时候丢掉了学习的信心,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对各个方面的活动都不以为然,带有一些社会习气,很多老师都对他很不满意。于是他变本加厉,对很多老师都心存敌意,经常做一些无声的反抗。于是我找他谈话,想弄清他的真实想法。他先是不说,后来,我向他讲清我们的谈话目的:不是责备,不是批评,而是了解、信任和关心。他终于吐露真言,他谈自己内心的痛楚,谈自己反抗的方式,他说他也想让自己出色一些,可是一看到其他老师对他的样子,他就放弃了。他还说:“老师,你太好了。可是有些人就是鸡蛋里挑骨头,我一想就生气”。  相似文献   

6.
多余的人     
凡读过这篇《多余的人》,我想心里都会深受感动的。作品写一个特殊家庭里的特殊人物——一个后爸带来的哥哥。试想,一个女孩子与一个后爸带来的哥哥如何相处呢?更何况“我”是一个女孩子,更难于启齿叫他“哥哥”了。作者选择“我”考上大学、母亲硬要“他”来送“我”到西安上学的情节,写“他”一路上送“我”的情况。作者用了几个细节来刻画“他”的老实人的形象,很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写出“他”与“我”的无言的感情交流,使“我”为之感动。作者在写人物时,能很好地运用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例如,作者写“他”与后爸来到自己家里后,从早到晚在田野种棉花,天黑了也没能及时回来;写“他”知道“我”不喜欢“他”,在送她上学时,有意远离她,以致火车行了一天一夜,同坐的旅客竟然还不知道他们是一起来的,更不知道他们是一家人;写“他”时时护卫她,甚至连有人想坐到她身边“他”都警惕地警告对方;“他”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让这个妹妹受累,自己扛了这么多的行李,还时时照顾她;作者还写出“他”的聪明,像“他”引导她找接待站等。作品着重写人,而且很好地写出当时的特殊环境下人物的特殊心境,通过“我”对“他”由反感到感动,写出“他”的人性美。其实,“他”是很爱这个妹妹的,但是“他”不能表露出来,这是由于他的地位和文化程度所决定的,为此“他”只能把这种爱深藏在心中。在“他”与她离别时,“我”终于感动地叫“他”一声“哥”时,“他”感到满足了,作者写道:“他一听,连忙转过身,笑着对我挥手。我第一次看到他笑。”此时无声胜有声,他的心灵的美在这里表露得很充分也很到位。这是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无论从写法到思想内容上都有独到之处,值得同学们去学习。  相似文献   

7.
于闹哄哄的气氛中,他开始唱自己的“独角戏”。我竖着耳朵,强迫自己尽量去听。教师看到前面一些同学在听课,显得有些激动,他拼命地提高嗓门,想让大家都静下来。但看着越来越糟的情况,他无奈地低下了头,不停地擦汗,之后他双手撑在讲台上,慢慢地抬起头来,声音有些异样地对我们说:“昨天在你们班,我上了第一堂课,我知道,很糟糕……”他哽咽了一下,眼泪便涌了出来,“真的,我知道我的第一堂课上得很失败,我回去后就哭了,我也知道,一个男的在你们面前哭,很丢脸……”他顿了顿接着说,“我真地想做一个好教师,可我没有经验,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希望…  相似文献   

8.
郭玉良 《初中生》2018,(6):47-48
我是九年级的永新.这段时间,我做事很不顺利:闹铃常常出问题,导致我早晨上学总迟到.每天作业量大,学习时间有限,学习任务总完不成;这次的阶段考试,我花了很多时间在数学计算上,结果会做的试题没时间做,导致本来基础还算好的数学没考好;而英语对我来说就是“天大的难题”,怎么也学不好.我的考试成绩很糟糕.爸爸批评我,我跟他争辩了几句.他说我找借口,要我好好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郭妈妈,我也想提高成绩,但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学习和生活总是搞不好,很苦恼.您能帮帮我吗?  相似文献   

