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外的收获     
新学期大班的第一节美工课是折纸———气球。当我教孩子们折完最后一步并吹起来的时候,我问孩子们:“像不像气球?”孩子们都说“像”,紧接着有个孩子说:“还像小灯笼。”我细看也觉得确实像个小灯笼,当时我的脑子一闪:如果再将气球做成小灯笼不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美工活动吗?它既是本次美工活动的延伸,更是一次升华。虽然我的备课计划上并没有做“小灯笼”这一步,但我决定领孩子们做一做,试一试。我开始有意识地往“做灯笼”上引:“老师也觉得它很像个小灯笼,怎样才能更像一些呢?”沉默了约半分钟,杨尚东小朋友回答:“把它挂起来就像了。…  相似文献   

2.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是R射线的发现者。他有一个学生,做实验很卖力,但不善于思考。据说,有一次卢瑟福走进他领导的实验室,看见这个学生还在做实验,便问:“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学生回答:“我在工作。”卢瑟福又问:“那你白天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也在工作啊!”卢瑟福又问:“早晨你也在工作吗?”学生肯定地回答:  相似文献   

3.
<正>一次上课,一个女孩子垂头丧气地跟我说,老师,我考了四次四级,还没过,究竟是为什么?我说,你真题做了吗?单词背了吗?她拿出已经翻破了的真题,跟我说,你讲的所有的题目我连答案都记得,单词书也背了很多遍了,我这么努力,为什么过不了?这是一个我印象特别深  相似文献   

4.
冯述田 《初中生》2015,(27):14-16
真题再现 巴勒斯坦诗人达维什说:“当你做早餐时想想别人,别忘了喂鸽子……”因为这个世界有你,有我,也有他(它).请以“想想别人”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相似文献   

5.
中考之窗     
如何在中考作文中夺取高分?这就要:多练+巧练。那又如何巧练呢?这个“巧”就在多做真题,熟能生巧嘛。OK,准备好了吗? Let's go!  相似文献   

6.
真题在线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宗璞文章《紫藤萝瀑布》的开头.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经历?什么让你的脚步停住?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 请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7.
孔子说:“为学又按一定的时间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遥远的地方来看我,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知道我,我也不恼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孔子说:“温习旧的而知道新的,就可以做人们的老师了”。孔子说:“为学但不去思考,就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可是不去学习,就精神疲倦  相似文献   

8.
好奇妈妈:“爸爸都睡着了你还坐在那里干吗呢?”儿子:“我只想等着看香烟烧到他的指头时他有什么反应?”爱太多了爸爸:“孩子,爸爸处罚你是因为爸爸爱你!”儿子:“这我知道,爸爸,但我不应该得到这么多的爱。”原因何在“怎么搞的?这么多科不及格?”父亲看了儿子的成绩单后,不禁怒斥道,“你想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也不清楚。归咎于遗传呢?还是归咎于家庭环境?”儿子答道。尿的妙用妈妈:“你已经7岁了还尿床,不害羞么?”儿子:“你不是说过要为别人做点好事么?”妈妈:“你尿床还算做好事?”儿子:“昨晚我梦见邻居失火了!”早有预感妈妈:…  相似文献   

9.
每当我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踯躅的时候,常常会想起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给他的学生上课。他说:“同学们,我们今天不讲哲学,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接着说:“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  相似文献   

10.
学校让我中途接任班主任,孩子们能接受我吗?他们心中渴望怎样的班主任?我决定试探一下。清晨,我踏着早会的铃声走进教室,一双双疑惑的眼睛看着我,似乎在说:咦,老班哪儿去了?我故意逗孩子说:“今天,老班有事,临时让我代班主任一天,欢迎吗?”掌声雷鸣般地响起,这掌声给了我自信。我得意地问:“我这么受欢迎?假如从今天起我一直做你们的班主任,还欢迎吗?”掌声稀稀拉拉。“看来,有欢迎的,也有不欢迎的,不管是欢迎也好,不欢迎也好,都请你们说说理由,好吗?”“我欢迎黄老师做我们的班主任,因为尽管黄老师年轻,缺乏经验,但对我们很关心,我觉得应该…  相似文献   

11.
“著我”是清朝诗人袁枚《续诗品》三十二首中的一个题目。两个字概括了诗歌创作的一条极重要的原则。所谓“著我”,说通俗些,就是诗中要有“我”,也就是要有诗人独特的思想抱负、性情遭际、喜怒哀乐,一句话,就是要表现诗人自己。有人问:诗人不是应该做阶级的代言人吗?为什么这里要强调表现自己呢?是的,诗人要做阶级的代言人,但问题是如何去做?一种是把“我”深深地隐蔽起来,俨然以阶级的“全权代表”自居,就象清代诗人尤侗在《西堂杂俎》中说的:“有人于此,面  相似文献   

12.
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有一次举行宴会。来宾济济一堂,在客厅等了很久,才见主人匆匆跑来。客人问他到哪里去了?王尔德答道:“在校阅我的诗稿。”客人又说:“这大半天,你做了不少工作吧?”王尔德很满意地说:“我做了一件极其重大的工作:我删去了一个逗点,但经过反复思索,我又把它加进去了。”  相似文献   

