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观和升华,甚至有人把文章形象地称之为是作者的心电图,如何把作者所体现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这就首推读。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  相似文献   

2.
读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文本背后蕴含着的是海洋、是天空、是丰富的精神家园,要理解它、感悟它、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可见,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就能在教师情感的推动下和文章情感产生共鸣,达到升华。在教学中,我着力用不同层次的读弹奏语文课堂的情感乐章,从而使学生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些都告诉我们,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观和升华,甚至有人把文章形象地称之为是作者的"心电图",如何把作者所体现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这就首推"读".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就能在教师情感的推动下和文章情感产生共鸣,达到升华.在教学中,我着力用不同层次的读"弹奏"语文课堂的情感"乐章",从而使学生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  相似文献   

4.
纵观当今小学语文名师的课堂教学,我们会发现:王崧舟老师和学生共同营造“诗意的课堂”;窦桂梅老师让学生用语言的直觉来触摸多彩的人文世界;孙双金老师着力采撷个性解读的艳丽花朵;于永正老师倡导为学生留下解读的空间;勒家彦老师鼓励学生品味缤纷而鲜活的语文生活。在他们不同的教学风格中都突出了品读的重要性,这也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要求。品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只有品读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着力通过不同层次的品读,使学生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阅读教学应坚持以读为主,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我采用“四读”法进行阅读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往往事倍功半,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死读书,读死书"已经被人们摒弃,更多地应该强调快乐阅读,让阅读变为"悦"读。  相似文献   

7.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正确的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他们接受情感教育的最好方式。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文章,能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思想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就是要以读为本。教师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创设读书情境,保证读书时间,在读中整体感知,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8.
潘晓华 《广西教育》2008,(19):23-2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纵观当前众多阅读教学流派,诸多名师多姿多彩的教学风格,不难发现其共同特点都是强调“读”。“读”是架设在学生和文本之问的桥梁。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读”体会文章词句,与读者产生共鸣,获得情感升华。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品读,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气!  相似文献   

9.
潘俊 《教育艺术》2010,(4):54-54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形式很多,其中读是最常用、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实践形式。在阅读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潜心读书,在读中思索,在读中获知,在读中融情,在读中产生思想和情感的碰撞,使思维与情感得到提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之大。然而如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将读与看、思、演、写、画相结合,更有利于发挥读的作用,从而更好的发挥语文课的功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学生运用课堂中所学的方法,自由地读。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要让读书成为习惯,人人在读中学习,人人在读中争先,人人在读中品尝快乐的滋味,以达到“读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六个结合”。  相似文献   

14.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充分说明多读的好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有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形式,  相似文献   

15.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因此,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各项训练活动为辅。  相似文献   

17.
韩风芹 《中国教师》2013,(Z1):114-114
学语文离不开读,读离不开评。离开了点评的读,课堂上起初朗朗的读书声渐渐消失,没有评价的读,学生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声音很快就低下来。评价能激发读,带动读,让学生读的抑扬顿挫,读的慷慨激昂,读的气吞山河,读的淋漓尽致……读是老师和学生课堂互动的桥梁。学生在读中才能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才能感悟人物的情感变化。  相似文献   

18.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当然应以读为主,而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更应如此。当然,一味地强调读,就容易变成死读书、读死书。读书要讲究方法,要学生花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大的收获,教师要引导学生巧读,怎样读才是巧读书呢?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还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足以说明读的作用。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也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不注意读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