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金宏道 《数理化解题研究》2005,(2):F004-F004,F003
题设“陷阱”是命题人独具匠心、良苦用心的体现,没有“陷阱”的题往往缺少活性,题设“陷阱”要求应试者思维具有整体性、周密性.认真审题,深入剖析,找出题干中最具价值的隐蔽信息,只有认清殊途,才能免遭覆没,请看以下几例:  相似文献   

2.
林少安 《新高考》2004,(4):22-23
在解析几何的解题过程中,常有一些若暗若明、含而不露的条件.隐藏在题设或结论的背后,在我们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将我们的解题思路引向歧途.如何躲开题中预设的“陷阱”.得到正确的解题结果.这就需要我们对常见的“陷阱”做到心中有数.笔者整理出了解析几何题中的各种“陷阱”,同学们如果在解答解析几何题的时候,对照这些可能忽略的条件.一定可以得出更全面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高考单项选择题中有相当数量的“陷阱题”是根据学生的思维定势而设计的,这些“陷阱题”往往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数学题中的隐含条件往往最容易被忽视,这些隐含条件通常被称为题中的“陷阱”,做题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本文首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为您探出“陷阱”,然后再出几道题让您试一试,可得小心“陷阱”哦!  相似文献   

5.
所谓“迷惑”题,就是指命题者对物理概念、规律、现象和事实等,在题目中加以变化、分解、隐藏,故意设置障碍或陷阱,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学生引入歧途,形成错误理解,最终导致错解的一类疑难问题.这些经过命题者精心设计的“迷惑”题,已形成了我国各级各类物理考试试题的一种风格和命题趋势.本文拟对“迷惑”题的“迷惑”及对策作一些探讨,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选择题中,出题者为了考查学生对化学双基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利用题干设置一些“陷阱”,致使一部分学生因双基不牢、能力不强、处理不当掉入出题者精心布好的“陷阱”而失分.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在学习中抓好双基,夯实基础,同时善于总结归纳,内化知识,练就慧眼,就能识别试题中的“陷阱”,并能根据布“陷”类型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下面就选择题中常见的布“陷”类型及解题策略作一总结,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有关电化学问题时,经常会遇到“陷阱”题.下面把此类问题的典型设陷类型举例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学生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8.
数学选择题是由一个问句或不完整的句子 (称为题干 ,即题设部分 )和若干个 (一般为四个 )备选结论 (称为选择支 ,即题断部分 )组成.常见的数学选择题的选择支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结论 ,正鉴于此 ,解选择题的关键在于“找”出这个正确答案而不拘泥于用何种方法.因此 ,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所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 ,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值得一提的是 ,不少选择题的题设或题断部分设置了许多“陷阱”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 ,一不小心往往会掉进“陷阱” ,造成解题失误 ,那么 ,如何警惕选择题中“陷阱”呢 ?一、去伪存真 ,识别“陷阱”有…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深学生对某些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命题者常设置一些“陷阱”题.它具有较强的引诱力,较大的迷惑性,较好的隐蔽性,因此当大家遇到这种习题时,极易掉入“陷阱”而导致错误.本文就如何解答这类问题介绍一些方法技巧,以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在运用化学规律解题时,需要对规律有透彻的理解.若学生对“规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味照搬硬套,忽视“规律”应用的前题条件、适用范围及环境变化等,则有可能走入解题的死胡同或误入题设陷阱而得出错误答案.本文就电化学中的一些规律在应用时而造成的误区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考命题的日趋成熟,出题者越来越多地把考点蕴涵在更复杂、更高级、更难识别的语境中.或使有些题目看起来似曾相识,轻而易举就可选出“正确答案”,结果却往往出错。这些题目就是常说的“陷阱题”。要答好这类题,同学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一些识别“陷阱”的能力。本文将结合近几年高考题及各地模拟题来揭示形形色色的“陷阱”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陷阱”题中的“陷阱”是命题者针对学生学习和解决物理问题时认识上的片面性,思维上的局限性,有意地在题目中设置干扰信息来迷惑学生,如果同学们不能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凭熟知的思维定势去解题,必将跌入“陷阱”.请看以下两例:  相似文献   

13.
中考试题中,有一类难度不大却很容易丢分的题目,导致丢分的原因是命题者常常在题中设“陷阱”,制造障碍,如果审题不严,思考不周或基础知识不扎实,稍不留意便会“中计”而误入“陷阱”,本文对解数学“陷阱”题的一鉴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出6种有效策略,供同学们参考。 策略一:理解概念,避开“陷阱” 概念不清,思维就容易混乱,导致判断、推理或理解错误,命题者常常抓住学生这一弱点设置“陷阱”,只有透彻理解课本中的每个概念,才能灵活运用,避开“陷阱”。 例1 当x=___时,代数式x~2-4/x~2+5x-14的值为零, 本题“陷阱”就设在分母不为零这一条件上,若把分式的值为零理解为分子为零便会掉入命题者的“陷阱”中。 解:由x~2-4=0  相似文献   

14.
物理“陷阱”题是中考命题者用来考查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掌握得是否扎实,思考问题是否周密,诱使考生上当受骗的一种常用题型,以下就知识性“陷阱”题中的“陷阱”设在何处分类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十字交叉法”以其简化思路、运算迅速的优点深受师生的欢迎.但是,许多学生在用十字交叉法题时,却是“提笔会叉,一叉就错”;欲求此而得彼;或求出比值,却不知何意.如何跳出十字交叉法中的比值陷阱呢?请看下文.  相似文献   

16.
所谓“陷阱”题,是指命题者设置一些具有较强迷惑性的选项,诱使答题者往其设置的圈套中去作答,而最终得出错误结论的题目。这类题因其隐蔽性强,而屡屡使学生作出错误的选择.它旨在训练学生慎密的思维逻辑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具有非常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现通过分析几例来帮助大家提高辨别能力,防止错误发生.  相似文献   

17.
物理高考命题者总是试图设置一定数量带有陷阱的试题,它与常规题不同,具有较强的引诱力,较大的迷惑性,较好的隐蔽性,因而当学生遇到这种题目时,极易掉入陷阱而导致错解.这一方面暴露了考生在一些知识经验上还存在着局限性。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考生在思维方法上存在着问题.同时,这也给物理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个新课题——“陷阱”问题的教学.下面笔者以高考物理试题中的“陷阱”问题为例,从物理教学的角度对其作一简单的分类,并给出一些防止陷入陷阱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圆锥曲线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各类考试重点考查的内容,试题中往往会暗设“陷阱”,而这些“陷阱”又大多具有一种无形的误导作用,学生在解题时极易被其迷惑而误落其中。本文对六种不同类型的“陷阱”题作一例析。  相似文献   

19.
离子方程式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历年来高考的必考题型之一.因此,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学生应熟练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本文将高考中离子方程式设错的方式与题型趋势预测进行归类,以期达到给学生一个警示,避免高考中落入题设“陷阱”之中.  相似文献   

20.
迷惑性试题,又称干扰题、“陷阱”题,在每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命题者为了考查考生的能力,人为地设置了迷惑性试题.不少考生由于平时缺乏这方面的训练而误人“陷阱”.笔者在此就高考中的常见迷惑性试题给予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