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乐阅读》2020,(4):25-25
毕业后,我幸运地与大学时暗恋了很久的男生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因此我经常找机会假装偶遇他.有一次,一个同事问他:“××(我)是你女朋友吧?”当时他慌张得说不出话来,另一个同事说:“不可能,他们两个根本不塔.”然后他们就看到了站在门口的我……后来,有一次加班到很晚,我走到楼下时看见他,正疑惑时,他走过来对我说:“你不是说追不到我誓不为人吗?我想让你当人.”然后,他在朋友圈发了我们的合照,并配文:“很搭.”  相似文献   

2.
王石 《小读者》2013,(7):28-28
我在哈佛遇到一个曾在万科工作过的留学生。有一天,他找我说想上《非诚勿扰》。我很吃惊:“《非诚勿扰》是找对象的一个节目,你一个哈佛的博士生上那节目想干什么?”他说他博士快毕业了,要找对象了。我说:“那哪是找对象的呀,那是一个娱乐节目,你到那儿能找到对象吗?”他举出几条理由说服了我。他说,第一,毕业之后他准备回国创业。上《非诚勿扰》一期节目是20分钟,以节目的收视率和广告费用折算,20分钟就是两百万。  相似文献   

3.
学困生是教师的财富。这个话题是几个学生来学校看我时提出的。他们问我,老师,我们班考上学的同学有回来看您的吗?我当时就愣住了。是的,没有。或许他们忙,我善意地想。学生们走后,办公室里的一位教师大发感慨。他说问大家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当你的学生毕业了,离开了你的学校,日后回学校看老师次数最多的是哪些学生?再请比较一下,是哪些学生待你最客气、最热情?我们心里都清楚,是当初被你严肃批评、处理过的学困生。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年轻人从学校毕业后来到美国西部,想当一名新闻记者,但由于人生地不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他想起了大作家马克·吐温,并给他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马克·吐温接到信后,给年轻人回了信,信上说:"如果你能按照我的  相似文献   

5.
1982年,我在湖南三师毕业之后,分配到衡阳市教育局机关工作。上班的第二天,碰上母校的一位副校长,他对我说:“凭着你的自身优势,你应该到学校去工作。”听了校长的话。我动心了。好心人劝我:“人家想进机关都不行,你却偏偏要离开,太傻了。”我想,工作不能讲舒服不舒服。在学校时,我是文体活动积极分子,爱说,爱唱,爱跳,根据自己的特点,我应该到孩子们中间去。于是,我来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有很多人不满意自己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总是抱怨机遇不光顾自己而青睐别人。他们整日怨天尤人,却从未想过换个角度来思考,从自身找找原因,有可能问题就出在自己身上。在这里,我想先讲一个马克·吐温帮助一位年轻人求职的故事,或许我们会从中悟出点儿道理。有一位年轻人,从学校毕业后来到美国西部。他想当一名新闻记者,但因人生地不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他想起了大作家马克·吐温,就写了封信给他,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马克·吐温接到信后给年轻人回了信。信上说:“如果你能按照我的办法去做,你肯定能得到一席…  相似文献   

7.
一位教师问我:“你知道你们班的森子染发了吗?”我回答说:“知道。”“那你应该说说他!”“他今天刚返校……”没容我解释什么,这位教师便教导我说“你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永远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不用讲什么平等,你让他干什么他就得干什么!你们师范类毕业和我们非师范类毕业的就是不一样!”这些话语不止一次地冲击我的大脑,震撼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林霞 《福建教育》2014,(3):15-15,23
面对各方面日渐发展的大班幼儿,作为教师,你应该如何应对呢?是像对待小班幼儿一样呵护与劝说,还是与他们“斗智斗勇”,智慧地引导?是强硬地用“常规”进行约束,还是把他们看做“小大人”,给予更多的平等与尊重?我想,在下面的故事中你也许能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9.
一天,在办公室前的走廊上,我遇见了一位学生。他看到我的时候,躲躲闪闪,欲言又止。我迎上去问:“你,找我?”他点了点头。我想起来了,他是五(2)班的小安同学,是他们班上有名的待进生。我教他们班的社会课。许多教师看到他都有点头疼,他找我有什么事呢?我把他请到办公室,让他坐下,他显然有点受宠若惊。我问他:“你找我有什么事?”“老师,我还要当小助手。”他激动地说。“噢!”我明白了。他说的“当小助手”,是上周五下午第三节课我在他们班上课时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一上课,我对全班的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想找一个小助手,为大家写一写课题…  相似文献   

10.
他立志要做一名人民教师;他好像不适宜做教师;他真的当上了教师,而且是全区“希望杯”竞赛获得一等奖的青年教师。一1986年。四十中学高中三年级六班教室里,即将毕业的学生们畅谈着自己的理想。团支部委员赵毅说:“我立志报考师范学院,将来做一名人民教师……”话音未落,同学们就议论纷纷。有的赞同,有的响应,也有的提出不同看法。“你神经性耳聋,听不清学生说话,能当老师吗?”“你学习不错,为什么非要报考师范院校呢?”赵毅深沉地回答:“正是由于我耳聋,从小就得到老师们加倍的爱。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当我烦躁时他们安慰我,当我苦恼时他们体贴我,12年的学习生活是在老师们的爱河中度  相似文献   

