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我们对“史学危机”议论纷纷,进而探讨史学地位和功能的时候;当我们意识到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是更新知识、更新观念,而且根本更新在于从近代意识走向现代意识的时候。同时,我们也觉察到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这就是,必须改变史学与科研的相互隔离的封闭状态和历史普及教育的落后、教条、僵化与麻木状态。如今学校中的(包括大、中、  相似文献   

2.
前些日子,忙于高考备考的知识梳理,发现当今高中历史教学对新史观与史学理论的考察颇多。大学时代虽有学习,自己也阅读了诸多相关书籍,然而时间荏苒。脑海中所剩已不多。于是决定“充电”.遂于网上选购了几本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史学理论问题的书籍.目前关于中学历史教学中史学理论的应用研究的书籍不多,这里将自己阅读的《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一书,做一简单介绍,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3.
《史学概论》属于历史哲学的范畴。它的任务是对历史和历史学进行哲学思考,为具体的历史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并结合具体的史学实践对所提供的理论与方法不断反思、总结和完善。学习《史学概论》,要与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理论思维的训练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是一个多层次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至少应当包括三个层次: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识历史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史学的基本技能。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最高层次。马克思主义强调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它一方面是历史科学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又是历史科学的研究方法。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  相似文献   

5.
石琳 《文教资料》2010,(29):117-118
比较研究方法.也称比较分析方法.是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和社会科学的普遍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运用于历史研究中.便形成历史比较研究方法。比较史学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的比较来加深和扩大对历史的认识的基本方法。本文主要对史学比较研究方法的类型、要求、程序和前提及作用等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章认为,20世纪西方史学发展大势为:历史哲学转向:研究领域拓宽;研究方法变革;马克思主义史学影响扩大。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趋势和特征是:与国外史学界的对话与交流频繁;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兴起并走向深化;“现代化”研究变为重大课题;历史现象与规律的探求向多层次发展;历史知识的普及更加多样化,当前中国史学的不足表现为:理论研究热点减少;研究对象琐碎化;选题趋同化、庸俗化;成果过乘化、泡沫化;学风轻浮化;人才培养盲目化。改革方略为:明确目标,立足启点;选准突破口;探索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历史教育走过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近代的学校历史教育(1903—1949)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强调,历史学应将历史教育史纳入其研究的视野,科学合理地构建基于史学视野下的学校历史教育史研究体系,从史学、教育学的角度掌握研究学校历史教育史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微观史学的方法,认为它是以缩小的世界为观察的对象,是一种深入细致分析历史问题的策略。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文化人类学理论和马克思历史学理论是微观史学的三大理论基础。微观史学的三大特点在于注重史料的精确性,关注一般民众的行与为,综合运用多学科尤其是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在微观史学的视角下,教育史研究应拓宽传统教育史的研究范围、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和主题、拓展史料的采纳范围、深挖日常生活的教育信息并且综合考察教育史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微观史学的方法,认为它是以缩小的世界为观察的对象,是一种深入细致分析历史问题的策略。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文化人类学理论和马克思历史学理论是微观史学的三大理论基础。微观史学的三大特点在于注重史料的精确性,关注一般民众的行与为,综合运用多学科尤其是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在微观史学的视角下,教育史研究应拓宽传统教育史的研究范围、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和主题、拓展史料的采纳范围、深挖日常生活的教育信息并且综合考察教育史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从有了人类的历史,就逐渐产生了史学。历史是指以往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史学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门学问,历史不同于史学。那么,人们对历史和史学的认识与评价便形成了历史评论和史学评论这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然而,在过去的史学理论研究中,却一直没有把它们严格区别开来,在大多数场合,人们往往用史学评论取代历史评论。现  相似文献   

11.
读《历史与心灵:西方心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国际史学界流派纷呈,其中心理史学对史学研究和历史著述逼近历史的本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史学界对心理史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状态,尤其是对相关理论的探究更为罕见。罗凤礼著《历史与心灵:西方心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一书,在这方面具有建设意义。这部著作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其主体,分五章介绍和评说了心理史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的理论与贡献,回顾了西方史学理论的演变,叙述了心理史学的崛起与发展.同时还介绍了非精神分析心理学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心理史学与一般史学进行…  相似文献   

12.
对梁启超在史学研究中所强调的“史德”、“方法”以及“因果”等进行了梳理,并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为例对其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在史学研究中“史德”是根本立场,科学“方法”是基本前提,而历史“因果”的理论阐释并不就是历史实在,只是治史者与同人以及读者展开“对话”的一种文本。  相似文献   

13.
历史研究对象的内容和认识历史研究对象的方式是历史学中重要的理论。在历史研究对象的内容上从封建史家的“人事”说、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人类社会”说 ,到唯物主义史学的人类社会关系说的转变 ;在认识历史研究对象的方式上从“直笔、实录”、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纯客观研究”,到唯物主义史学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转变。这个过程是动态的过程 ,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史学遗产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理论界对交往理论研究的深入,史学工作也从历史哲学的思考与具体历史问题的应用两个方面入手,把交往理论引入并应用于史学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问题研究上的不足,有待理论探讨上的进一步突破来弥补。  相似文献   

15.
何炳松(1890~1946)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史学理论、史学史和历史教育研究方面,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他一生的学术活动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前期译介西方史学理论,特别是对鲁宾逊的“新史学”派倍加推崇;后期则兼收并蓄,综合了中西史学的研究方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近代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历史学科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有创新,而创新又是以学科理论取得突破为前提的。中国学人多数注意到治史应依据客观真实史料严格考证,却忽视了史学所具有的活泼特性以及治史还需要发挥合理想象的一面。因此,对于史学研究中想象力的特性和想象力与史学之间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其实,有见识的史学家早已在治史中发挥了想象并取得了理论突破。事实证明,想象力是学术研究尤其是史学研究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治史方法,应深入认识想象力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比较史学是史学研究发展的新趋势。作为史学研究的一专门领域——教育史,应充分吸收史学母体学科所提供的理论养料,借鉴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把比较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和教育史研究相结合,遵循其基本原则,对提高教育史研究水平、扩展教育史研究领域、提升教育史学科的学术地位等方面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中国史学界兴起地一股比较史学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史学工作者开始尝试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来处理和解决历史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推动中国史学研究的发展。比较研究方法已成为当代史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拟对历史比较研究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肖迪文 《文教资料》2011,(6):104-107
19世纪.实证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先后崛起于欧洲。它们不但把史学当作科学来研究,而且明确地宣称史学是一门科学。史学科学化使得历史学走向了背离人性的研究方向。在这种潮流下。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提出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命题,对这种倾向进行了有力的反驳,维护了历史学的价值和尊严。然而,克罗齐由于所处历史条件的局限性.只能看到科学对历史学造成的消极影响。历史学与科学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如何探讨两者关系,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死记硬背”顾名思义是指“机械的记忆和背诵”.属贬义词,在教学方法中是死板、僵化、教条的代名词,也是最令学生讨厌的一种学习方法。然而,经过十多年的教坛摸索,我逐步感到人们对“死记硬背”过多地摒弃了,而忽视了它应有的作用。“死记硬背”不失为一种教学方法.只要运用得当,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