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苹 《陕西教育》2005,(2):58-58
犹太民族经历磨难,但在智力领域中,却常能处以优势。一位作家写道:“在犹太人的家庭里,学问受到高度重视,这常使其他家庭相形见绌。”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是唐代“乐府诗”的领军人物,在“乐府诗”领域里,他关注现实,针砭时弊,创作成就辉煌,使得“乐府诗”成为贯穿中唐文学大河的主流,令后人瞩目。大作家都是有多种写作手法的天才,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手法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白居易正是这样的大作家。  相似文献   

3.
古今中外,在科技、学术、文学等诸多领域,有这样一种“怪”现象:长期在一个行业苦苦钻研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一些“外行”却能在自己原先陌生的领域里成绩斐然。例如,奥地利的天主教神父孟德尔成为遗传学的奠基人;美国画家莫尔斯发明了电报;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发现了一种生理现象———色盲;美国两位自行车修理工莱特兄弟是飞机发明者;鲁迅、郭沫若等原来都是学医的,后来成为文学、史学领域的“高手”;古往今来大学中文专业出来成为作家的似乎不多见,而许多作家原来却是工人、农民、战士或其他领域的人……如果说,那些长期在某…  相似文献   

4.
张平的叙事风范,在“晋军后”时代的山西作家群里,最具“主旋律”特色,这一点,秉承了“山药蛋派”老一辈作家紧扣时代脉搏,为百姓立言的创作品格;同时,他的叙事,在同代山西作家群里,又最富激情个性,这一点,与老一辈和同辈山西作家风格迥异。两点的结合,构成张平叙事风范突出的美学特征——追求阳刚美、崇高美。这种美学特征的追求,植根于黄土文明的腹地文化,在后现代文化的不断浸染中,凸显着“抵制场”的风采。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创作的审美追求及成败得失胡必健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发展过程是十分曲折而又迟缓的。自唐人“有意为小说”后,历代小说创作长期在所谓“稗官野史”、“野狐外道”的独特领域里寻找着发展的道路。直至明清两代,随着一批小说作家的出现和...  相似文献   

6.
现代作家鲁迅作为“精神界之战士”,把寂寞、苦闷和孤独的主体创造心态渗透到自己的作品——《伤逝》的人物塑造中。作品主人公涓生和子君在深层的精神领域里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人性自身的悲哀,被作家以理性的视角和成功的心理描写推向社会,得到了文学欣赏者们的普遍认同和共鸣。  相似文献   

7.
认识儿童文学作家刘保法刘保法是儿童文学创作的“多面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是国内儿童报告文学领域的标志性作家,并赢得了“南刘(刘保法)北孙(孙云晓)”的美誉。他所创作的《中学生圆舞曲》《冬天里的红苹果》《多梦季节》等报告文学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其作品多次被国家教委、团中央、国家新闻出版署等评选为中小学生最爱读的作品,曾荣获“小朋友心中作家”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化突出的特征就是城市化,城市化给整个社会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农村“缩小”.对于作家来说,他想书写农村也会采取“自我”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记忆中的乡村的怀恋.而这种叙写就是作家的“个体”言说,他们就是用自己独特的言说方式,叙述自己生命的体悟,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乡村生活原生态的“还原”.本文采用埃里克森“同一性”及身份认同理论来阐述,作家如何用文学来还原“乡土”的本真.  相似文献   

9.
在周作人研究中,人们往往为其复杂性所蒙蔽,把本为简单的问题极力复杂化。本认为,就周作人来说,尽管一生述颇丰,读书也杂,并不时以“杂家”自居,但最终影响其人生奔赴与学观的乃是一些简单的因素,诸如吃食、水、趣味等,本是把周作人研究从学院式重新还原为作家本体式的一个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0.
江苏籍台湾作家在台湾文学方阵中处于排头兵的地位。他们常常鼓动或引领了某一文学思潮;他们的作品是某一文学领域里的精品、上品;他们坚持“一个中国”,主张中国统一,反对“台独”。  相似文献   

