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这是前两年的事。一次,著名老作家管桦的大儿子鲍河扬(原作鲍柯扬,中年作家)来我家串门,聊天中,谈到了他的人生经历。他说:“我真倒霉,不幸的事儿都叫我赶上了。”他说到“文革”时因反“四人帮”而被关进监狱,吃了不少苦;后来,家庭生活又不幸……我说:“这对一般人来说,确实是不幸的,但对你这样一个立志搞文学  相似文献   

2.
我与马寅初先生正式认识是1954年在马老的家中。当时我随浙江省省长沙文汉同志赴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一次会议,马老是浙江省选出的代表,会前沙文汉前往马老府上拜访他。年迈七十的马老红光满面,声音洪亮,因他与沙文汉以前就认识,见面  相似文献   

3.
"与这样的人共事心里踏实" 我认识穆青是在50年代中期.当时,苏联舰队访问上海,我和戴煌奉总社之命去上海采访报道.我还记得,当时担任上海分社社长的穆青正在生病,面色苍白而虚弱.他躺在锦江饭店一间客房的沙发上,同我们一道研究报道.苏联舰队驶入黄浦江口情景的特写,就是他出的主意.戴煌搭乘一只小艇,冒着风浪颠簸,迎到外海发出第一篇新闻.另一次,则是苏军红旗歌舞团来华访问演出,我奉命随团采访再次到上海,也是在他指导下完成报道的.  相似文献   

4.
周幼非是台湾《人权论坛》的记者,每当和别人谈起与大陆前总理朱镕基的交往时,他就眉飞色舞,兴奋不已。“我和朱镕基的认识并非靠什么重要人物牵线,而是放了他一炮,这一炮,不仅没有轰远朱镕基,相反成了近水楼台,每次到大陆采访,他都接见我,让我再放炮!朱镕基真是个胸襟宏大又平易近人的政治家啊!”周幼非如此评价说。周幼非先生与朱镕基的认识是在1988年的4月,当时他是第一次到大陆采访,准备到北京采访第七届人大会。那天,他乘坐的飞机在上海降落时,已是晚上十点左右,他原想转搭的飞往北京的飞机因误点而停飞了。周幼非先生又是第一次到上海…  相似文献   

5.
蒋介石对人说过,他一生的得意之作是与宋美龄第一次约会. 殊不知这是陈布雷的杰作.蒋介石之所以器重陈布雷,除了他的忠诚和才干以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为促成蒋宋联姻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7年夏末的一天上午,蒋介石将陈布雷叫到他的书房内.待陈刚坐定,蒋突然问他:"布雷,我想和美龄小姐约会,其地是选上海好,还是南京好?想听听你的高见."  相似文献   

6.
"我认识他比认识你们还早得多"   新中国建立不久,有一次毛泽东到上海视察,召周谷城相见,当时上海市副市长许建同等也在座.落座后,毛泽东对许建同等人说: "周谷城是我的老朋友.我认识他比你们还早得多."……  相似文献   

7.
正记得远在1935年,我和路丁(王尧山)同住在爱文义路戈登路(现北京路西康路)一条小弄堂的三层阁楼里,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一天下午,来了位体态魁梧,身穿天蓝士林布长衫的陌生人。他的前额突出,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颇有点学者的风度。经路丁介绍,才知道他是蜚声左翼文坛的文艺评论家—一胡风。从此,每隔十天半个月他就会到我家来一次,他为我们带来文坛新闻和动态,小阁楼里洋溢着轻松自由的氛围。据说他在日本留过学,曾参加过日共,因反对日本政府侵略我国,被日本政府驱逐回国,没有和上海  相似文献   

8.
任溶溶有两个:一个是真的,一个是假的,我都认识.先说假的一个,是我1946年秋在上海物资供应局与他做同事时相识的,那时他名为任根鎏,后改为任以奇.再说真的一个,她是任以奇的女儿,名叫任溶溶,小时候在任家天井里,我为她拍过照.像我这样真假任溶溶都认识的人,现在不多. 一 任溶溶(即任以奇,下同)是广东鹤山人,与胡蝶同乡.我是广东潮阳人,与郑小秋(和胡蝶同演《啼笑因缘》等影片的男主角)是同乡.任溶溶在广州读过岭南小学,我在香港读过岭南高中,因此我和任溶溶同是岭南校友.在物资供应局,我们两人常用"白话"(广东人对广州话的俗称)交谈,不顾同办公室的他人"识唔识听"(听得懂吗). 我和任溶溶做同事的时间不长.他因父亲年老,辞职去为父亲管理纸行.我常去找他聊天,聊得很投机.  相似文献   

9.
1909年,胡适离开中国新公学,茫然不知所归.当时,他的家已不可救药地衰落下去.于是,他只得寄居在上海,与一帮酒肉朋友混在一起.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堕落下去. 中国新公学有个德国教员叫何德梅,他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中国人.这位何君能说广东话、上海话、官话.此人是个中国通,中国人的玩意儿,他样样精通.当时的胡适就和他同居一室.何德梅常邀一帮朋友打麻将、喝酒.这样,不到两个月,从打牌到喝酒,从喝酒到叫局,从叫局到吃花酒,胡适全都学会了.  相似文献   

10.
今年五月二十七日,是复旦大学八十周年大庆,希望你能来上海参加庆祝活动。新闻系创建也有五十六年了,许多系友都十分关心母校、母系的发展。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天晚上,一位年已古稀的老向志,在别人搀扶下找到我家,进门第一句就说:“见到新闻系的人,真高兴!”接着,又自我介绍说,他是陈望道教授的学生,在祖国边疆工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期刊图书馆员》2013,64(4):407-415
This article discusses problems related to bibliographic control and acquisition of Latin American serials, and some recen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s which have seriously hampered the regular flow of Latin American publications. The absence of commercial serials agents precludes centralized ordering; methods of payment followed by foreign institution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19.
20.
《文物保护研究》2013,58(3):154-158
Abstract

Polyethylene glycol 1540 was tested in the preservation of a waterlogged, carved, and painted wooden bowl from a prehistoric site on Patarata Island, Veracruz, Mexico. The procedure successfully employed water and Carbowax 1540 in a partial substitu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