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钢琴曲《杜姆卡》,不但是他众多钢琴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也是世界钢琴作品中一颗闪耀的珍珠.这首作品的副标题为"俄罗斯乡村景色",全曲以悠长广阔的抒情性旋律来表现俄罗斯乡村壮美的景色,以热情奔放的舞蹈旋律来表现斯拉夫人民欢快的乡村舞蹈,表达了俄罗斯人民积极乐观的情怀.它兼具悲伤忧郁与热烈欢快的情感表达体现了晚期柴可夫斯基的矛盾心理,它绵长的气息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语言历来都被无数的演奏家和听众所喜爱.  相似文献   

2.
《二泉映月》是我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创作的一首民族风格十分浓郁的二胡独奏曲 ,也是作者苦难、曲折一生的写照 ;作品旋律委婉流畅、意境深远 ,表现了作者在旧社会饱尝辛酸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憧憬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本文从曲式结构、旋法特点、情感表现 3个方面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一谈到文学作品的创造,人们会毫不犹豫地把这种荣耀归于它的作者——诗人和作家.创作纯然是作者的事,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并不断得到强调和发挥。本世纪法国的文艺批评家瓦勒里断言:作者、作品和读者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他认为,艺术活动中“制造者和消费者是根本分离的两种系统”,“一件艺术作品是一种客体,一种人工产品(假造物),本着以一定方式来影响某些个人的宗旨而制造出来的。艺术这种现象可以由两种相当明显的转化来表现(这种关系与经济学中的生产和消费一样)。需要指出的是这两种转化——一种是从作者转化到生产物,另一种表现为生产物和作品转化到消费者这一事实——是完全独立的。”  相似文献   

4.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它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社会功能.它"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盖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知手足自运,欢之至也".当人们的情感达到极致,用语言与其它方式都无法尽情宣泄时,舞蹈就是最好的抒情表意之举.舞蹈来源于生活,舞蹈创作并不是什么神秘王国,我们只要掌握了舞蹈创作的基本方法,把握正确的创作途径,紧紧抓住舞蹈艺术表现手段的根本,在不断地总结与实践中,就会创作出许多好作品.  相似文献   

5.
歌唱是表达情感的艺术,也是二度创作的艺术,要求演唱者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将作品的思想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但这种创造不是自由地、无限度地随意创造,而必须围绕作品的意图,尽善尽美地表现。所以它不象过去传统民间戏曲演唱演奏那样更多地带有即兴性与随意性,有时将旋律加花,并且逢高音便自由延长,任意挥洒;有时将华丽多变的旋律表现得平谈无奇。最近我们昕到一些年青歌手演唱《长江之歌》时,将歌曲的结束句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阐释学中,文本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传统文论喜欢探讨的题目往往是创作者,关心创作心理活动、欣赏趣味、如何表述、语言技巧等等,认为作者是作品的主宰。现代阐释学文论对作者的主宰地位很不满,认为这是作者霸权的表现,作品形成后就有其独立性,对所谓作者原意的追溯是一种不恰当的行为,只能达到一种虚假的作者原意。读者反应理论更进一步,认为作者原意的说法根本不足取,作品不是在作者创作完作品后形成的必须要有读者接受作品,否则作品不能成其为作品,由此,高扬读者对作品的决定性作用,走另一个极端,把读者当作作品的主宰,甚至把误解当作文本阐释的根本因素。其错误在于混淆了艺术中天才与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在当今水彩画艺术传承与发展中,还需要提高自身的艺术品格、修养,将之与水彩画丰富的表现语言相结合.在中西绘画艺术的不断交流与融合的环境下,各画种之间的界线逐渐淡化.作为水彩画家或作者,只有长期脚踏实地地苦炼水彩画基本功,熟练掌握水彩画的艺术语言,才有可能出现高水平的水彩艺术作品,创作出新时代需求的好作品,不然就会在竞争中遭遇淘汰.  相似文献   

