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雨后春香     
《新作文》2007,(9)
诗词链接有关春雨的著名诗句1.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3.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相似文献   

2.
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家诗文,在流传过程中曾被人改写成其他文学样式。一、诗改写为词“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  相似文献   

3.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唐朝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友人将西出阳关,远去边  相似文献   

4.
惜别之情清真空旷——王维《渭城曲》的表情艺术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唐朝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友人将西出阳关,远去边陲,从此难以相见,惜别之情,清真空旷,令人伤心落泪。诗人言情是通过描绘送别场景,截取场景中的一个典型细节来表现的。诗的开篇一句点明饯别元二的地点、时间及背景:"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  相似文献   

5.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一作《渭城曲》,后人又称"阳关三叠"。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长安任职时为送别友人元二出使安西都护府所作,是著名的送别诗。  相似文献   

6.
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在渭城(今陕西咸阳县东)送别友人元二使安西(今新疆库车附近)时,临行依依,思绪万千,深情地写下了质朴而含蓄的七绝诗——著名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由于王维诗的首句提及渭城,因此被称为《渭城曲》。又因此诗中含意致深的“阳关”一  相似文献   

7.
被雨弄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古人为我们描绘的优美图景。  相似文献   

8.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古人往往把送别和“柳”联系在一起,那么——  相似文献   

9.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仲春. 这春季的阳光,似乎只有亮度而没有温度;这个小城的故事,似乎只有别离而没有重逢.  相似文献   

10.
儿童天生就是诗人。不知哪位哲人这样说。早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满了整个教室。“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站在讲台前。我和孩子们齐诵着这古老的诗句,感到分外温暖、惬意。“杏花雨,就是清明时节杏花开时下的雨。”我努力将诗中的每个词语都讲得明白透彻。今天,孩子们显得格外专心。并且似乎还在思索着什  相似文献   

11.
4月19日雨濛濛细雨,流泻出涓涓真情。今天,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于是无数的诗句涌入我的脑海。雨是诗的主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雨是我的最爱。  相似文献   

12.
“杏花雨”,常见于诗中,但有的是实写,有的是虚写。“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胡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都是实写,也就是说写的真是春雨;而另外一种杏雨是虚写,是比喻,把杏花比喻成雨。敦敏《小诗代柬寄曹雪芹》:“东风吹杏雨,又早落花辰。好枉故人驾,来看小园  相似文献   

13.
析诗,大家重考据,小家重作法,皆阳春白雪之作。笔者着重从思维规律作意境析,实属面向“下里巴人”著;在个别诗、个别处抖胆表见新。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王维送给一位叫元二的朋友的赠别诗。元二将出使唐代边疆的安西都护府。渭城,指战国秦都咸阳故城,在渭水岸边。阳关,在甘肃敦煌西,与北面的玉门关遥遥相对。 春天的早晨,渭城客舍前,自东向西延伸着不见尽头的驿道,细雨过后,驿道无尘,驿道旁的柳色愈显青翠。再见吧,朋友!北去重逢难再;再饮一杯吧,朋友,出了阳关,沙漠万里,举目无亲;干了吧,老朋友! 一、二句写景,重在柳。“柳”与“留”谐音,柳象征对朋友的挽留;雨浥(y(?)湿润)后的青青柳色,更动别情。三、四句,一  相似文献   

14.
第五习作八要求:读读下面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你知道以上诗句各出自哪首诗?你知道这些诗的作者是谁吗?他们是哪个朝代的人?这些诗句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第四册中编入了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编者还对其加注为:“又称《阳关三叠》、《渭城曲》。”而配套《教参》对“阳关三叠”又没有作必要的解释。现依据有关资料,对其略加介绍。 先看两种权威辞书的解释。 《辞源》: 曲调名,又名《渭城曲》。唐王维《王右丞集》五《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入乐府,以为送别曲,反复诵唱,谓之  相似文献   

16.
诗词六首的语言省净,意境清新,诗味浓郁.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在弄懂字音词义的基础上,先口译,再作分析,发掘诗意,体会遣词运技之妙.《送元二使安西》这首七言乐府诗,是王维抒情诗中的压卷之作,景新情挚,千古传诵.学生自学时要从理解如何表达诚挚深厚的友情为重点.1、开头两句怎样写景?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点明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样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春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初读此作,一般人,尤其是中学生会以为诗中前两句仅仅是对渭城春景的描写;渭城的早晨下雨了,湿润了路上的灰尘;经过雨水洗涤,房屋一新,排排柳树在蒙蒙细雨中显得更为青翠。殊不知这里的“柳”与古代习俗有关。古人好以谐音寓意,这里的“柳”即“留”之意,借杨柳表示挽留友人的情愫。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上小学那会儿是在农村。学校离村子很近,离山也很近。自然的变化,总是毫无掩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立春不久,吹面不寒的风就首先传递了季节的消息,接下来便是“草色遥看近却无”、“沾衣欲湿杏花雨”、“碧玉妆成一树高”……那时候还不知道这些诗,但那时候的生活却已然是诗。  相似文献   

19.
柳树在古诗词中出现的频率太高了,所表达的意象也特别丰富:青春、曼妙,别离、思念,欣喜、悠然……形美,意更美,让我们来细细品味它的万种风情吧。春意盎然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宋】志南伤心断肠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钗头凤》【宋】陆游  相似文献   

20.
不是谁都能感受到“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般的温情脉脉,不是谁都能体会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下的壮阔。面对“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不是谁都能捕捉到刹那间天地的宁静;面对空山无人,水流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