13.
提起吃,我可以称得上是“美食专家”了,因为我妈妈是位烹饪高手,方圆几里早已闻名了呢。我从小到大享尽了口福,不知品尝了多少天下美食!可我调皮又懒惰,到现在连一个像样的菜都不会做。“养不教,母之惰”也,这会儿,妈妈又开始督促我“学习”了。妈妈在厨房里,“佳巍,我今天又在……我在做‘葱油螃蟹’呢……”厨房里轰轰的油烟机声阻断了我妈的声波传递,我只得高兴地大声答道:“妈,又有什么好菜要出炉了?”“有,有!不过这回你们老师不是要求你们学做菜吗?”考验我?没问题!不过———我这笨手笨脚的样儿,能行吗?但想起那诱人的小菜,“扰”鼻…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小男孩,父亲要他学拉丁文,但他对拉丁文不感兴趣,便对父亲说:“我不喜欢拉丁文,能不能换个事情做?”父亲说:“可以呀,你去挖水沟好啦,牧场正需要一条灌溉渠道。”于是,小男孩便真的到牧场去挖水沟。可是,拿惯笔的人,拿起锹来却十分吃力,当天他就累得疲惫不堪,他咬紧牙关再坚持了一天,到了傍晚,怎么也熬不住了,他只好承认:“疲累压倒了我的傲气。”他终于回到了学拉丁文的课堂上。  相似文献   

15.
四年级的孩子,不再像低年级的孩子那样爱举手抢答问题了。有时他们宁可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愿意面对全班同学解答。是不是因为他们胆小了?还是有其他原因呢?一天,我出示了几道计算题,让一个孩子板演。我提出要求后,举手者寥寥无几。于是说:“我想让最勇敢的孩子来做这道题。”话音刚落,全班顿时沸腾起来,“叫我,叫我……”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但是,我发现有三四个孩子仍旧把头埋在桌子上。我想:是他们不会吗?我点了其中一个平时成绩较好的孩子,他站起来,显出非常为难的样子。我忙走到他跟前问:“你会做吗?”他诚实地说:“我会,但我…  相似文献   

16.
想知道烹饪中的咸、甜、酸、辣是什么味道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咸盐是“百味之王”。做任何一道菜,掌握好成度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做菜放盐时,一定要恰到好处。在我刚刚练习翻锅时,手腕都练麻了,但我的心里还是有一个信念:“坚持就是胜利!”黄豆般大的汗水从额头流进了嘴巴,咸咸的。  相似文献   

17.
今天是休息日,不上课,诸葛亮的女儿诸葛明珠快乐了一天。可到了晚上,诸葛明珠把快乐收了起来。诸葛亮问女儿:“你为什么发愁?”诸葛明珠说:“一想到明天又有作文课,我的头皮就发麻。”“你这么害怕作文课?”“只有做梦的时候我才不害怕作文课。”“你做过这样的梦吗?”“做过!”诸葛明珠来劲了,“我梦到去学校。个子很高的高老师走进教室,对我们说:‘这节课是作文课,但校长另有安排——’”“改成其他课了?”“不。高老师说:‘作文课仍是作文课,不过不是我出题让你们作文,而是你们出题让我作文。’”诸葛亮笑了:“这下你们乐翻天了?”“可不…  相似文献   

18.
星期天,我带女儿参观博物馆。女儿一进博物馆,立刻被一件件精美的出土陶器迷住了,她边围着陶器反复看来看去,边不停地拍着小手惊叹地说:“哇,真漂亮!”回到家里,女儿便缠着我问:“这些陶罐是用什么做的?怎么那么漂亮?”简直成了十足的陶器迷。我告诉女儿说:“西安秦始皇兵马俑也都是土陶,有人有马,还有洛阳的唐三彩,比这还漂亮呢。”女儿说:“我们也做一些行吗?”我高兴地点头答应了。  相似文献   

19.
卢瑟福是英国的一位物理学家,他不仅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举世闻名,在培养人才方面也令人称道。 有一天晚上,时间已经很晚了,卢瑟福走进他的一个实验室里,看到一个学生仍然俯身于工作台上。 卢瑟福问:“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 学生马上回答说:“我在工作。” 卢瑟福又问:“那你白天做什么了?” 学生答:“我也工作。” 卢瑟福再问;“那么你早晨也工作吗?” 学生高兴地说:“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并等待着这位著名学者的赞许。 卢瑟福稍为沉吟了一下,随即问道:“可是,这样一来你有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相似文献   

20.
这里有一段写做数学习题的作文:“夜,一片寂静。我正在做一个难题。我做来做去做不出,便到隔壁小方家向他请教。小方也在做这道数学题,也做来做去做不出。尽管做不出,他还是在坚持做。我被感动了,回到家里继续做,一直做到十一点,终于做出来了。”短短的一段话,一个“做”字,重复了13次。如果是口语,还未尝不可,但写成书面语言,就未免太枯燥乏味了。这里的“做”,其实可以换成“算”、“计算”、“分析”、“思考”、“思索”、“冥思苦想”、“攻克”等词。还有一个同学这样描写大街上热闹的情景:“马路上车辆很多,行人很多,商店橱窗里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