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几年我国频繁发生一系列具有相似特征的事件,被很多学者界定为"群体性事件"。从政治社会学的分析框架来考察,它属于现代社会冲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得权利和供给之间的矛盾使然。根据现代妥协理论,构建公民与政府合作治理模式是缓解这一矛盾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从英国和美国宪政制度确立的历史来看,妥协精神在宪政制度的确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宪政制度的确立需要妥协精神,妥协可以促进社会不同利益团体之间的和谐.妥协可以实现冲突双方之间利益的平衡,是对暴力解决利益冲突的方式抛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国内发展势头不断推动中国“走出去”的步伐,中国相对成功的发展经验吸引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学习与借鉴.随着中国在非洲参与的扩大,西方与非洲对中国的在非存在形成了不同的解读.一方面,中国在非存在对西方与非洲的既定关系格局形成了冲击,甚至带有竞争性的特质.另一方面,中国在非存在同时也为非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选择,兼具建设性的特质.但这并非问题的全部,中国在非存在对西方同样也存在建设性作用,对非洲国家而言亦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它推动了非洲国家对自身发展问题的思考;另一方面,它也为西方国家审视自身的对非关系提供了某种参照.随着中国对非参与和存在的日益扩大,中国、非洲、西方三者的关系将面临不断的磨合与调试.通过对中国在非存在建设性与竞争性的思辨,我们可以预见:相较中国参与之前非洲与西方的关系,未来的三方关系将更具理性内涵,更少强制色彩.  相似文献   

4.
现代工业许多工程问题都与运动边界的流体问题相关,如何快速地对运动边界流体问题进行数值模拟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传统CFD方法往往需要在每一步进行网格重构,从而大大地增加计算量.对已有涡方法进行改进,提高其计算效率与精度,使其更能满足工程问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新变化给非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诱发了非洲国家长期积压的深层次问题的爆发,最突出的是部族矛盾和冲突。非洲国家众多,部族、民族、种族成份复杂,而部族矛盾往往同宗教矛盾、地区矛盾犬牙交错,相互渗透,引发连绵不断的冲突,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1994年,卢旺达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的大屠杀,在前后100天时间里至少有50万人被杀害,200多万人沦为难民,尽管当年新政府成立并宣布内战结束,但部族矛盾  相似文献   

6.
李宾 《科技风》2014,(3):186
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认同问题成为政治学问题以后,备受学界关注。民族学界和政治学界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问题,很多学者认为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不可能同时和平共处:有了族群认同就没有国家认同,有了国家认同就没有族群认同,二者被割裂开来看待。但是族群和和国家之间的矛盾对立并不是必然的。本文从个人对的认同入手通过辨析来考察非特定国家内部两种认同的关系问题,探讨族群认同可以和国家认同和谐共存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是全球卫生治理中最为薄弱的地区,作为在全球治理中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美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卫生援助的供给结构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美国将防艾卫生援助放在优先地位而且与基本卫生援助之间形成了极不平衡的结构关系.在援助分配问题上,美国的实际援助行为与其所宣扬的"利他主义"原则存在落差.受...  相似文献   

8.
赢家与输家     
为什么南亚和东亚是过去十年贸易全球化的最大赢家,而前苏联阵营和非洲南撒哈拉地区各国是最大的输家呢?历史可以说明部分原因:东亚拥有1000年的贸易传统,中国近砦年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为这一传统增添了新的活力。而相比之下,前苏联在70多年的历史中与自由市场经济势不两立。在非洲,国内冲突或基础设施短缺造成的交  相似文献   

9.
<正>人类祖先的"社交圈"现在,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已被许多人所接受,但是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现代智人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族群发展而来的,他们还与其他族群融合,才形成了现代人。有明显的遗传学证据表明,现代智人与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其他的人类的古老远亲都有相互的融合。那么,不同族群的交融会给现代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是好的影响还是不好的影响?现在研究人员正在通过基因组的研究,来揭示这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联盟企业如何在最大化知识获取的同时减少知识泄漏的“边界困境”问题.基于竞合(co-petition)视角,提出合作与竞争的同时存在是解决边界困境问题的重要机制.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合作与冲突对知识获取、知识泄漏的单独及交互作用.来自205家联盟企业的双源数据结果表明,合作可以促进知识获取,但与知识泄漏存在U形关系;冲突降低了知识获取的程度,也会减少知识泄漏的产生;合作与冲突的同时存在可以促进知识获取并减少知识泄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