9.
康松 《教书育人》2014,(8):25-25
从小就教育儿子要诚实不撒谎,有一天上小学的他问我:“省里领导要来学校检查,校长和老师要我们对学习时间和作业量等统一口径,都按老师教的说,我该怎么办?”我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只好反问:“你说呢?”儿子很为难地说:“来检查的人问到我,我只能是不理他们。”我追问:“要是你不得不回答他们的提问呢?”儿子想了想说:“我会对他们说,我不和陌生人说话。”他虽然无奈,却很巧妙地坚守了自己的诚实,也在善良地试图维护学校的利益。让孩子诚实,又让孩子撒谎,都是某些老师的要求,这让孩子们如何处之?  相似文献   

10.
这个关于“男人”的主题策划很久了。有太多想要对男人们说的话。在我这二十几年的生活中,有两位男性——爸爸和弟弟——一直陪伴我成长。他们给自己定义的男性角色,我想我是理解的。爸爸是一个坚强、正直而敬业的人,他终日勤勤恳恳,常常一个人沉默地想很多很多的事,工作、家庭、人生……却很少用言语表述出来,让我们知道。男人从来都被要求要顶天立地,从来都不拥有轻易流露忧伤的权利,可是我觉得社会对“男人”这个角色的要求太苛刻了。他们也有感情,也会脆弱。我,作为一位女性,真的很希望自己以及所有其他女性能分担他们的一部分压力。男人,你辛苦了!即使你终于忍不住流泪了,也没有罪。再坚强的人也有权利去疲惫。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试着和女性共同分担,要对自己好一点!——Lavender  相似文献   

11.
做好自我     
我和很多人一样,也崇拜名人。在初中时,我就开始崇拜一位作家了。我崇拜他的文采,他的广博与深邃,以及他的生活状态。我甚至在规划自己的未来时,也以他为模板。一次意外的际遇,他的一番话,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定义。我向他倾诉我心中对名人的仰慕,谁知他却告诉我:“青年人追求上进,想树立名望很正常。名人也确实有种种优越感,能参加很多重要活动,干很多有意义的事,有更高的生活品质。但是,做名人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追问过自己没有,想做名人的动机是什么?是呀,做名人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我和很多人一样,最原始的崇拜名人的动机不就是想有朝一日…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在与侄子的交谈中,我侄子告诉了我这样一件事情:他们政治老师有一句口头禅:“我想大家都知道。”有一次,有几个学生正在数他说了几句“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时,他们的政治老师又说了一句:“最近,美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想大家都知道……”当他还没有说完的时候,他们班一个同学在下面说了一句:“我们怎么知道?”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政治老师当时就气极了,对着那位同学大声说:“你给我滚出去!”听完侄子的话,我顿时陷入了深思当中,这位政治老师怎么不从自己的角度上去思考这件事情呢?他的课堂惯用语是真的存在问题呀。我觉得:教…  相似文献   

13.
第二单元的习作是“XX,我想对您说”。陈实那一次的作文写的是“刘岩,我想对你说”。刘岩是我们班上的特别优秀的一个孩子.很多孩子都把他当做自己学习的榜样。把作文从头到尾读下来,我看到的是一颗刀绞过的心。  相似文献   

14.
我渴望上学     
左边这段话是梁实秋先生讲述的他小时候上学的故事。梁实秋先生为什么那么急迫地想上学呢?是学校很好玩,还是他天生就渴望学习知识?———我们不知道,他自己也说“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性急”。不过,在我们的生活中,想上学的孩子还是很多的,我们不妨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也许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推测出梁实秋想上学的原因呢。  相似文献   

15.
姜凤君 《家长》2024,(7):27-28
<正>都说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说和做缺一不可,可很多父母都败在了“说”上。唯有父母管住自己的嘴巴,多信任孩子一分,多了解孩子一分,才能在教育的路上轻装前行。有位家长朋友专门找到我,想寻求教育孩子的方法,说儿子进入严重的叛逆期,她很无语,更是无助。据介绍,她儿子之前很乖巧,可最近变得特别不听话:做作业拖拉,睡前故意不刷牙,作业没做就想玩手机,总想约同学出去玩……我问:“那你是怎么处理的呢?”朋友叹了口气说:“还能怎么处理?只能不断地提醒他呀!可是同样一件事,我反反复复说了多少遍,他就是不听。”我疑惑地问:“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她开始诉苦:“以前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写作业、刷牙等事情我也就是提醒一下,孩子基本都能乖乖地自己完成。今年老公赚钱多了,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我就当了全职妈妈,时间充裕了,就想多提醒孩子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结果孩子的自觉性反而变得更差了。”  相似文献   

