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周亮工是清初较具典型意义的贰臣。其人性喜宏奖,交游广泛,诗文之外,兼擅书画印刻,著述宏富,是顺康之际文坛艺苑的枢纽人物。朱天曙先生整理的《周亮工全集》,是关于周亮工及清初时代的基础研究文献,它的出版标志着周亮工重返学术关注视野的中心。但由于周亮工经历复杂,联系人物众多,有些题赠之作,为《全集》所未收。兹将所见其集外诗文加以辑考,从中可观周亮工与徐增之交游,以及顺康时代的诗坛风会。  相似文献   

2.
周亮工《赖古堂集》中存在着不少自改原作现象,分析这些现象,进而统观其诗歌创作,可以看出,周亮工入清后虽不无依恋故国之情,但又积极地向新朝靠拢,呈现出渴望融入且极为谨慎的心态。在由明入清的贰臣群体中,这种心态是极具典型性的。  相似文献   

3.
对于侯方域的《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一文的写作时间,学术界根据此文的篇题,认为是作于崇祯“癸未”,即1643年。但是,根据与侯方域同时代的学者兼文学家、艺术家周亮工的《赖古堂集》中的《与吴冠五》一文,可论定侯方域此文作于阮大铖死后,并在此基础上解释了侯方域个人及其古文创作中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四库全书》修于乾隆三十八年至四十七年。其后陆续有已入《四库》而又遭禁毁被撤出之书。为充实因禁毁而出现的空架,再补入同类已入存目之书。这一过程,唯宫内文渊阁一丝不苟,其他六阁虽皆以文渊阁本抄出,或因抄成时间不同,对其已入四库而后又遭禁毁之书难免有疏漏,造成各阁四库本的种数、卷数与文渊阁本未尽相同。如文渊阁四库本有3461种,79309卷,而文津阁本据建国后统计,有3503种,79337卷。具体如类书李清《历代不知姓名录》十卷,《诸史同异》六十八卷,周亮工《同书》四卷,均已入《四库全书》,因  相似文献   

5.
菊花的雅称     
张沛 《语文知识》2004,(9):20-20
一、与开花时令相关的雅称傲霜菊花在深秋时节迎寒霜而开放,故有此名称。宋代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寒英唐代李山甫《刘员外寄移菊》:“烟含细叶交加碧,露拆寒英次第黄。”清代周亮工《墨菊》:“把得寒英色未伦,夕餐只认鞠通身。”  相似文献   

6.
周亮工入仕之前,在开封受知于张民表,在张家做塾师长达八年。张民表殁后,周亮工抚其遗孤,搜其遗集,终生以师礼相敬。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在风云变幻的明清易代之际,尤显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7.
常说课堂教学是艺术,如此话不谬,则雕凿是成其艺术成就的必由之路。古人论写诗谓“天然去雕饰”,而清初周亮工在《尺牍新钞》中偏说“杜诗韩笔。人云字字典,我只觉字字凿,倘能知其凿之妙,政可不问其典不典耳”。可见,关键不在典雅与否,而在能识凿之妙不妙。  相似文献   

8.
关于周亮工的交游,有些史实或模糊不清,或讹误袭延,或意见相左,亟待澄清.对明崇祯三年(1630)与黄宗羲、俞琬纶的交往问题,陈洪绶定香桥为周作画的时间问题,擢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与与林云凤病卒问题,方以智高座寺为周题画的时间问题等,略作考证,以订前人(詄).  相似文献   

9.
《再别康桥》《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的   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艺术美和人情美。   2.理解《我爱这土地》中的意象。   3.体悟《我爱这土地》深沉而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再别康桥》中的诗意美和人情美。   3.《我爱这土地》中抒情主人公真挚的爱国情感。   4.《我爱这土地》中的意象。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吟咏法; 2.欣赏法; 3.点拨法。   媒体设计   1.播放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片尾曲的 MTV。   2.配合朗诵,播放一组中国人民前赴…  相似文献   

