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年级语文教学的最大难题就是习作指导,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特别强调了“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由此可见,中年级习作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重在让学生有话可说,无话不说。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我从小就坚持写日记,语文成绩一直很好。”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中对写作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落到实处呢?我结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一”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系列追问.  相似文献   

3.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怎样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表达顺畅呢?这就要求教师讲究一定的写话习作教学策略。要从培养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激发写话习作的愿望、放飞学生想象习作的翅膀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4.
谢玲 《广西教育》2008,(28):37-3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要求。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写作,这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水平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指导如何落实这一课标精神,使作文指导实现以"习作"为目的呢?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那么怎么让学生乐于写作呢?本文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习作教学究竟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快乐地作文呢?  相似文献   

9.
三四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首要任务。在这一作文起步阶段,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以实现《课标》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和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10.
小学三、四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重要任务。可是一直以来,作文让很多学生苦恼。如何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呢?让学生讲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作文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喜欢作文、乐于写作的情感,点燃他们写作的热情。校园生活、家庭亲情、社会实践、群体交往等是学生的基本生活范畴,我充分利用这一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产生深刻的体验,成为作文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11.
“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这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怎样让学生自信写作,乐于表达写作呢?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三条教学技巧,总结分析,以期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对于刚刚学写作文的中年级学生而言,“习作”二字更是成了他们望而生畏的字眼。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的作文要求:“要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如何让中年级的学生乐于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顺利起步呢?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育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让学生提高作文写作兴趣,以及对作文书写的探索欲望,这是教育工作者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在教学中就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作为习作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再结合习作技巧教学,辅以适当的习作练习,相信这个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本文就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提出自己的想法,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写自己想说的话”。有“习作的信心”。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是作文课“有效教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如何达到这样的要求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习作教学与学生兴趣相结合,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习作教学与阅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能力表达;习作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有内容表达。  相似文献   

16.
苏海鹰 《教师》2014,(5):82-82
正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动笔,乐于表达真情实感。"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怕习作的现象很普遍,只要听说有习作课或"小练笔",一个个愁眉苦脸,唉声叹气。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习作的乐趣呢?  相似文献   

17.
由于农村孩子轻视语言环境,见闻不多,阅读面狭窄等原因,许多学生在写作时饱受搜肠刮肚之苦。在习作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又表达得合乎规范呢?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是用"情"字敲开农村学生习作教学之门。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且乐于书面表达,这样才能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学生只要有了写作兴趣,就能变被动为主动,从“逼我写”到“我想写”。那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怎样让"怕"变为"爱"呢?《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兼顾这两点,让习作教学真正实现以生为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这个重头戏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归根结底是应该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乐于表达,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拨动学生乐于写作的心弦。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能快乐轻松地写作呢?一、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