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礼记·学记》系统地阐述了一套教育的原则和教学的方法,其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教学相长也。”这就告诉我们在实际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是我国最早的教育经典《学记》中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这里的“教”与“学”并不指“教师”与“学生”,而是指“教学”与“学习”。或者说,这一论述应该理解为,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教师自我的学习与施教于学生,对加速其成长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学”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从教学相长到教学研三位一体--论教师职后的自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对于教师的意义——教学相长的原义通过学习和教学这两条途径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肇始于教师职业产生的初期,教师“以教为学,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最早见于《商书》《,商书·兑命》曰“:学半”。之后《学记》对这种思想做了进一步阐发《,学记》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虽然我们现在有不少人认为,教学相长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相互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其实这是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4.
《礼记·学记》中有这洋一段话:“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然后知困”,差不多每个教师部会有这样的感受。这个“困”是怎样产生的呢?主要原因是:其一,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有了自知之明,认识到自己的知识缺陷,于是自强不息,边教也学,重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教学的需要。例如,英国大生物学家赫胥黎,一八八五年担任了与占生物学特别有关系的生物学原理的教学。在教学中,他深感自己缺乏  相似文献   

5.
<正>《礼记·学记》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早探讨教学论问题的专著,比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了1 800多年。它系统阐述了教育的意义、目的和任务,教学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我很喜欢其中的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其原文是:"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6.
办平民学校     
《札记·学记》里有这样一段话: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用现代的话说,大意是这样:“虽然有好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真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然后知道自己不够;教人,然后知道自己不行。知道不够,才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知道不行,才能发愤钻研,不断前进。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提高的。”  相似文献   

7.
对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认识早在先秦时期的教育学专著《学记》中就有记载:"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虽然对"教学相长"的理解存有分歧,但其中所蕴含的对"反思"的关注却是毋庸置疑的。秦汉以来,几乎每一个时代的教育家也都非常重视教学反思的重要作用。王夫之认为,学生所做的事情是"引教者之意而思之以反求于致此之由者",把学习过程视为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语见《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曰教学相长也。」《学记》是战国时期思孟学派对当时贵族私人讲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包括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内容。这里「旨」指「味美」,「至道」指「最好的道理」,即所谓「明人  相似文献   

9.
教学相长     
<正>【出处】虽有嘉肴(yáo),弗(fú)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解析】虽有好的菜肴,但如果不去品尝,就不会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最高明的道理,但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只有通过学习,然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只有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相长     
王远国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2(1):I0008-I0008
虽(即使)有嘉肴(美味的鱼肉,嘉.美好。肴.熟肉),弗食(不吃。弗,不),不知其(它,指嘉肴)旨(味美)也;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弗学,不知其善(好处)也。是故(因此,所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理解不深不透)。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反求诸己,即反回来要求自己)也;知困,然后能自强(自己不停地钻研.不断地提高)也。  相似文献   

11.
在《礼记·学记》中有这样一段话:"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以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即使有深远的道理,不经过自己的钻研,就领会不了其中的奥妙。因此,只有经过学习实践,才会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不够;只有通过教学,才会发现自己有不懂之处。  相似文献   

12.
曹芮 《考试周刊》2010,(40):92-92
《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因此我们可以领悟到一点:教学若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则只能是“一潭死水”,少有成效。  相似文献   

13.
<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因此我们可以领悟到一点:教学若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开肩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则只能是"一潭死水",少有成效.  相似文献   

14.
周霏 《考试周刊》2011,(22):110-111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它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英语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5.
刘旭新 《学语文》2007,(1):13-14
主体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认识和认知发展的主体,一切活动的影响,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内化为主体素质《。学记》中指出:“虽有佳肴,弗学不知其味;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这句话是说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只有亲身去学,才能知道知识的重要价值,才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礼记&#183;学记》讲到“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意思是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相互学习.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被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难住。最近。我就遇见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的根本工作是教与学。教育工作者只有自觉地掌握和运用教学的客观规律,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我国古代的教育著作《学记》上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生从师学习后才知道自己  相似文献   

18.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广大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使自己“知困而自强”,如何让学生“知不足而自反”?这是长期以来困扰着人们的一个问题,又是我们积极探索的一个课题,同时还是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开始从事元认知的研究,并由弗莱维尔首先提出“元认知”这一术语.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也就是对我们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识与控制.它包含(1)元认知知识,即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教学”一词最早出现于古代的《学记》中,曰:“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数学为先”。又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要进行教学,就要讲究教学的方法和艺术。纵观历史几千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如何把“素质教育”贯穿在每一节课中,更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