11.
《白蛇》是旅美作家严歌苓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它以三个不同的版本,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两个女性在文革期间不平常的情感故事。“男性”的徐群珊利用某种权力勾引了处于闲境中的舞蹈演员孙丽坤,最终徐的身份暴露导致孙丽坤的精神失常,徐群珊还原为“女性”,在医院里陪伴着孙,完成了由“异”性恋转向同性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流言》是天才女作家张爱玲早期散文的合集,所收作品强烈地渗透着审美现代性。也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之一。在张爱玲的散文世界里,人们感受的是别具一格的“絮絮叨叨”的“私语”,她带着苍凉的气息去感受市民生活,还原普通人的生存现象,多变的语言风格,让这个“孤岛”女性作家的文章散发出独特的女性魅力。  相似文献   

13.
现今评论界对萧红本人及其作品从女性主义角度作了大量的论阐释。主要凸现作家以其个人经历和创作展示生活在男性化空间里的女性的反抗与愤懑的决绝姿态。笔则从作家早期的小说与散作品中发现,萧红在成对传统女性生存处境之边缘性的“叛逆”之前,曾经也是欣然接受传统习俗,伦理规范下的女性角色,并进一步揭示女性的“自恋”天性是其体认传统角色的促成机制,这一点笔试从女性主义批评关于对女性的定义解析中找到理论依据,从而想填补萧红研究领域中的某些空白。  相似文献   

14.
《中文自修》2006,(5):19-19
“四签名”当然是《福尔摩斯探案全集》里的一篇,用在这里,只是因为,篇幅所限,仅能选取四位获得广泛认同的侦探推理小说作家极其作品。在各自的大洲和领域,他们是重要的开创者。这四个名字放在一起,基本可以代表侦探推理小说的世界格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路遥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间,人们从未停止过对他的怀念,在路遥逝世二十年之际,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作家张艳茜的《平凡世界里的路遥》,再现了路遥这位“黄土之子”艰难困苦却又无比辉煌的一生,还原了这位文坛巨星的生活真相。  相似文献   

16.
《八小时以外》2010,(1):90-91
在作家马尚龙看来,目前为止,有关书籍和谈论中对“上海女人”的联想和画像,有许多肯定是不很准确不很正确.甚至就是很不准确很不正确的,上海女人在被误读。他写此书的目的,就是要对不准确的“上海女人”作辨析,对准确的“上海女人”进行还原。  相似文献   

17.
被人称为“小作家里第一名”的法国名作家儒勒-列那尔曾说:世上有“好作家”和“大作家”之分,“大作家”总是少数的,那么,让我们当个好作家吧。他认为“好作家”的风格之一,就是他们的作品语言精确纯净,简洁生动。列那尔举了一个例子,“有那么一个时刻,桃子熟了,稍早一点,稍晚一点,桃子都不那么好吃。趣味完美的人只喜欢熟得恰好的桃子和好的笔。”列那尔的话给我们的作教学以很大的启发。虽然,我们的作教学从来不以培养作家为目标,但重视对语言的要求,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精确纯净、简洁生动的能力,却是作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运用现代“主体间性”的哲学思想,来解读半个世纪来风靡全球的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艺术童话《小王子》,可得出作家最重要的价值判断:人的存在是主体间性的存在;主体间性的建构是可能的,并且是跨越国界、全宇宙性的;这种建构所以可能,是因为在全人类的心灵深处存在一种“童真”的质素;这种质素在孩子那里是天然的,在成人这里是可以还原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今评论界对萧红本人及其作品从女性主义角度作了大量的文论阐释,主要凸现作家以其个人经历和创作展示生活在男性文化空间里的女性的反抗与愤懑的决绝姿态。笔者则从作家早期的小说与散文作品中发现,萧红在成为对传统女性生存处境之边缘性的“叛逆”之前,曾经也是欣然接受传统习俗、伦理规范下的女性角色,并进一步揭示女性的“自恋”天性是其体认传统角色的促成机制,这一点笔者试从女性主义批评关于对女性的定义解析中找到理论依据,从而想填补萧红研究领域中的某些空白。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为中国左翼坛译介、输入了一系列马列主义艺理论的重要原理,它的艺思想对“左联”作家的创作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而且,瞿秋白与包括鲁迅在内的大批“左联”作家亦师亦友的革命同志关系,为他参与对“左联”的领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