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转梅 《科教文汇》2010,(23):62-62,75
陶渊明以自己特定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曲折地反映了汉末以来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思潮。评价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以从整个文学史的角度去考虑,更可以从社会学以及作家创作的个性心理角度去考虑。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陶渊明的田园诗:一是其诗充满对污浊的社会现实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二是其诗描写对田园生活的困顿,对耕稼劳动的切实感受、体会以及对劳动的赞美;三是其诗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抑郁。  相似文献   

2.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大诗人.少时有"大济苍生"的宏愿,二十九岁入仕,但济世愿望无由施展,便在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躬耕不复出仕.陶渊明归隐后,逐渐接近了劳动人民,因而他的诗歌,大多描写农村景物,反映农村生活,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平淡自然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特点;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淳厚有味,咀嚼又让人回味无穷;情理浑融,又使陶诗给人无限的愉悦,蕴含了人生的真谛.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一体,把古典诗歌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高洁的品行,隐士的态度更是成为封建士大夫的处世准则.  相似文献   

3.
关于李商隐的人格,文学史上褒贬不一,贬抑性评价多于赞扬性评价.本文肯定李商隐的君子人格.李商隐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他自幼受到儒家理念的熏陶,师从堂叔父,堂叔父耿介的性格对李商隐君子人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走入社会以后,令狐楚以及众多友人让他的君子人格得到发展和完善.文学教育对他君子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童炎 《科教文汇》2008,(21):215-215
晋代陶渊明是白居易极其推崇和景仰的诗人,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生活态度都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自称为“异世陶元亮”,对陶渊明的安贫乐道、高风亮节、返归自然的恬淡情怀十分向往,曾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和笔法写过《效陶体诗十六首》,同时在他的诗中多次出现陶渊明形象,本文笔者选择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以此探寻白居易所受影响和陶渊明的风采。  相似文献   

5.
李箫 《科教文汇》2007,(9S):187-187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大诗人。少时有“大济苍生”的宏愿,二十九岁入仕,但济世愿望无由施展,便在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躬耕不复出仕。陶渊明归隐后,逐渐接近了劳动人民,因而他的诗歌,大多描写农村景物,反映农村生活,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平淡自然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特点;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淳厚有味,咀嚼又让人回味无穷;情理浑融,又使陶诗给人无限的愉悦,蕴含了人生的真谛。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一体,把古典诗歌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高洁的品行,隐士的态度更是成为封建士大夫的处世准则。  相似文献   

6.
杨洪波  邱建伟 《科教文汇》2008,(28):243-243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其所包含的思想对陶渊明诗歌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陶渊明以“自然”之思为旗帜,以“平淡”之诗为艺术创造了诗歌新的意境。陶诗中所体现的“自然”思想是玄学的延续。这种思想使陶渊明在面对生死以及贫困的生活时,表现出了一种豁达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的诗文风格以“平淡自然”为主,其平淡而不枯淡,其中充满了丰润的生机。这种平淡之风,是很多因素共同形成的,题材的选取、语言的朴质自然、意境的浑然天成等皆为陶渊明诗歌平淡之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古代诗人中,写作大量的、以酒为题材的诗歌,是从陶渊明开始的。但陶诗的被人过分关注,使得在他以前魏晋饮酒诗的研究一定程度地弱化了。通过对从建安七子到陶渊明创作的160余首饮酒诗的具体梳理,能发现这些饮酒诗原本存在着深刻、复杂和人性化的一面。特别是在大量的欢宴之酒、游仙之酒外,出现了一些私人场合的离别之酒,寄情之酒,它们在数量上虽然不多,但风味绵长厚重,而陶渊明正是对这两类酒诗的风格进行了大力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从心理学观点来看,人格就是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来说,一个学生的人格如果能与社会环境相适应,那么,他就具备了正常的人格。但也有少数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与世格格不入或不相协调,其人格偏离了常态,这称之为偏常人格。分裂型人格就是偏常人格的一种。这种人格的学生表现为胆小、懦弱、自卑、孤僻、害羞、沉默寡言、不爱交往,他们活动能力差,缺乏进取心;对别人态度冷淡,不愿介入别人的事;活动好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想入非非,思维缺乏逻辑性,学习不安心;害怕在别人面前说话做事,生怕别人耻笑;他们几乎没有自信心,…  相似文献   

