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般文学史著作都把顾况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的先导者来介绍。从顾况的思想性格、诗歌创作及诗论来分析 ,可以得到一个更全面更真实的顾况 ,顾况的诗风“骏以踔厉” ,更近于浪漫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2.
顾况:在李白与李贺之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况是中唐前期出色的抒情诗人。他的思想性格、作品网络和诗歌的主要内容均与李白、李贺有相同和相通处。在李白与李贺之间,顾况起到了诗风传承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苏轼对于道教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苏轼诗歌中道教因素也呈明显的阶段性。早期诗歌侧重于表达对神仙思想的批判,中期则表达对道教传说的接受,晚年则偏描写道教养生的实践。前期诗风的飘逸与后期诗风的朴实平淡与道教的接受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建 《文教资料》2012,(33):10-11
李贺是唐代诗人中颇具争议的一位,他的诗歌中用了许多道教词汇,并且表现出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奇幻之美,他的创作受到了道教语言的诸多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一独特的风格和意境,发扬了中唐一代“尚奇”、“尚怪”的诗风,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和研究,将更好地理解李贺其人、其诗。  相似文献   

5.
在盛唐诗坛向中唐诗坛过渡中,顾况的意义一直被忽略。他本人身历这两个时期,其诗歌主要是歌行创作遗有盛唐风骨,成为后世诗人取法盛唐的"活化石"。顾况存世51首歌行题材丰富,其中题画诗和音乐诗成就颇为突出,其题画诗打破了杜甫确立的范式,扩展了题画诗的表现领域,并开创了题画诗的幽默风格;音乐诗注重自我情感的抒写,并对稍后白居易等人的音乐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顾况的歌行语言特色上兼具"俗"与"奇"的特点,俗的一面影响到了稍后重写实、尚通俗的元白诗派,奇的一面则被尚奇的韩孟诗派所继承。可以说,在大历诗坛这样一个过渡时期,顾况肩负起了重任,并且成为了元和诗人直接效法的楷模。  相似文献   

6.
中国道教宣扬语言文字的神秘性和神圣性,道书中的语言古奥怪谲,隐秘晦涩。作为道教信仰者,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深受道教语言的影响,其诗歌大量使用道教的隐语、典故及故实名词,从而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朦胧美,包括诗歌语言的模糊美、诗歌意境的迷幻美和诗歌主旨的隐晦美。  相似文献   

7.
顾况是中唐的杰出诗人,而且精通绘画,是新画法泼墨山水的传人.其诗歌常常以画家的眼光来取境,融画理于诗歌,诗画交融,自由挥洒其非凡才情,表现其狂狷的个性,并且以取境奇特、色彩艳丽、意韵丰满之杰特诗艺,给贞元、元和文学以强烈的影响.在李贺尚未出世、韩愈尚未独具风格成名成家之时,顾况就已经创造出了如此风格相近、成就巨大的诗歌艺术,对韩、孟一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他的讽喻现实之作又是白居易等新乐府运动的先导.此外,他学习民歌未能完全消融吸收所造成的古体、乐府诗歌中粗率、放肆的不良倾向,也同样存在于元、白的同类诗歌中.顾况这一长寿而成就卓著的诗人,以他奇特的经历以及颇具个性特色的人品、诗风,在其时文坛上无异于一股清新之风,既清爽其时诗人的耳目,也湛溉了正在成长的元和文人,可以说是元和“尚怪”风气的先导.  相似文献   

8.
顾况是中唐的杰出诗人,而且精通绘画,是新画法泼墨山水的传人。其诗歌常常以画家的眼光来取境,融画理于诗歌,诗画交融,自由挥洒其非凡才情,表现其狂狷的个性,并且以取境奇特、色彩艳丽、意韵丰满之杰特诗艺,给贞元、元和文学以强烈的影响。在李贺尚未出世、韩愈尚未独具风格成名成家之时,顾况就已经创造出了如此风格相近、成就巨大的诗歌艺术,对韩、孟一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他的讽喻现实之作又是白居易等新乐府运动的先导。此外,他学习民歌未能完全消融吸收所造成的古体、乐府诗歌中粗率、放肆的不良倾向,也同样存在于元、白的同类诗歌中。顾况这一长寿而成就卓著的诗人,以他奇特的经历以及颇具个性特色的人品、诗风,在其时文坛上无异于一股清新之风,既清爽其时诗人的耳目,也湛溉了正在成长的元和文人,可以说是元和“尚怪”风气的先导。  相似文献   