10.
《木兰诗》又名《木兰词》、《木兰歌》,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也收有此诗,这首诗大约产生在北朝后期.当时我国北方各民族正混战割据,先后建立了十几个国家.北魏为同柔然族作战,在北边设镇御敌.频繁的战事、长期的战乱锻炼了人们的勇武性格.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产生了《木兰诗》这首杰出的民歌,出现了木兰这一千古流传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易文芳 《初中生》2018,(3):19-20
在中央电视台的《诗词大会》上,董卿引用了陆游的两句诗:“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这两句诗出自陆游的《感事六言》.写这组诗的时候,陆游已经是八十四岁高龄的老人了.写完这组诗后,第二年,他就去世了.可以说,《感事六言》与《示儿》一样,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的心愿.  相似文献   

12.
《古诗十九首》诸诗之间,在用词和造意上存在某种关联,《青青陵上柏》与《今日良宴会》、《驱车上东门》与《去者日以疏》是其中显著的代表.本文分别分析了这两组诗相互之间存在的关联,借以证明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3.
周亮工为清初大吏,交游极广,著作甚富。但一生屡踬屡起,命运多舛。其与中州的关系非常密切,不仅籍贯于此,且与中州诗人交往颇多,对中州山川风物感情深厚,在诗歌批评上也有自己的独特心得,对丰富清初诗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徐复教授以数十寒暑之功撰成《后读书杂志》,这一部足以传之久远的不朽专著,可与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媲美.先生对《史记》、《汉书》、《老子》、《荀子》、《楚辞》、《文选》等24种基本常用书的疑难之点作了精当的校勘与注释.这对准确地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精华,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是极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自姚鼐指出《盐铁论》四十二至五十九篇苟于成书后,学术界对这部分是否为桓宽臆造各持一端.通过对《盐铁论》引书用书材料的梳理发现,这部分篇章引用《诗经》涉及齐、鲁、韩三家诗,可能还有《毛诗》;涉及了《春秋》《三传》;还涉猎了《史记》等典籍.《盐铁论》征引典籍具有广泛性与一贯性,此非桓宽以一人之力所能臆造.尽管桓宽对盐铁会的议文作了增删润色,但并非臆度.《盐铁论》忠实记录了盐铁会之辩论,具有较高文学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是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在任西河守期间,根据多年的作战经验,著了《吴起兵法》.这是一部在我国军事史上与《孙子兵法》并列的古代军事著作.《吴起兵法》据《汉书·艺文志》说,有四十八篇.现存《吴子》仅六篇,散失了不少.而现有这六篇,个别地方还掺杂了汉、魏晋南北朝或唐代人的话.但基本上可把它看成吴起的著作,这是研究吴起军事思想的重要文献.从《吴起兵法》中,充分反映了他的杰出的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神话原型评角度尝试解读《雾都孤儿》这一经典名著.《雾都孤儿》的主人公奥利弗是《圣经》中约伯原型的变形,在这两个人物身上都蕴含着苦难一救赎这一普通永恒的人类文化主题.  相似文献   

18.
《青山翠竹》又名《井岗翠竹》,写于一九六0年十月,发表于一九六一年1—2期《人民文学》,总的题目叫《井冈山记》,原是一组散文,这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是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以一定事物为对象,着重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革命激情.《青山翠竹》就是借对青山翠竹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受与激情的.  相似文献   

19.
今天要谈到的是《雪山飞狐》.先来简单介绍下这部小说吧. 《雪山飞狐》是第一部被翻译成英文的金庸小说. 该书是《飞狐外传》的姊妹篇(先有《雪山》,后有《外传》).全书字数不到20万,可是信息容量特别大.这本书的情节发生在一天之内,却又包含了一百年的故事.即金庸把这一百年的故事浓缩到一天中来写了.  相似文献   

20.
目前,广大教师对高考命题的研究非常重视.从题型结构到题型功能;从试题设计到命题意图以及题量等方面,研究日益深入.作为指导高考命题的《考试说明》,其作用更是受到关注.众所周知,《考试说明》是以《教学大纲》为指导的.因此,对高考命题的研究绝对不能忽视对《教学大纲》的研究.然而,在这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主要表现为在研究高考命题时忽视对《教学大纲》的研究.为纠正这种偏向,本文拟对高考命题、《教学大纲》、《考试说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实践价值作一探讨,以期将这一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