11.
当阳光,蜡烛,春蚕,园丁,灵魂工程师……这些词语再一次响彻您的耳畔时,您此时此刻又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我想这些词语用到每一位教师身上那都是当之无愧的。别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是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在他的手里。”的确,教师所从事的工作不仅关系到他们的今天、明天,而且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和祖国的强大。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清晨你赶上第一班公共汽车第一个来到学校,夜晚别人已经进入梦乡而你的灯光还在与天上的星星争艳。你用艰辛书写生活,用清贫诠释圣洁,身居斗室你却胸怀祖国和世界,手拿粉笔你会感到肩挑…  相似文献   

12.
去一所学校交流。在闲暇时刻,我习惯性地一人到学生宿舍,想找学生了解一些情况。在一位同学放在桌上的电话本上看到他写的通讯录当中有一个“911”的代号,很是令我好奇。我问他怎么会这么一个带有点恐怖色彩的号码,他诡秘地笑了笑,还是告诉我了,说是他们班主任的外号。作为教师,我心里一愣。为什么班主任在学生眼里成了“911”呢?我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和他聊天:“你平时怕班主任吗?”“当然怕了!”“是全班同学都怕班主任吗?”“那也不是。”“你为什么怕?”“学习成绩不好呗。”“成绩对你来说很重要吗?”“那当然。”“重要在哪?”“这还…  相似文献   

13.
“要做好班主任,一定要做全班学生的贴心人。”这个道理我以前虽也知道,但感受最深,还是在当高二(4)班班主任这一年。高二(4)班是这个年级中学习基础较差、后进同学较多的一个班。刚接班时,不少教师为我担心,同学对我也不太信任,有些上进性较强的学生想转班,有些家长当着我的面说:“看来学校把这个班放弃了。”但学校领导给了我支持和力量,多次对我讲:“做四班的班主任困难是多的,但我们相信你能做好,因为你熟悉他们,热爱他们。”的确,我打心眼里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学生。我想,班级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人都有一颗  相似文献   

14.
晚上,有学生报告前面有人讲话。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健和奇。奇并不是住校生,按学校规定,他不得来学校上自习(出于对安全的考虑)。于是我问:“你今天怎么在学校上自习呀?”他把头一昂:“我爸妈不在家!”“那你也应该事先跟老师说一下啊!”对他刚才的样子我有些反感。“我知道!”他态度更强硬了,好像有意跟我对抗。更有甚者,几句话下来,他居然拎起书包就跑。我被气得晕乎乎的,好不容易才平静下来,可心里却又不踏实起来:要是他父母真不在家,他瞎跑出了事怎么办?我有些自责,有些担心,想办法找到了他家……他妈妈叫他出来向我道歉,他却叫我先向他…  相似文献   

15.
有位毕业两年多的学生回学校找我诉苦,说他毕业到现在换了几份工作都不满意,看到别的同学毕业两年都有了稳定工作,自己还飘摇不定,心理压力很大。刚听他说我还很疑惑,想他毕业时签的公司也不错,当时大家还都很羡慕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这样频繁的换工作。听到最后才知道,他换工作的原因是想找薪水更高的,但换来换去的结果却是薪水高的工作没找到,原来的工作也丢了,而且越换越心浮气躁,在一份工作上坚持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到最后就彻底飘起来了。  相似文献   

16.
那年我18岁,一心一意想去当兵。眼睁睁快到了验兵的时候,公社文教专干来找我:“你高中毕业了,村上文化人少,你是秀才、给咱到村小去教书。”我听后一下子不知说什么好,吭哧了半天才说;“我想当兵。”他说:“这事争的人很多,我是你的老师,了解你才让你去。学校都是文化人,你爱写作,学校有书有时间,何乐而不为呢?”我不好再说什么,就答应了。我那时正拼命写小  相似文献   

17.
宋亮 《教育》2011,(11):48-49
挽救更多“问题学生”,追寻工读教育的文化与性格,帮助他们寻找回属于自己的世界。 毕业于中山大学的教育硕士石军是广州市新穗学校的教师。新穗是一所工读学校。在中国,对不良少年进行的工读教育并不普及,在广州就只有新穗学校这一所工读学校。石军想:“既然当上了工读教师,就把这个工作当成了自己研究的专业吧。”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在他的《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中指出:“学校对你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校,你的全部活动,每一社会关系都会促使你不得不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培养。”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学校也应该是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实现自我教育和培养的场所。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教师如何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呢?我想,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借力”。  相似文献   

19.
大家都知道,中小学生是不准吸烟的,可在学校中却有大量的中小学生吸烟。虽然很多学校对此都有相应的处罚措施,然而这种现象却屡禁不止。那么,班主任碰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办呢?有一天夜里,我正在值班,校长找到我说:“刚才你班有一个学生躲在厕所吸烟,你去处理一下吧。”于是我就把那个吸烟的学生叫到了我的办公室。我当时气得真想揍他一顿,可又一想,这样处理有可能导致他的逆反心理。这个学生是班干部,平时我对他也不错,于是我就决定对他采取心理战术。据我分析,中学生吸烟大概有两种心理:一种是,他们认为吸烟是成年人的象…  相似文献   

20.
人生的忠告     
我在高中至大学的7年间,每个夏天都在家乡的克洛河畔当救生员,在那里消夏的人事业上大都颇有成就。他们常说让我大学毕业后去找他们,他们确信能在我毕业后帮我找份工作。1929年爆发了经济危机,接踵而至的是大萧条,那些曾答应过帮我的人现在也都自身难保了,不过,尽管如此,有位在那儿避暑的先生还是问起了我毕业后的打算,他说如果我想干的工作正好在他能帮忙的范围之内,他确信能给我找到一份工作。在这位先生的再三敦促下,我终于鼓起勇气告诉他我想当一名电台体育播音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