9.
盛唐诗人李白的诗歌在当时及对后世都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政治家兼诗人毛泽东是20世纪诗人中受其影响最大的一个。本文从诗风的继承与创新、意象的类似与差异、语言的借用与点化三方面阐述李白诗歌对毛泽东诗歌的影响以及毛泽东对李白诗歌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0.
郭祥正的诗歌创作与道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祥正的诗歌创作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且道教对郭氏前后期诗歌创作的影响是变化的:前期的影响是外在形式化的,如意象运用、超现实的艺术手法;后期的影响是在内在精神层面上的,如逍遥物外的思想等。这种影响的变化也直接导致诗风前后的变化,从而破除传统文学史上对于郭氏诗歌的成见。  相似文献   

11.
郭祥正的诗歌创作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且道教对郭氏前后期诗歌创作的影响是变化的:前期的影响是外在形式化的,如意象运用、超现实的艺术手法;后期的影响是在内在精神层面上的,如逍遥物外的思想等。这种影响的变化也直接导致诗风前后的变化,从而破除传统文学史上对于郭氏诗歌的成见。  相似文献   

12.
近代爱国诗人黄遵宪在晚清诗坛有较大影响,其诗风独特,注重传统形式与新思想、新意境的融合;叙事写人,呈现近代诗歌的再现倾向;笔法散文化;语言口语化;学习民间歌谣,融合民间格调,诗风清新质朴。他的诗歌在艺术方面的创新精神,对于当代中国的诗歌创作来说,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曼殊诗歌的艺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的诗歌有种种创新:其诗歌语言自有一种与传统诗歌语言不同的内质;其诗歌意象挣脱了传统审美观念的束缚而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并进而创造出了一种忧怨、凄美、清新的意境;其诗歌风格端妍清丽、俊逸悲怨,主观色彩浓厚而又文辞自然、真气扑人。其诗以强烈的近代性特征为“五四”浪漫主义诗风的出现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4.
女郎诗是历代文学史家对秦观诗歌创作所做出的整体美学品价。秦观在心情苦闷的情况下曾去寺院作狎冶之游,此为秦观再度遭受贬斥的真实缘由。秦观的女郎诗与其纯情的性格有关。秦观的个人气质有利于其诗风的形成。秦观女郎诗的本质是一种阴柔美,它来源于秦观对道教的深刻体验。秦观有出家修道的意向。秦观对道教的信念支撑着他顽强地生活。秦观的诗风正是他好道的产物。从国际比较的视角看,女郎诗不是秦观诗歌创作中的缺失,而是秦观诗歌的一大优点。从美学品质上看,秦观的女郎诗是中国文学中堪与欧洲古典主义诗歌相媲美的另类优秀诗歌。  相似文献   

15.
唐德宗是位独特的爱好诗歌的帝王,对其执政时期贞元诗坛诗风的影响是显著的,他通过宫廷诗风、科场诗风再到主流诗坛诗风的传递途径,推行"精雅"诗风,贞元诗坛主流诗风是大历诗风的延续。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唐代著名诗人的名篇佳作为例,说明注重诗歌语言的明白晓畅,乃是诗歌贴近时代、面向大众的需要。当代诗词提倡诗风的多样化,但明白如话的诗风应当居于主导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废名是一个特立独行的诗人,其诗风深受庄禅哲学影响,晦涩难懂,散发出空灵静谧、飘逸脱俗的独特气息。这主要体现在:清净虚空的庄禅思想在诗中的渗透、镜花水月的独特意象在诗中的凸现和造成语言陌生的庄禅典故在诗中的点缀。其诗风在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派诗歌作品中可谓卓尔不群、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论燕赵诗风     
燕赵诗歌是《诗·国风》和汉乐府所开拓的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和发展,伸张正义、锄恶扶弱的豪侠精神,抗敌御侮,建立和平、开明、统一之国家的政治理想,是燕赵诗风的最突出的主旋律,"慷慨悲歌"堪称燕赵诗风独特的格调;其语言风格刚健遒劲,简洁明快。  相似文献   

19.
英国意象派运动的倡导者埃兹拉·庞德的诗歌长期受到学者的关注,他反对浪漫主义诗歌矫揉造作的诗风,主张利用鲜明的意象图式呈现诗人瞬间的个人情感。本文在相邻相似关系视域下,以庞德的诗歌为研究文本,剖析其诗歌意象的特点,旨在用相邻相似的推理来揭示其诗歌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20.
《滨州学院学报》2019,(5):75-81
以入京为界,可将明代诗人高棅的诗风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入京前所作《啸台集》,广泛地复古拟唐,使其诗歌具有多元风格,兼备沉郁、飘逸、冲淡、悲壮;入京后所作《木天清气集》,多歌功颂德、官吏唱酬之作,近于"台阁体",语言雍容华丽,风格典雅醇正,由此走向一元风格。高棅前后期诗风的转变与其自身经历及其尚未形成独特而稳定的诗风有关,亦与明代诗歌潮流的转变有关,而后者则使高棅诗歌具有印证诗歌的时代发展的意义。对比高棅文学活动的其他成就,则可定位其诗歌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