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石激起千重浪。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展开。课改,已成为中小学每个校长不能回避和必须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实验区的课改实验来看,实验的效果是好的,方向路子是对头的。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课程实施过程中困难和问题也不少。所以我们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到这次课改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课程改革绝不是教学改革,从新课程理念的建构和文本更换到课堂上教师实际操作,这要经历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必须要做很多细致工作。从求真务实的角度讲,校长对课改的工作对策应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以下五个结合可供校长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校长既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马前卒",又是所在学校的"将帅"。作为一个独特个体,校长面临着自身完善和专业发展的问题,校长需要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课程知识素养,要"有主见、有远见、有创见",要有课改领导力。本文认为校长提升课改领导力需要进行"五项修炼"。  相似文献   

3.
<正>"祥云行动——提高高中校长课改领导力的跟进培训"是落实北京高中课改实验的全员性、S艮进性研训一体顶目。2008-2014年顶目围绕"课改领导力"、"学校特色建设"两大主题对北京市中小学正职校长、教学校长、德育校长和区县教委中教科科长及主管主任、干训主任以及北京教育学院分院院长、督学等6 200余人次进行培训。培训在提升北京市高中校长及有关业务单位课改领导力与特色建设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有这样一位当校长的同学,他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初中,是在"普九"时从一所小学中分设出来的,建校刚10年,但这所学校已经有6人担任了其他学校的校长,还有担任副校长的.  相似文献   

5.
【人物小传】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但他从师范毕业走上教育岗位,在江阴市实验小学已度过了整整30年。30年,从风华正茂到两鬓微霜,从体育老师到数学老师,从大队辅导员、教导主任到校长,他全部的工作经历与这所著名的小学结伴同行。是什么让他在这个校园里如此执着地守  相似文献   

6.
<正>"戏墨"是扬州市江都区龙川小学潘湘云校长当年参加扬州市教育博客大赛的博客名,我最初认识潘校长就是从他的教育博客开始的。他在博客扉页上对"戏墨"的诠释是:"戏,游戏也;墨,笔墨文字也;戏墨,舞文弄墨,做点文字游戏,遣性释怀也。"文如其人,潘校长给  相似文献   

7.
<正>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位于经济欠发达的鲁西北平原,是一所县城小学。这所学校基础设施差:2016年,才实现班班多媒体;师资力量薄弱,全校仅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具备中师水平。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却在短短几年内一跃成为全国课改名校。俗话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乐陵市实验小学的发展,离不开这样一个引路人。是他,实现  相似文献   

8.
该文为了揭示课改十年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变化,运用Nvivo视频分析工具,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天津市河西区、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等10所城区小学,分析了课改前、课改中期、课改十年后各10节课堂教学录像,从师生互动行为主体与教学活动方式两个维度进行了编码统计分析,研究得出,课改十年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以下特点:(1)课堂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学;(2)课堂学习方式趋于多样化;(3)"双基教学"趋于适度化;(4)"小组学习"开展不够充分;(5)"探究学习"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9.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启动以后,新课程将带着新的教材、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新的手段走进学校,实现我们对传统基础教育中的种种弊端进行彻底的变革。学校校长站在课改前沿,如何准确定位,在课改实施中扮演什么角色,是推动学校课改的关键所在,决定着课改实施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0.
部分农村小学课改实验实施了两年.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如何进一步深化.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显得举步维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对贫困地区部分农村小学实验教师深入细致的调查表明.师质性缺失是困扰广大农村小学课改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学校管理是保证课改实验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学校管理中校长首先要更新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生观。唯如此才能促进课改工作顺利开展和逐步深化。陶行知曾说:“校长是学校灵魂、精神的合聚,校长是师生学习和敬仰的楷模”。这番话精辟地阐明了校长的综合素质,对学校办学方向和师生精神面貌的直接影响。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校长就必须具有对教育理论的深刻理解,有自己较为成熟的理论、思想和策略,具有特色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从而独立运筹和指导学校的整体工作。一、办学理念向重学校师生文化提高转移…  相似文献   