8.
艺术歌曲《两地曲》是我国一级作曲家朱良镇先生创作的一首著名歌曲。作者在对这首歌曲中各个音乐要素的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整部作品的旋律走向、调式、配器的运用与歌词表述浑然一体,是该作品具有如此的艺术高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唐庆 《生活教育》2015,(6):126-127
艺术歌曲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中由诗歌与音乐结合来共同表现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结合了优美旋律和人声,具有较强的艺术性,深受人们的喜爱。张筠青创作的艺术歌曲《夜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性。本文通过对《夜思》的作品分析与研究,以期管窥出其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本刊将继续刊出最新电影、电视歌曲和已录制公开发行的盒带歌曲,以及译配的外国歌曲。但是,目前群众所喜爱的歌曲的出版和发表比较混乱,许多作品都是由记谱者记谱后投寄书刊、社,这些记谱歌曲作品,都未经作者同意、审核(有的则根本没有署词、曲作者姓名)。这些记谱作品,明显地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同时,对原作也造成难以避免的错漏,从而破坏了原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王建民,当代作曲家。多年以来,谱写了各类体裁的作品,尤其是在民族器乐的创作方面,他创作了很有影响的二胡曲:狂想曲系列、《天山风情》;古筝曲:《西域随想》、《幻想曲》、《莲花谣》等作品。王建民先生的古筝作品在合理运用现代技法的基础上,把古筝这一乐器的旋律性特点充分表现出来,具有独特的创造性思维与构思,同时又不失中国民族的音乐元素。王建民先生的创作为古筝爱好者、古筝学习者、古筝演奏者等都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同时也为时代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经验,激励古筝学习者不忘传统并与时俱进,坚持全面学习古筝艺术,推动古筝艺术的发展。《枫桥夜泊》这首筝曲是王建民先生依据唐代诗人张继的著名诗篇所做。作为一首现代的古筝作品,王建民先生在创作此曲时运用了大量新颖的演奏技法,完美地将原诗中意境与古筝这一传统乐器相结合,把原诗作者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此篇论文整体通过对唐诗《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分析和对筝曲《枫桥夜泊》的逐段分解分析,对其中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探讨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技法在水彩画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作离开了技法将无从表现。作为一名水彩画家,总是要探求某种表现形式,并借助某种表现技法来表现并展示自己内在的心灵情感。在表达作品立意过程中,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好技法语言,则更将极大地丰富水彩作品的表现力,并为水彩作品内涵的挖掘和表现更好地服务。然而,技法虽然重要,但它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塑造形象,表达及深化作品思想内涵,这才是最终目的。水彩技法要为作品内涵服务,一切都要从表现对象表现主体出发来调整技法的重点。当然,要创作思想内涵丰富、深刻、艺术价值高的水彩作品,除了运用多样化的技法表现外,还要求画家具有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3.
《亚麻色头发少女》(The Girl With the Flaxen Hair)是德彪西早期创作的一首声乐作品,根据一首名为《苏格兰之歌》的诗作谱写而成。德彪西在歌曲创作方面一向对印象主义诗歌偏爱有加,他创作的所有歌曲都是以这一类的诗歌谱写。德彪西没有采取传统的大旋律线条,而是运用了较为平稳、纯净的旋律来表现,旋律较为零散,由一些较小的音乐动机构成,直观上音乐的旋律性并不特别明显。德彪西在这首作品旋律写作上大量运用了五声音阶、中古调式与全音阶。不只这首作品,这种音乐写作手法在他其他的作品中也广泛应用,同时也是印象主义音乐歌曲创作中的重要标志之一。德彪西自身具有的极高的钢琴水准使他每首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都堪称精致的钢琴小品,表情记号的运用极为细腻、准确、到位,可以说德彪西将自己所有的音乐要求都清晰无误地进行了标记。德彪西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妙的音乐,更重要的是一种锐意创新、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14.
《意大利协奏曲》三个乐章中的旋律都具有自己突出的个性。这与巴赫大多数作品中那种浑厚复杂的特点有着相当大的区别。这是由于主、复调音乐的不同创作手法造成的,复调创作技法将各声部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得巴赫的多数作品厚重有余,灵巧不足,而主调音乐将大部分注意力置于旋律之中,所以灵活自如。巴赫在创作《意大利协奏曲》时尝试插入复调形式,不是为了与主调形式形成对比,而是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复调因素编织在主调音乐的背景中,更好地突出作品的主调性,统一作品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一首声乐作品要被世人所接受和喜爱,除了具备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高质量的再创作即二度创作.本文从掌握纯熟的歌唱技巧、如何挖掘作品深层内涵以及表演中要贯穿心理机制的自我控制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解决了如何进行歌曲艺术表现的再创造,赋予作品新意和活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思维的启动,创造性地理解音乐众所周知,音乐是三度创作的艺术。让学生欣赏《敲手鼓的小巴郎》这首歌曲,实际上是让学生进行三度创作。这意味着音乐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去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也不是被动地去接受老师对于作品的诠释,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行为。它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生活经历以及自己的心理特点、思维习惯来创造性地理解音乐作品。帮助学生创造性地理解这首作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根据“音乐语言”的一般规律,让学生说。教师教唱歌曲前,先不忙着让学生打开书,而是把旋律范奏两遍,让学生根据自…  相似文献   

17.
一、情感的认知与乐曲内容的统一一部钢琴作品是作曲家情感的寄托,是钢琴表演者酝酿感情的依据。我们拿到一首新的乐曲,首先是读谱,对整首作品要认真研读与揣摩,在整体上感知和把握作品。为了更好的理解作品,还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创作意图、或者参考其他的文字资料。这是因为每一部作品,总是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作者可能因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由于它与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方式的不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一是听觉艺术;二是时间艺术;三是诉诸情感的表演艺术。音乐教学必须掌握这三个特点,遵循音乐艺术的规律,才能使音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音乐是听觉艺术。教学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舒蔓:《论音乐与音乐家》)。一个人的听觉应该具有听辨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基本音乐要素的能力,具有感知这些要素合成的主题、旋律、乐段、乐章等整体性音乐结构的能力,具有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和思想意境的能力。教学中应该从培养这些能力入手训练学生的听觉。如训练学生辨别音高的能力,可根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听音记谱练习:低年级学生听记单音和简单的旋律(先是听老师唱  相似文献   

19.
"文如其人"是一种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的文学观念,"文人相悖"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深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大致有如下方面:其一,作家的性格特质是丰富多彩的,而表现在某部或某些作品中的性格特质却并不都带有某种典型性,读者以个别或部分作品来论定作品风格特征的现象,往往造成这种背离;其二,因为作家在创作时,出于不同的写作目的,创作出的作品并非是他人品的真实体现,有些作家在创作时进行自我伪装,欺骗了读者,达到换取群众的同情的目的;其三,文学创作经过富有技巧性的艺术加工,往往隐藏甚至掩盖了作家的日常个性,经由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可能并不是作者风格的真实体现;其四,作者的人格不可能完全投射到文学作品中,人格不能混同于文格。  相似文献   

20.
声乐艺术即歌唱艺术,是人们用美妙的歌声来诠释声乐作品,表达深刻思想内涵的音乐艺术。文章以《月亮颂》为例,分析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创作手法、创作背景及故事情节、旋律、曲式结构还有伴奏织体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作品的了解及演唱技巧,对歌曲进行处理和创作,并得到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