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只有喜欢、崇拜老师,才能听从老师的教导。几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如果班主任具有童心、爱心和耐心,学生就会亲近他、信赖他。 一、纯真的童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而且,每个儿童的世界都各有特色。教师不仅要了解儿童世界,而且要习惯于儿童世界。”作为班主任,必须具有一颗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喜欢、崇拜老师,才能听从老师的教导。几十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如果班主任具有童心、爱心和耐心,学生就会亲近你,信赖你。 一、纯真的童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而且每个儿童的世界都各有特色。教师不仅要了解儿童世界,而且要习惯于儿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体验到快乐?问题的根源是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新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迫使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戴着面具做痛苦表演,没有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不能满足学生完满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古罗马教育家鲁塔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这就是说,只有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才能感动学生学习科学;在数学课程中只有超越“科学世界”,关注生活世界,才能感动学生学习数学。那么,究竟如何感动学生学习数学呢?一、创设体验过…  相似文献   

4.
<正>苏·霍姆林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做科学"、"懂科学",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读科学"、"听科学"、"记科学""看科学"这就是要求科学教师在课堂中充当的应是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中学习的主宰者。在教学活动中,我始终抓住学生这一主体,做到"四自、二让、一许。""四自"——科学探究突出自主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我在教学中引  相似文献   

5.
<正>兴趣是儿童的天性,大家都知道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片段一我曾任教四年级科学《溶解》第二课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课堂应该是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课堂。这就要求教材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产生碰撞。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材成为与学生发生相互作用的有生命意义的载体,才能使德育知识成为学生生命成长所需要的维生素。一、先做后学经历生活我们知道,成人在生活中或教学活动上,主要是“以知御行”,重视学了知识、方法后的运用、训练,其认识规律是“知行律”;儿童是先行后知的“知行律”,他们对知识的认识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因此,在思品课教学活动中,不应灌输,不必说破,应领着儿童去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基于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学生中开展了“小课题研究”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关注社  相似文献   

8.
儿童需要爱,这是为教育学和心理学证明了的一条科学规律。三十多年的幼教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母爱虽然不是儿童的唯一需要,但是这种需要的满足,是他们产生其他需要的重要条件和推动力量。人们常问我:“你为什么总是和班里的孩子感情那么好?”道理很简单,因为我把爱孩子作为自己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设法从尊重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方面入手,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0.
蔡亚 《江苏教育》2023,(9):91-94
<正>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喜欢儿童文学。我的学生特别喜欢阅读“儿童小说”。“儿童小说”是根据少年儿童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进行创作的、适合他们阅读欣赏的小说。我和自己、我和学生、我和同事就是在“儿童小说”的阅读与分享中,在儿童的小说与现实的世界里不断相遇、相知、成长,去领悟生命成长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我们提出 :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进行个性化学习。这里所提出的个性化学习 ,包括 :个性化体验 ;个性化探索 ;个性化作业 ;个性化评价。一、个性化体验体验的目的 ,在于唤醒 ,使学生个体在情感上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产生一种需要认知和学习的心理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法国艺术家巴尔巴拉多德谈到少儿艺术教育时说 :“儿童与生俱来就热爱艺术 ,这种活动以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 ,就开始涂鸦和歌舞。对他们的教育与引导 ,最好的方法不在于急着传授…  相似文献   

12.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类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加强烈。"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这种强烈的需要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支撑点——自信心。自信心常常会使孩子积极大胆,好思善问,敢于尝试;同时又会使他们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多年的科学实践活动使我感觉到,科学活动中蕴涵着许多影响幼儿自信心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设法从尊重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方面入手,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一、鼓励儿童发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如果在自然教学中创设情境,设计有结构的材料,激起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新知的兴趣和愿望,就能够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例如我在教学《沉与浮》一课时,课前先给每个自然实验小组发放实验材料:铁钉、铅笔头、粉笔、钥匙、木板、泡沫塑料、橡皮泥、纸张等。在学生分组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哪些物体放在水中下沉?哪些物体放在水中上浮?再让学生依次将这些物体…  相似文献   

15.
王丽芳 《文教资料》2005,(2):101-102
江泽民同志曾提出:“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难以屹力在世界民族之林”。“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宗旨。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要了解儿童的世界,遵循儿童世界的规律和方法,走进学生,蹲下身来,带着鼓励、微笑和友谊,做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使者。一、快乐使者:在活动中走向学生学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中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我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中,教材中是用一幅小朋友们划船的场景来编口诀的,而我们这个地方的小学生一般都没有…  相似文献   

16.
开发学生的研究性潜能,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促使学生参与实践,使之带着问题围绕主题自主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在自然课上,我布置学生用一周的时间查阅资料,研究一种珍稀动物。结果交上来的研究报告让人耳目一新。有一位学生关于蓝鲸的研究报告是由四张活页纸合订而成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有机结合 ,如何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组织高效的教学 ,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从一个引导、两个转变 (即引导学生走向教材 ,由教师发问向学生提问转变 ,由教向学转变 )入手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 ,让学生参与教学 ,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引导学生走向教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在通常…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小学科学教学就在于适应这种需要,让学生成为科学现象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如何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使探究活动富有实效性,作为科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何把儿童这种强烈的自主探究的精神需要 ,有效地注入到耗时低效的阅读学习中 ,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呢 ?为此 ,我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两疑一思”的课堂阅读导学模式的尝试性研究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两疑一思”课堂阅读导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两疑一思”是学生质疑、释疑并反思其学习行为。这种导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为最终目标。主要是力图从尊重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世界地理的教学任务是:除了要儿童获得世界各大洲的初步地理知识外,还要使儿童“认识当前的国际形势”,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根据这个规定,我是这样做的:(一)课课贯彻“东风压倒西风”的世界形势教育:毛主席在分析世界局势时说:“现在不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是东风压倒了西风”。仅仅一句话,就概括地、精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