12.
本刊7—8期“课改在线”栏目,刊登了一组关于“评价改革”的稿件。稿件刊登后,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很多读者纷纷来信,表达了“评价改革”既是课改中的难点,也是课改中的关键点的看法,为此,广大读者希望能通过本刊进一步了解其他学校在“评价改革”中的一些具体做汉。应广大读者要求,本期“课改在线”栏目特约哈尔滨市继红小学的校长及教师们谈谈他们对“评价改革”的看法及做法。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教学方式的转变带动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将是实验区里每一位校长面临的重大课题。对此,我作为实验区里一名普通的初中校长,现根据自己一年来的实践体会,就“校长如何领导好课改”这一问题谈一些看法。一、校长要有全新的课程理念校长对课改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校长只有首先认识课改,理解课改,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才能使自己站在一定的高度号召教师们参与课改,并能有效地指导教师实施课改。为此,校长首先要积极参加通识培训,通过亲耳聆听课改指导专家的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4.
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早已在祖国大地生根、发芽,历经多年的实践,课改已经进入"深水区",以"质量提升"为特征的深化阶段,是目前课改的主要任务。聚焦于标准完善、课程实施、质量评价、教学改进等核心领域,正是课改推进的重心,因此校长对新课程的领导力开始成为课改深化的焦点。在现代学校制度下,课程领导力越来越被认为是一所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要素。作为校长,如何率领自己的学校团队在课程开发、规划、实施、管理和评价过程中来推进新课程改革显得至关重要。教育在本质上讲就是一种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次革命,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场攻坚战,所以课堂改革大势所趋,打造高效课堂势在必行。2012年,在大安市教育局《大安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的指导下,大安市涌起了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洪波。在成喜波校长的带领下,我校依托"一三五"教学策略开启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三年的实践,亲身感到课改带来的变化,在迷茫中苦苦深思,在收获中快乐前行,在实践中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1月,教育部郭振有副总督学带领5位专家来到江西省南昌市百花洲小学调研,回京后,他给苏建华校长写了一封信:“又一次到你们学校,向你们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你的发言,对这几年课改进程总结得非常好。我们给教育部的汇报,主要吸收了你的认识和观点。”并寄来题词:“素质教育旗帜,百花洲上奇葩”。  相似文献   

17.
陈力 《中国教师》2011,(8):26-29
<正>一、"本真课堂"的提出背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已过一轮,从课改之初形式上的机械模仿,到课改中段的实质性理解,以及到现阶段的理性认识与升华,数学教育界的仁人志士们已逐渐认识到:新课改要往纵深发展,必须要洗刷掉浮华的形式外壳,露出扎实有效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开心校园     
万广磊 《云南教育》2008,(10):41-41
日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回顾与反思系列研讨会在石景山实验小学举行。研讨会上石景山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一份报告在对该区小学教师调查后认为.九成以上的教师认为经过课改在能力等方面有了进步,但也有六成以上的教师感到负担明显加重。与会专家表示,经过六年改革,北京课改已经从理念上的更新体现到教学行为上,教师也是教学问题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19.
用课改的理念来说.教师是师生合律学习中的首席,那校长呢,他该是全校合作探索办学理念中的首席,这个首席起码领先教师两步:第一步在于全,他能全面思考、构建理念。第二步在于深.他能深入浅出地诠释理念,在时平常教育现象的把握上.体现出理性高度,这就要求校长首先是个踏实广博的学者,惟如此,他才能当上首席。  相似文献   

20.
我与胡银弟校长认识并熟悉的时间并不长,才三四年光景;但和胡银弟校长一起在上海市名校长班里学习、研讨的时间却不少。自从首期上海市洪雨露名校长实验基地(2006)开班,至第二期上海市洪雨露名校长实验基地(2008)开讲,以及第一、第二期上海市洪雨露德育(少先队)名教师实验基地(2007-2009)相继开训,几乎每一两个星期我们就会聚在一起,集体议论教育大事。说来胡银弟这三个字挺引人遐想:一个沾着浓浓乡土气息的名字,一个染有深深草根情结的名字。他,来自上海之根的松江城;他,来自黄道婆故里的乌泥泾。他从广阔原野的田埂上走来;他由浓荫佑护的竹林深处崛起。1984年,胡银弟从一所农村小学的大队辅导员起步,历任副校长、校长、党支部书记;2001年他被委以松江区实验小学校长重任至今。是什么,助推胡校长起飞?是什么,让松江区实验小学的优质教育根深叶茂……我试图从胡校长名字中的三个字——胡、银、弟中,解读其人生密码与人文秘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