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H·劳伦斯以一系列独具个性的长篇小说赢得了世界的赞誉,但是绝大部分的评论家都将目光投射在他极负盛名的代表作《恋爱中的女人》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作品上,而往往忽略了其于转型期创作的几部作品。《出走的男人》是劳伦斯转型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探讨了男人出走的根本原因。而这种出走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反抗,也是劳伦斯希望重建和调整男女关系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是劳伦斯作品所反映的一项重要内容。他的女性主义的形成表现于《儿子与情人》,其发展过程清晰体现于《虹》和《恋爱中的女人》,其走向成熟则表现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从中可以认识其女性主义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演变过程,进而有助于增进对劳伦斯小说的欣赏、理解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现代小说家劳伦斯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劳伦斯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抨击达到了极至。他认为现代工业文明破坏了自然环境和人类本身,使得人类世界蒙上了死亡的阴影;劳伦斯在小说中主张以死亡消除死亡;但是小说的这个主题本身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为劳伦斯提供了情节原型。通过分析他的小说《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不难发现,作家始终围绕着两性关系的不和谐——和谐这一情节原型构思作品,由此展现他对男人和女人美好关系的探求,展现他重构和谐的人与和谐的社会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善于在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创作主旨———揭示自然与工业化的对立,寻求两性关系的和谐。从《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这三部劳伦斯的代表作中的自然界中的四季的景物描写入手,从象征、烘托情节和二者结合这三个角度分析了景物描写在反映作品主题方面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已成为解读劳伦斯作品创作的第二语言。这三个角度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全新的视角,为读者理解景物描写在劳伦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仲颖 《海外英语》2011,(1):236-237
劳伦斯作为二十世纪英国最独特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以《儿子与情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及《恋爱中的女人》等长篇小说蜚声文坛。劳伦斯在短篇小说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木马优胜者》当属其中的翘楚。人们每读到这部作品时,便不自觉的联想到"俄狄浦斯情结"。该文从审美角度,表现手法等角度去解读,探讨了劳伦斯是个十足的象征主义者,揭示了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的本性的扭曲和异化。  相似文献   

7.
提到英国文学家D.H劳伦斯,最有影响力、被大家广泛认知的是他的小说作品,如其代表作《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s),《虹》(TheRainbow),《恋爱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等。虽然他的作品中曾经因为对情爱的深入描写引发极大的轰动,招致批评和抵制,劳伦斯本人也因此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历史上最特别及最具有争议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8.
戴·赫·劳伦斯是个颇有多议的作家。本文从三个方面评介了劳伦斯及其作品:1、“不做生活中死人”的小说家,通过对他有关信件的分析研究,指出劳伦斯“拉纳尼姆”主张的荒谬。2、劳伦斯的几部重要代表作。较扼要地分析了《儿子和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特莱夫人的情人》。3、劳伦断和“血的意识”。意在阐述劳伦斯有关性的观念,指出我们在劳伦斯小说中所领略到的“血的意识”,是建立在反科学的神秘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劳伦斯独尊男性的偏见以及赞赏男性性器的心理变态,比弗洛伊德的“里必多”说更玄乎。  相似文献   

9.
◇乙子与情人》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伟大小说家劳伦斯早年最重要的作品,小说创作的背景环境和人物素材很多都源于作者本人早年的真实生活。童年的矿区生活是劳伦斯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不仅如此,母亲莉迪亚和初恋情人杰西这两个在劳伦斯生命早起极为重要的女人也是影响他创作《儿子与情人》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劳伦斯的成长环境在《儿子与情人》中的反映,以及他生命早期的两个重要女人——母亲莉迪亚和初恋情人杰西,与小说中的莫瑞尔太太和米利亚姆的形象对比分析,揭示出他的早年的矿区生活和这两个重要的女人对他小说创作的影响,从而证实小说《儿子与情人》的浓厚的自传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戴·劳伦斯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作家。争论焦点在于两性关系这一主题。小说《儿子与情人》从结构和风格体现了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的写作背景、写作精神及其对《恋》中两对男女主人公的相互关系、个性特征与命运的分析,认为劳伦斯在生与死、性与爱的艺术展示之中与之外,都深刻地表现了关于人类的毁灭与创造的艺术主题,体现出劳伦斯对生命本身意义的深层追问与真诚观照。  相似文献   