16.
我接任初一级班主任时,有一股热情,决心把工作搞好.谁知一上课,课堂乱哄哄.班里有个全校有名的绰号叫“管不了”的学生,上课时做怪动作,带头起哄.他还和几个同学议论我,说我没有“料”,是“妹子”.我很恼火,很想抓他的“辫子”,整他一顿,杀一警百,看你是“管得了”还是“管不了”.一次他上课打架,我可抓到“辫子”了,新老帐一齐算,严厉地批评了他.没想到,他却和我顶起牛来.一次他又用石头把一个同学的额头打破,我硬把他拉到办公室当众训斥,并吓唬说:“你是一个附读生,再不改,叫你回家.”谁知不到一个星期,他又和同学打起架来.事实证明,靠压服,不仅不能解决矛盾,反而使自己陷于被动.我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要人家服,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的教导.我想,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怎能这样简单粗暴对待学生呢?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作为教师必须以无产阶级感情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无产阶级的红色后代.于是我在班里主动地检查了自己的缺点,和学生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批判“四人邦”煽动无政府主义、破坏师生关系的罪行,划清了“师道尊严”与“严格管理”的界限,使学生了解“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  相似文献   

17.
前日打开“心理信箱”,有一封初三年级小丽的来信,信中写道“我喜欢班级里的一个男生,每天都在想他。最近我上课魂不守舍,老是忍不住看他,有时正好与他的目光相撞,我就慌乱起来。明知道应该把心思花在学习上,可我做不到!实在控制不住自己不去想他!总是像演电影似的幻想和他在一起的各种情景。以至于学习退步很大,最近一次期末考试,成绩由以前的年级前50名落到后200名,心里特别着急。您能和我谈谈,告诉我该怎么办吗?”此刻,小丽坐在咨询室的椅子上,清秀的脸上挂着些许羞涩和惶恐,眼睛不时地偷偷看我。我明白,她在观察我。望着她一脸的真诚和…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2005,(4B):7-7
12个月-18个月的宝宝最喜欢学习了、他很喜欢坐在饭桌前东抓西抓.但这时如果你嫌他把东西抓得到处都是或不时地打翻碗盘给你造成很多麻烦,不让他自己吃饭.那他就失去了最好的学习独立吃饭的机会。等到快2岁了,你想“哎呀,上托儿所要自己吃饭的,我该训练他自己吃饭了”时,  相似文献   

19.
他为我摆渡     
我想他应该是出生在一个缺少浪漫的灰色年代,一个黯淡而不见生动的枯槁岁月,一点点的摇曳都可以带来许多惊喜与闪光。大概与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及他的自身阅历有关,他很稳重内敛,他不喜欢我的嚣张我的任性,要我懂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到未雨绸缪。可是他不知道这样做我很累,结果及过程都预测好了,安稳得让我觉得一切都很程序化。他对我期望很高,给了我一双沉重的翅膀,让我像一只孤独的大雁,疲惫地飞翔。我很努力地学习,可总达不到他希望的成绩。我为他放弃了我本该拥有的激情与活力。他从不表扬我,即使我拿了稿费、获得了荣誉证书。…  相似文献   

20.
书桌的变迁     
在记忆的深处,我的童年是没有书桌的。那时每次放学回来,我便搬来一只很丑的小板凳,把书本横放在上,一屁股坐下来,以地为椅,很虔诚地写作业。年纪稍大些时,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家里那台“飞天”牌缝纫机收拢后,就是一张再好不过的书桌。正是在这张特殊的书桌上,我结束了自己难忘的初中学习生活,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市师范,跳出了很多人做梦都想跳出但仍没有跳出的“农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