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在探究中学数学,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2.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在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将过去的说教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擞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活动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4.
南杰 《小学生》2011,(4):22-23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实效性出发,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探究学习,取得了一点成效,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概念建立在学生主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  相似文献   

6.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因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  相似文献   

7.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实效性出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从思考中学,从交流中学,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率和结合率的时候,我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导入。…  相似文献   

8.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  相似文献   

9.
张秀珠 《广西教育》2006,(7A):88-88
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数学,就是将数学内容置于儿童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出发,让学生主体通过“做”,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主动构建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从而启动他们的思维活动,让他们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数学的起点,在中学数学教育中,将生活中的资源带入课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感悟数学,从而促进学生将数学与现实世界融合在一起,提升学生个人的素质与能力.但是我国的数学教育对数学的现实化的重视程度不足,变成了一种"精英教育",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利益被牺牲了.由此可见,将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数学教育中是十分有意义的.教师在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的同时也应该注意避免矫枉过正.本文就"中学数学教育中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用途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丰富多彩的变化,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无不和数学打交道。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在课本中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真正地去感悟数学和去体验数学。我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中学数学的兴趣做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用途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丰富多彩的变化,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无不和数学打交道。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在课本中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真正地去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我就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中学数学的兴趣做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3.
仇凤勤 《学子》2012,(9):36-3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将"生活情景"融入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生活经验"融入数学实践,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乐远 《考试周刊》2012,(49):68-69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重要理论之一,他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做上学。""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我要学"的氛围中学习,不但能充分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能体验到自己所学习知识能为生活服务,这样就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以及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一、在"做"中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低年级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周围的事物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主动地运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史秋伟 《考试周刊》2010,(50):73-74
"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9.
陈路 《学子》2013,(8):41-41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总是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难怪《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要源于生活,数学要植根于生活。为此,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依托,要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正因数学与生活的难解难分,以至于我们在教学时,常常搞不清哪些是数学,哪些是生活。当我们将数学"等同于"生活时,我们的数学也就失去了其独立性,失去了其本真。为此我们应慢慢寻思,还数  相似文献   

20.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在数学中我们应该努力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使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量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只有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联系,不断增加数学的信息量,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做数学"、"用数学"和"会生活"的过程,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