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无意识亦即下意识、潜意识,它与意识一同构成人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和意识具有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彼此转化的特点。钢琴演奏训练的初始阶段,有意识地控制占绝对的主导地  相似文献   

2.
某些作家和文艺评论家,把弗洛伊德的泛性论文艺观奉若神灵而顶礼膜拜,东施效颦地生吞活剥,照搬照套。弗氏把人的精神系统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个层次,他把在人的心理中处于最原始、最低级阶段的“无意识”,视为超越“意识”和“前意识”吏为深层的心理状态;文艺创作的基础不是“意识”,而是“无意识”,只有“无意  相似文献   

3.
在体操课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经过许多遇练习后仍然失败的动作,学生在无意练习时,往往会出其不意地完成;无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它以非理性的方式影响着人的认识及行为活动,甚至可以说,无意识乃是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的“半个世界”。如何发掘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的潜能,把无意识心理训练应用于体操教学中,是一个新颖且较难把握的课题,在探索这一课题的开始,首先应把握无意识的本质,按照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依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无意识是一种不自觉的认识活动和内心体验活动,弗洛依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指人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时所意识到的一切心理活动的总和,如思维、情绪、意志、记忆等。前意识是指无意识中可招回的部分,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处于无意识和意识之间。无意识是指“未被意识到的意识”,是主体对客体未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无意识的内容包括个人经历中曾被意识到但又被压抑或遗忘的部分,以及那些不自觉,未加注意的和处于意识阀限下的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4.
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克服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互分裂的精神病态和危机,在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互补偿、整合与转化中,创造和谐时代精神,追求心灵健康和人生意义的"自性和自性化过程"。脱离自性和自性化这个核心及其对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沟通与整合作用,望文生义地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解为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核心理念,并从集体无意识和原型出发去理解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性质、宗旨和意义,是对荣格的误读。克服对荣格理论的这个关键性误读,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关于荣格原型批判理论再认识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教育理念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教育理念的问题,看起来比较抽象,但它确是我们如何做好学生工作的指导方针,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指导性原则。那么我们应当按照什么样的理念来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笔者认为,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树立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教育新观念;坚持学生本住,强化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教育的服务意识、尊重意识和情感意识。用伟大的爱心去融化学生心中的冰层,去开启学生被尘封的心智,去拓展学生美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暗示就是把一种思想强加给另一个人的大脑的行为。"暗示,在生活和工作中非常重要,对于医生、法官、律师、教师来说,尤其重要。但是,暗示产生作用,必须转化为对象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就是"一个人对自身进行的思想灌输"。在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中,弗洛伊德和荣格都非常强调无意识的作用,他们甚至认为无意识比意识在人的生活中更重要。同样,"自我暗示之父"埃米尔·库埃也认为无意识非常重要,只不过他把意识说成"意志",把无意识说成"想象"。埃米尔·库埃认为,"我们所骄傲地声称的意志常屈服于想象,这是一个毫无例外的绝对规则"。  相似文献   

7.
高职高专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大量实用型人才的重任,为了凸显其显著的育人效益,必须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和谐成长。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差异较大,尤其是后进生越来越多,这给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文章就学生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从深入了解、因势利导,倾注爱心、情感感化,严肃批评缺点、充分肯定进步和讲究办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几方面粗略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后进生转化的一些简单方法,期望能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实施方法。两者各有优劣:相比无意识教育,有意识教育系统性强、理论性强、逻辑性强、信息对称;相比有意识教育,无意识教育能妥善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全面覆盖学生的生活空间。因此,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采取理论教学与有益活动、单向传授与双向交流、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学校教育与传媒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有意识教育与无意识教育的互补与融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在教学方式上当致力于三结合:一是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教育相结合,无意识教育是有意识教育的有益补充,无意识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二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只有将理论付诸实践,才可能化理论为方法,化思想为境界,进而发挥理论的作用;三是集体学习和自主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认同和觉识,而要达此目的,除集体学习之外,学生的自主教育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0.
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实施方法。两者各有优劣:相比无意识教育,有意识教育系统性强、理论性强、逻辑性强、信息对称;相比有意识教育,无意识教育能妥善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全面覆盖学生的生活空间。因此,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采取理论教学与有益活动、单向传授与双向交流、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学校教育与传媒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有意识教育与无意识教育的互补与融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高职生是具备一定文化理论知识和熟练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是将科技转变为生产力的直接参与者,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发展,应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方面的培养,往往忽视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求却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强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怀和人文素养,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成为一名合格的"职场人"。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对高职院校的美育课程体系进行完善,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走进美育课堂,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提升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高职专业技能教育是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其与新时代劳动教育所倡导的育人体系在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具有天然的内在契合性。高职教育要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培育等方面自觉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技能教育的实践中,培育学生劳动意识,增长学生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高职创业教育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知识普及、创业品质培育、创业能力提高为主要内容,构建创业教育课程实施途径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对于学生日后职业的选择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导在校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高职院校必须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发展。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及个人修养等。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需认清自我,明确个人的职业方向、职业锚、职业兴趣,为最大限度地了解和融入社会做好准备,同时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16.
艺术创作是意识与无意识相互作用的结果,无意识过程虽往往不易察觉,但它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弗洛伊德和荣格的无意识理论为深入研究无意识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在他们的理论基础上对无意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主体性缺失主要表现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依赖心理及依赖行为突显、就业能力欠缺等。对学生就业主体性进行逻辑分析得出,应该关注学生的交往关系及所处环境,了解其就业主体性生成条件。通过全员化、全程化就业指导方式,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指导,唤醒学生自身的内在力量,最终实现就业主体性生成。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高职院校可通过就业指导课,贯彻“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关键理念,讲授生动活泼、切实可用的就业指导知识与技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思考与决策,培养创新之心,珍惜生存机会,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19.
王波 《成才之路》2021,(14):6-7
高职院校应重视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工匠精神,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学生成长为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且具备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可以从明确培养目标、重视人文情怀、开展实践活动、巧用学徒机制、借助榜样效应等方面入手,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通过校企合作和学生顶岗实习,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也能够实现他们高质量就业。因此,顶岗实习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顶岗实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一些策略促进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如让学生了解企业,精心选择实习岗位,加强教育和管理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