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吴亚萍 《福建教育》2005,(3A):32-33
二、小学数学教材资源的开发——建立“用”教材的意识教学内容也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基质性要素。目前学校数学教学内容的确定主要依据各种版本的数学教材。这些教材各有特点,而且都是精心制作,为教师选择教材、重组教材、用好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教”教材,缺乏创造性地“用”教材的意识与能力。这种“教”教材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的核心资源.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教材、研读教材、运用教材,也要重组教材、开发教材、拓展延伸教材.既要立足教材、洞悉教材主旨,也要立足主体、超越教材主旨.切实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由此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力.  相似文献   

3.
在实施新课程中,怎样才能开发好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教师如何在“使用教材”方面多下功夫?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用教材教”的3个依据1.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体现了小学数学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小学数学教学和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主要依据,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该在深钻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材和认真研究学生的过程中,找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与学生三者之间的联系,才能够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在钻研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提倡从“圣经式”的教材观转向“材料式”的教材观,怎样使用教科书——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这是区分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尺。“教教材”是传统的“教书匠”的体征,“用教材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把教材作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进行深入研究、解读和使用,更要在教材的使用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智慧,合理的重组、优化教材,使之更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转化,促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5.
反思养蚕     
我们农村小学的科学教育活动要“动”起来,不但要注重学生“动”的结果,更要注重“动”的过程。要尽量利用本地资源,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近生活,在做中探索,做中感悟。教师,作为教材的使用者,不能简单地“教教材”,而应该灵活地“用教材”,创新和开发教材。要敏锐地捕捉课堂上学生的信息,并转化为新的互动资源,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为“我”服务,为“育人”服务,为社会服务。而如何挖掘和整合各种资源开展校本科研活动,为学生搭建科学探究平台,值得每位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去实践、去探究、去开拓。“一句话”激起探究浪花小学科学课中有养蚕…  相似文献   

6.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第八次课改提出的重要理念。实际教学中我们如何做到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具体说就是如何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基于教材但又不为教材所束缚,怎样使教学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使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活动的有力凭借。笔者以为,其中的关键有二,一是要先解读教材,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这是“用”的基础;另一是要将教材中所获的“资源”经过适度转化.整合并优化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是“用”的灵魂。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用教材教”,谈点个人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观念转变,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观念转变。在备课时,不单要考虑知识目标,而且还要考虑能力目标、德育目标,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小学数学在素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现以年、月、日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加强备课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一、加强“确定教学目标”的指导   教学目标有大目标和小目标之分,这里讲的是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理顺所教内…  相似文献   

8.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等等.那么,“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超出教材”?怎样才算是“超出教材”?对于这些问题,许多已经进行了几年课程改革的教师也感到困惑,觉得在实践中不好把握。  相似文献   

9.
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发和利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能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 ,更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力保证。一、扩展英语教材资源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 ,是学校英语教学的核心材料。不过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教材就是教科书的想法 ,更要改变原来只是“教教材”的传统方式 ,而是应建立大教材观 ,要确立“用教材教”甚至“用自己开发的教材教”的全新方式。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 ,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调整。英语…  相似文献   

10.
王敏 《考试周刊》2010,(3):214-215
“新课程”有一个关键的概念,就是“课程资源”。如今我们倡导“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但教师为什么要调整、补充或加工教材.教师为什么要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教材作为知识、情感、情趣的载体,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提出要创造性使用教材,要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于是,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游离教材之外,过早、过多、无限制地补充教材之外的教学内容,这种降低和淡化教材使用,没有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现象,实在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笔者以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为例,试说明教材中容易被多数教师忽视和遗忘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对于这些新的教学理念,许多中小学教师在理论上能够接受,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感到困惑:如果每一篇课文都要开发课程资源,一是课堂教学时间不够,二是教师太忙,没有时间搜集资料。  相似文献   

13.
“用教材教”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是对“教教材”的继承和发展。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就意味着教材仅是供师生解读的“范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深加工”,充分发挥蕴含其中的各种资源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教材的开发和改造贵在辩证实施,教师既要“走进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应避免“拿来主义”和“全盘否定”两种不良倾向,以体现“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基于这个认识,本文提出了小学数学教材二度改造的“加减乘除”策略,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实施教学的依据是教材,而教材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必不可少的“范本”和“载体”。小学数学新教材不仅删除了旧教材“繁、难、偏、旧”的知识、增加了新知识,还对原有的知识点进行了整合、重构,它图文并茂,贴近学生生活,教材的很多内容精而少了,以前是“教教材”,现在则是“用教材教”。过去那种教材是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的现象显然不合时宜了。新的理念告诉我们,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6.
【案例背景】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呈现出封闭性,即局限于课堂之内学数学。表现为:教师以教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对于学生身边周围的其他学习资源视而不见。不管教学内容如何,总是习惯性地将教学封闭在课堂之内,上课意味着学习开始,下课意味着认知结束,教学过程被枯竭为“教教材”与“学教材”,教师很少让学生多渠道地从课外获取数学知识。教学时,  相似文献   

17.
教材是课程资源之本,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师要怎样用活教材,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实现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由“敦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昵?  相似文献   

18.
本篇论文以分析苏教版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和“认位置”为例,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角度,来对这四个单元的小学教材特点、实践建议、发展方向进行基本分析和论述。笔者在此文中要探究的问题是如何通过一本小小的教材来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学,使学生知晓如何学习,知道怎么学习,并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我的实践建议是:让生活数学语言化,数学语言生活化。大部分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已经对这几个单元的知识点有所了解,能像唱山歌似的说出“1、2、3.....”,能大概地比较物体间的长短、高矮、轻重;那作为教师,我们还需要教什么呢?在小学的课程标准中谈到,学生不仅要知道学什么,还得知道怎么学?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还得知道怎么教?陶行知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2]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个要求隐含着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20.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资源开发是有效实施课程的必要条件。当前,不少农村小学品德课教师抱怨教材没有农村味,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难度大,品德课不好教。其实不然,农村学生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产劳动资源、民俗资源、文化资源等等。笔者认为,农村小学品德老师应该立足农村,因“地”制宜,因“人”设课,努力利用农村的特点开发品德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