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荧郁 《学语文》2004,(11):77-78
峰回路转的景色,容易引起人们的游兴;悠扬婉转的音乐,容易拔动听众的心弦;曲折多变的文章,才能触发读者的情思,赢得声声喝彩。中学生朋友写文章,要达到“曲折多变”,自然是要求太高,但要想使笔下文章考场取胜,  相似文献   

2.
一、作文题目 请以“牵动心灵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成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②线索清晰,叙事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3.
原题再现 2010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作文题(5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我多想—— 本篇作文要求如下: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唱、妈妈、看世博、飞上月球等;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立意新颖;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⑤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相似文献   

4.
南朝与魏晋抒情小赋的抒情特色有很大不同。在魏晋抒情赋中,抒情中参杂议论、描写、叙述性语言,情景交融的意象建构仅是一小部分而已。南朝抒情赋也继承了这些方式,不过出现了新的变异:其一,以情景交融的意象结构全篇,剔除了许多显示逻辑意味而不指代实在意象的虚词,叙述性和描写性语言明显减少;其二,南朝赋重韵——情韵与境界;其三,南朝赋中“诗眼”的运用。正是因为南朝赋的这些抒情特色,使它更接近文字简约、意境鲜明的五、七言诗歌,而不仅仅是“抒情”。  相似文献   

5.
梦境、幻觉描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描写。作家通过对人在梦境、幻觉中产生的感觉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某种心境、意念,曲折地反映客观现实,以增强艺术效果。用梦境和幻觉来表现人物的心理,能增添抒情和浪漫的色彩。人们在睡梦中或喜或悲,或笑或泣,往往是其在现实生活中真实思想感情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6.
<正>【真题在线】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作文。题一:成长路上,有你真好要求:1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2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3恰当运用描写、抒情  相似文献   

7.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常用“典型事例+哲理”的方式,对学生启之以思,晓之以理,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引用事例应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大小结合。思想品德教学举例应大小结合,因为大有大的优点,小有小的长处。如果只举大例,容易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倘若只举小例,则会使他们感到不值得一提,甚至听不进去,只有两者巧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使教育内容充实、生动,学生接受效果强。二是远近结合。发生在远处和近处,发生在过去和现在的事件给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果只举远的,过去的事例,容易使学生产生“可望而不可即”之感;如果…  相似文献   

8.
材料展示 2013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作文题。(50分) 题一:温暖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掌握恰当的抒情方式是写好真情文章的前提。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也即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表露倾吐感情。间接抒情是“依附于事、景、物、理,借助叙述、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抒发感情的表述法”。由此可见.间接抒情可分为寓情于叙事、寓情于写景、寓情于议理三种抒情方式。  相似文献   

10.
[题目] 温暖.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题解] 1.明确题目内涵 题目“温暖”的词典含义有三个:①形容词,暖和;②动词,使感到温暖;③名词,受到关怀、爱护的感觉.这里,命题人的意图是要考生化实为虚.“温暖”,不仅仅是身体的感受,更是内心的一种情感体验.后者应该是写作的重点.他人一句话、一件事、一个物件对作者产生的影响,使作者获得“温暖”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1.
小灵信箱     
王鹏同学:“文章不是无情物”,表达情感是文章的基本要求。初中生年龄虽小,但也经历了不少喜怒哀乐之事,看到或听到许多新奇动人的故事,在心中留下了不少情感的记忆。写作时,要有意识地针对题目,寻找记忆中难以忘怀的情感,使感情的潮水奔涌而出,迅速进入写作的亢奋状态。有了写作的激情,还要注意情感表达的方式。有人以为抒情就是多用华丽的词藻和感叹句式,但如果用得不好只能使人感到故作多情,令人作呕。其实,抒情应建立在记叙、描写的坚实基础上,是有感于笔下的人、事、景,激情难抑,不得不发,把抒情与叙述融为一体,这样…  相似文献   

