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科学与文化》2010,(2):24-25
1831年12月,达尔文从英国出发,开始为期近5年的环球航海考察,先后到达南美、澳大利亚、非洲等地。1836年10月,达尔文回英国,花了22年时间撰写《物种起源》一书。1859年11月24日,《物种起源》出版,系统阐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也是《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  相似文献   

2.
2009年2月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他也许是近代最有影响的科学家。而2009年11月则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在两个世纪的时间里.没有一个科学家对科学、政治、宗教、哲学和艺术的影响能与达尔文相比。本期Nature是纪念《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专辑.内容包括关于达尔文、其生活及其科学和传奇的新闻、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李卫东 《百科知识》2010,(21):28-30
人类的起源一直是科学上的谜团。达尔文说,人类是从猿猴的一支进化而来的。19世纪,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经过一番激烈的学术和宗教的大争论后,渐渐被科学界所接受。在以后的岁月里,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在达尔文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现代人类起源说。  相似文献   

4.
《科学文化评论》2009,6(4):128-128
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的纪念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生物学家,由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暨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物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协办,将于2009年9月19—20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纪念《物种起源》150周年、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由此宣告了进化学说地位的确立。达尔文认为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然而在20世纪早期,很多生物学家却质疑这个解释。因为对于纷繁复杂的动物多样性来说,单靠自然选择来推动进化似乎太慢了,那么进化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解开这个谜团的荣誉绝大部分都应该属于恩斯特·迈尔——美国哈佛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大师。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与其他科学家一起,迈尔建立了著名的“新综合”理论,将孟德尔的遗传学理论与达尔文的进化和自然选择理论合为一体。他指出当一个现存物种被分隔成两个种群,它们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加到…  相似文献   

6.
人是从哪里来的?当然是由猿进化而来的,猿是从哪里来的?之前呢?再前呢?从鸿蒙伊始,是怎样慢慢的,才有了我们现在的样子?这些问题,非但我们不知道,就连被称为“进化论之父”的达尔文也没能完整地回答出来。1859年,达尔文完成了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创立了进化论。鉴于当时古生物学的研究水平,在寒武纪之前的地层中很少发现生物化石,达尔文对在那些古远世代里究竟生存着什么样的原始生命尚不能做出准确的描述。远古的生物是怎么来的?他意识到,这将是困扰进化论的一个重大难题。在《物种起源》中,他写道:“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已经建立起来的进化论就难以自圆其说,就会遇到严重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封面故事:纪念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2009年2月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他也许是近代最有影响的科学家。而2009年11月则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在两个世纪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众》2009,(7):2-13
2009年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同时也是《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一个伟大的人和一本伟大的著作上。  相似文献   

9.
生于1809年的英国大科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在其名著《物种起源》一书中曾提出他自己的语言起源理论,这是在对世界上的物种作了考察后提出来的。他把人类语言的起源放在人类历史进化的大背景中加以考察,更进一步说,他把人类语言的起源放在整个生物(动物)进化的大背景中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0.
物种是怎么产生的?它真的要经历千百万年的漫长变化吗?而原有物种又要改变多少个基因才能产生一个全新的物种呢?  相似文献   

11.
近代科学图书的“西译中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子 《百科知识》2009,(22):54-54
提到最早的近代科学译著,很多人脑海中首先会浮现出“严复”这个名字,还有他翻译的《天演论》(即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其实,中国翻译西方科学图书的历史还可向前追溯。早在鸦片战争(1840年)到甲午战争(1894年)的50多年中,晚清政府就组织进行了最早的、较集中的西方科学图书翻译工作。而这期间,中国人才刚刚从鸦片战争的炮声中惊醒,  相似文献   

12.
谨以本文纪念达尔文诞辰200周年,《物种起源》问世150周年——生物过度繁殖——面临生存竞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生物不断进化。对科学稍有了解的人几乎都能背诵出上面这段进化论的主要内容,而且众所周知,达尔文在150年前的《物种起源》一书中令  相似文献   

13.
人工能制造出新物种?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物种起源》提出的最著名的思想莫过于“适者生存”了。达尔文认为,“生物物种并非永久不变”,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从极少数、甚至可能只有一种微生物逐渐进化出今天丰富多彩的物种,“适者生存”正是这一过程最有效的推动力。我们一般都把“适者生存”理解为自然界的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是为“自然选择”。其实,在人类出现之后,“人工选择”对生物的进化过程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甚至,通过“人工选择”还诞生了一些新物种。平家蟹传奇日本有一种小型海蟹,有着非…  相似文献   

14.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91-192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Pavlov,Ivan Petrovich,1849—1936)(邮票P9a)出生于一个乡村牧师的家庭,曾学过神学,他起初所受的教育是要他很好地继承这种家庭传统。然而,在神学院上学时,他读到了达尔文跳的《物种起源》,觉得他应该献身的是自然科学而非宗教事业。于是在1870年离开神学院进入圣彼得堡大学物理一数学系,在门捷列夫^M14和布特列洛夫踮。指导下学习自然科学,重点是生理学。1875年毕业后进人外科医学院(后来的军事医学院),立志从事理论医学研究,并在那里的鲍特金研究室工作。1883年他在圣彼得堡军事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884年到1886年去德国和法国进修,  相似文献   

15.
科学思想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两次革命,一次是无机科学界的“哥白尼革命”(代表作:1543年的《天体运行论》):另一次则是有机科学界的“达尔文革命”(1859年的代表作:《物种起源》).前者首次证实了地球不在太阳系中心.使长期统治人类思想观念的“夜郎自大”式的神学自然观受到质疑,从而不断激励人们去探索一个“天外有天”的真实的宇宙世界.后者的影响则  相似文献   

16.
高红艳 《金秋科苑》2013,(15):43-46
新闻背景 今年8月份,来自我国的两批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分别报道了两种新发现的最古老哺乳动物贼兽化石。然而,通过对这两种化石的研究,在哺乳动物起源问题上,不同学者观点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梳理了自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来,人们围绕歌德的生物学思想与达尔文进化论思想之间的关系发生的种种争论,指出两者之间有明显的距离,歌德的生物学思想并不具有达尔文进化论上的先驱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纪念达尔文     
今年是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诞辰200周年,也是《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世界各地都在纪念这位进化论的创始人,因为他不仅是生物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是科学史上的巨匠,而且也是一位人类思想史上的伟人。他富有创造的思想,跨越了生物学领域,跨越了他所生活的时代和国家,至今仍对世界生物学的发展,对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对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着深刻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同时也是《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一个伟大的人和一本伟大的著作上。其实,达尔文不仅是一名生物学家,还是一名地质学家。1839年,达尔文出版了描述小猎犬号航行经历和发现的《航海日志》,很快成为19世纪最为畅销的旅游书籍之一。除此之外,在石头中发现的许多秘密,对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布兰卡港、圣朱利安和巴拉开那河岸等地,达尔文挖掘收集到了大地獭、乳齿象、箭齿兽、后弓兽等许多已灭绝的南美巨兽化石,并感到现存的动物很像它们的侏儒版,有着某种亲缘关系……石头中保存着相当丰富的材料,它就像是一部从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书籍,并且仍不间断地在记录着我们知道和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1859年英国伟大的博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这一科学巨著,创立了进化论。达尔文不单单认为演化是由单一的祖先通过遗传变异慢慢地产生新的生物,同时也解释新的生物和复杂的生物构造是如何产生的。这种机制称之为天择。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天择为动力,天择通过遗传变异,推动生命存在形式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进化。达尔文主义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成为演化论的主流派和一言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