12.
《圣经》是西方化中影响深远的世。劳伦斯以《圣经》的结构,语言,主题创作了《虹》和《恋爱中的女人》,描述了现代人被工业明逐出精神乐园的过程,并指出改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拯救现代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圣经》是西方文化中影响深远的巨著。劳伦斯以《圣经》的结构、语言、主题创作了《虹》和《恋爱中的女人》,描述了现代人被工业文明进出精神乐园的过程,并指出改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拯救现代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于1916年继《彩虹》之后创作的另一姐妹篇,整部作品借助隐喻和象征的掩护宣扬了菲勒逻格斯中心主义,小说赋予男性在婚姻中的主导地位方式来抗衡同时期的女权主义运动,标志着其由女权运动的支持者蜕变为反对者。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一生以描写女性人物见长,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一直是国内外评论界关注的焦点.《恋爱中的女人》被公认为劳伦斯最有成就的小说.对于其中几位典型女性,传统的文学批评都是站在二元对立的立场上以女权主义视角抨击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但笔者认为作品的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一主题,小说已经触及到人类社会权力网的运作以及女性在网中的存在状态.本文旨在运用福柯的权力理论重新解读《恋爱中的女人》,更好地理解父权社会的规训权力对小说女性的压制,同时还可以看到在权力网中被压抑的女性如何作出回应和行使反抗权力.正如《恋爱中的女人》的赫麦妮,她就是典型的反抗规训权力的新女性,她不再是服从规训,委身于男权社会权力的女性;相反,她竭尽所能去冲破以往的权力网对女性知识、性别、行为的压抑.尽管她的生活孤独寂寞,但这样一位不屈不挠为女性权力奋斗的先驱女性形象是值得赞颂的.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一书中 ,运用了全新的象征思维和丰富奇特的象征艺术 ,以场景组合的方式 ,通过大量的分散独立、互不相干的意象与象征描写 ,折射出人物激烈的心理冲突 ,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深刻揭示小说的主题。文章通过对四个动物意象的分析 ,突出体现劳伦斯象征艺术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7.
性别政治是女性主义抨击的主要对象,劳伦斯的小说《恋爱中的女人》则体现了女性作为知识分子形象对家务活的摆脱和他者地位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对性爱的探索研究,始终是劳伦斯小说的重要主题,《儿子与情人》(1913)关注的还只是旧的两性关系的不合理性,因此,批评旧的畸型性爱就成为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虹》(1915)和《恋爱中的妇女》(1920)开始构建新的理想的两性关系,描写了“星式均衡的男女关系”,把性爱的探索研究推进了一步。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28)不仅深化了性爱与现代文明、自然人性内在联系的探索,而且礼赞性爱对于失落在20世纪荒原上的生命的救赎,赋予了性爱以宗教偶像般的力量。劳伦斯的探索研究,确实夸大了性爱的社会作用,但无疑使性爱获得了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严肃的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一书中,运用了全新的象征思维和丰富奇特的象征艺术,以场景组合的方式。通过大量的分散独立、互不相干的意象与象征描写,折射出人物激烈的心理冲突,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深刻揭示小说的主题。文章通过对四个动物意象的分析,突出体现劳伦斯象征艺术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20.
在长篇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塑造了一位权威人格的典型代表———杰拉尔德.克里克。对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表明,劳伦斯早在一战期间就认识到了权威人格的实质和潜在破坏性,杰拉尔德之死表明了作者对权威人格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