12.
叙述与描写是记叙性文体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犹如雕塑的基本刀法,舞蹈的基本步法一样。从记叙性文体来看,报告文学、文艺通讯之类,叙述的成份多一点;小说、散文的描写成份多一点,但不可能分得一清二楚,两种成份都是有的。有人提出还有抒情,认为叙述、描写、抒情是记叙性文体的三种基本表达形式。这当然也有一点道理。但是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抒情不是与叙述、描写并列的东西,常常是在叙述中有抒情,在描写中有抒情。叙述是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内容的一种最经常的行文形式,常常是担负起文章树骨架的作用。通过叙述给人以全貌,使文章衔接、连贯,溶为一体。过去写作理论上一直传下来说,通过叙述要交代出六个“什么”:即  相似文献   

13.
张玉明 《小读者》2013,(7):35-36
文章的“腰”,即文章的中间部分。一篇好文章,“腰”必须挺起来,也就是使文章的中间部分内容突出,能吸引人的目光。下面有四种行文方式可供参考。一、以情节引人。文章若能做到内容生动、情节曲折,就能扣人心弦。那么,如何使情节曲折呢?1.巧设悬念。例如《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电脑》2010,(7):30-33
大家都懂得文章要么以“理”胜,要么以“情”胜。如果以情胜,除了在叙述、描写的过程中寄予情感外.还可以采取集中直接抒情的方法,尤其是应试作文,集中抒情既可以凸显文章主旨,又因为所占的文面较大,容易被阅卷老师捕捉到而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误判。  相似文献   

15.
考场作文应做到“内容充实”。所谓“充实”,就是言之有物,持之有据,用足够的高质量的材料显示文章的主题。记叙文叙述具体,描写到家,表现手法多样,突出表现了中心思想,内容便是充实的;议论文论据丰富,论述充分,论证方法灵活,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内容便是充实的。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导读》2009,(6):12-12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本刊特举办“我爱祖国”征文活动。请同学们围绕这一话题,或描写,或记叙;或抒情,内容不限,题目自拟,千字左右。投稿时请写清县(市)、学校、班级、姓名,并在稿纸右上方标注“征文”字样。征文截止日期为2009年6月底。本刊将评出优秀作品,颁发证书和纪念品,并辟出专栏选登部分作品。  相似文献   

17.
“点睛”之说始用于绘画。比喻艺术的创作在紧要之处,着上关键的一笔,内容则更加生动传神。后来,“点睛”又成了文章写作、艺术创作的一个术语,指的是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在生动叙述、形象描写的基础上采用抒情、议论等手段,或运用警句、哲理性语句,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深化和升华。小学语文课文中常常出现点睛之笔。由于它含义深刻,形式巧妙,往往是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它“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文赋》),又是教学中的重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真正吃透点睛之笔,才能讲清点睛之笔,教学生运用点  相似文献   

18.
写作文,尤其是写作记叙文,不仅要求文章前后内容贯通,意思表达清楚,还应当做到行文生动活泼,叙写具体形象,更要求以情动人,感人至深。怎样写才能达到这样理想的抒情效果呢?变换人称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文章中,人称运用得当,写起来就会顺畅,表达就会明白。一般地说,在一篇文章中,运用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便于叙述、描写;运用第一人称“我”和第二人称“你”,便于议论、抒情。如果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地运用人称,变化地运用人称,那么,抒情效果就会得到显著提高。下面,我们以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  相似文献   

19.
芦忠 《阅读与鉴赏》2007,(8):55-55,45
一般地说:可感知的事物总是比不可感知的事物容易描写.无形之物总是较有形的更难刻画表述,所以写景、叙事、抒情三者之中,写景应相对容易,因为“景”乃自然之物,有形有色,有声有息;可观可睹,可听可闻。叙事就相对难些,因为“事”是动态的,有起因、过程、结果,人为之主观因素渗透较深,故把握难度增大。  相似文献   

20.
段首排比法     
段首排比法就是将相似的句型或短语放在文章“猪肚”若干段落的开头,并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的一种写法。这一写法,多用于说理和抒情。用于说理,可以使论点的阐述显得更为严密、透彻;用于抒情,可以使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用这一方法连缀文章,形散而神聚,可以使文章结构突显,脉络分明,展现文章严密的逻辑性和鲜明的条理性,同时,形式上也不落窠臼,令人感觉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