10.
曹丹丹 《科教文汇》2009,(32):251-252
《推销员之死》是美国著名戏剧家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自恋理论分析威利·洛曼的自恋人格,以及这种自恋人格对他家庭和自身的影响。由于性格上的这种缺陷,威利·洛曼作为一个推销员和父亲都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1.
祁建华 《内江科技》2007,28(5):84-84,120
本文通过对兰的人格意象的探讨与分析,论述了中国传统兰文化底蕴所蕴含的儒家美育思想及其民族文化心理的构成,并对其审美情结进行了简要的现代解读.  相似文献   

12.
陈建斌  王光升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9):253-254,271
电子政务建设的推进,对行政组织中人员的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消解传统行政人格依存的现实基础,促进行政人格转型的积极效应,也有引发新型行政人格异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代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科举制度是当时人才选拔的首要途径,对士人知识视野影响有一定积极作用,表现为:统一了不同民族的知识认知,促进民族地区融合;选拔出大批优秀知识分子,为早期的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士人学习儒家知识转变为对程朱理学的思想信仰。更为主要是对士人知识视野的消极影响,表现为:使士人思想僵化,知识视野受限;扼杀士人的创新能力;排斥科学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14.
王颖丽 《科教文汇》2008,(30):228-228
盛唐诗风多崇尚风骨,豪迈壮阍,被后人赞誉为“盛唐气象”和“盛唐之音”。这种空前的气象到了中唐已消失殆尽,余音难继,但此时却出现了一朵奇葩—刘禹锡,他的诗风颇具盛唐风范,清俊豪迈,颇有风骨。风格即人。刘禹锡之所以能写出如此之诗,主要是其刚猛、坚毅、乐观的人格特征所决定的。而其独特的人格特征又与其特殊的文化修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华兹华斯在诗歌中讴歌自然和心灵与当时英国新兴起的浪漫主义有很大关联;而谢灵运、陶渊明的诗歌将目光转向山水田园与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思潮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将两国的这两种思潮对这三位诗人写作风格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寻求其共性,或许会为我们了解英国文化和加深理解中国文化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6.
人人都想拥有健康心理、追求健康人格,这是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文章从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各学派的心理健康观入手,着重阐述了健康人格的定义、理论模式、影响因素、特征和作用,并提出培养健康人格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人人皆知. 受儒家道德训育的影响,我们长期以来缺少科学思维,遇事习惯从道德训教层面思考问题,很少考虑其科学合理性.我们不妨研究一下司马光行为的科学依据,他的聪明究竟在何处.记得当代美国道德哲学家弗兰克纳说:"道义论主张,除了行为或规则的效果的善恶之外,还有其他可以使一个行为或规则成为正当的或应该遵循的理由--这就是行为本身的某种特征,而不是它所实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国飞 《科教文汇》2009,(32):14-14
在全球化教育的今天,教师正在以自身的性格、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人格魅力影响着社会进步和学生人格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人格的角度出发,剖析了现代教师人格所彰显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9.
人格发展完善,是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指标。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对人格的发展作了详尽的描述,他的理论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通向人格完善的道路,对我们自身的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综观苏轼的一生,他身上既有儒家的经世济民、勇作敢为,又有道家的崇尚自然、放情山水,还有佛家的既认识到万物皆空,又能在内心的感悟中超越尘世琐碎,求得心境空明。三家思想的融会构成了他人生的双重色彩:一方面,他在仕途上屡受排挤打击,饱尝忧患磨难,却始终坚持儒家以道义自任的无畏精神,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与操守,勤于政事、忠于职守、政绩卓著;另一方面,他又以开朗宽广的襟怀、旷达乐观的态度对待不幸的命运,轻得失、忘荣辱,闪现出哲人的睿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