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新编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文题让人生疑的文章: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去呢?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我在教学时,针对课文特点,作了如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鱼一般生活在什么地方? 生:在水里。  相似文献   

2.
师:昨天,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课文,大家预习得怎样 ?老师要检查一下。谁来读读课后的词语 ?  (生读词语,教师相机订正 )  师:很好 !在自读课文时,你们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 ?  生:“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 ?鱼怎么会游到纸上来呢 ?  生:课文说的是一个聋哑青年画鱼的事,为什么用“鱼游到了纸上”作标题呢 ?  生:我认为鱼是不能游到纸上来的,课文说的“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是什么呢 ?  生: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有什么关系呢 ?  生:“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有什么不同 ?  生:什么是“忘我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课文,讲一个聋哑青年爱画画,在自己的努力下,把鱼画得让人惊叹“鱼游到了纸上”了。这样一篇平淡无奇的课文,怎样上出新意,上出语文味呢?特级教师王崧舟《鱼游到了纸上》的课堂实录,让笔者不由得眼前一亮。王老师从“游”字切入,扣“静”字展开,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让学生在阅读感悟品词析句中解读文本、积淀语感、培养能力,展现了王老师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和对教材的二度开发的精妙,给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抓住重点段落掌握读写方法第九册《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广东湛江市麻章区教育局黎俊生根据教学大纲与教材的要求,第九册第三组课文的训练(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要求学生通过继续学习,比较熟练地掌握读懂一篇课文的基本方法;二是初步掌握积累材料的方法。《鱼游到纸...  相似文献   

5.
抓重点·细观察·写片段——《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构想□新疆李世芬《鱼游到了纸上》是小学语文第九册新增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看鱼时,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同时还发现他是一位聋哑青年。作者通过这件事...  相似文献   

6.
师: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心中会产生什么疑问?生:鱼是在水中生活的,怎么会游到纸上呢?生:纸上没有水,鱼到了纸上不会死吗?怎么还会游呢?生:是谁让鱼游到纸上呢?师:是啊,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鱼怎样游到纸上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点评:设疑导入,一举两得:既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进行了审题训练,花时不多,效果很好。师:请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想想: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生:是一位青年。师:这是一位什么样的青年呢?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第三、四节,想想哪个词语最能概括青年的特点。生:举止特别。师…  相似文献   

7.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鱼游到了纸上》是九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他每个星期天都到这里来专心致志地画金鱼。他画的金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作者通过这件事赞扬了那位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教学这篇文章,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鱼游到了我的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同时,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先游到了  相似文献   

8.
《鱼游到了纸上》教材分析及教案设计郭秀琴赵淑然一、教材分析《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通过写一个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鱼、怎样画鱼以及作者与他之间的“谈话”,把一个热爱生活的残疾青年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来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四大段。第一段(1...  相似文献   

9.
《鱼游到了纸上》是“九义”小学语文第九册新入选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写“我”在西湖玉泉被一位刻苦学画的聋哑青年所感动,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巧设悬念,很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一、紧扣“题眼”分析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课文题目意蕴深长,耐人寻味。一个“游”字给题目注以生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以“游”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文章的主题,认识人物的思想品格。“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让学生抓住…  相似文献   

10.
[“游”出感觉] 师:看黑板!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鱼游到了纸上》,请大家一起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组教材由三篇讲读课文《鱼游到了纸上》、《火烧云》、《鸬鹚》,一篇阅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则读写例话和一个基础训练组成。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这是重点指导学生写作的训练。教学这组教材,要注意突出这...  相似文献   

12.
《鱼游到了纸上》讲“我”常去玉泉观鱼,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的青年,后来看出他是个聋哑人,并且知道金鱼是“先游到了他的心里”。课文前半部分学生不难读懂,但鱼“游到心里”及其与“游到纸上”的联系较抽象,意义较深刻,是学生阅读的难点;同时,它也是教学的重点。因为:1.聋哑青年的国技为什么这么高超?因为他“忘我”地爱鱼、专心地观察、刻苦地练画,让鱼先“游到了”他的心里。2.鱼“游到心里”及其与“游到纸上”的关系同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相联系。正是由于作者具有留…  相似文献   

13.
第九册7课《鱼游到了纸上》一、教学难点:课后“思考·练习”1第(2)小题:“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二、难点分析: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意思是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金鱼准确、生动的形象。一...  相似文献   

14.
《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关系;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积累材料的。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重点,可按以下过程进行教学: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质疑,教师确定教学的起点。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学生接读课文,评读正音。 2.讨论分段,说说段落大意。(可分四段,也可以  相似文献   

15.
最佳导语、结束语设计1设计者:阿鲁科尔沁旗先锋乡新太平村学校吕奎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导语:同学们请看一看这个填空题,谁能把它填上?(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出示小黑板)鱼游到了。学生:(纷纷回答)填“河里”、“湖里”、“大海里”……教师:停!(做个手势)同学们填得都很对,那么,鱼除了能在水里游,会不会游到纸上呢?学生:疑惑。(面面相觑,气氛更为活跃)教师:(抓住时机在小黑板原题上填上醒目的大字:纸上。)学生:啊!(惊讶)纸上?(不约而同的)鱼能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教师:是啊,今天我们就…  相似文献   

16.
《鱼游到了纸上》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第一篇讲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同时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这句话内涵比较丰富,它与“鱼游到了纸上”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这种内涵和联系学生不易理解,因此,解决这个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中,如果抓住重点巧设问题,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本课的预习要求,抓住课题设置疑…  相似文献   

17.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云南省师大附小姜忆秋《鱼游到了纸上》是新教材六年制第九册的新增课文。课文记叙的是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经过多次观察,作者不仅发现他所画的鱼活灵活现,还发现了他是一位聋哑人,所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叙...  相似文献   

18.
一、板书课题,学生跟写课题1.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结合课前初读,你读懂了什么?2.理清叙事线索:观鱼—画鱼—交谈。评析:教师借助精要的板书,复习整理了课文脉络,为落实教学重点赢得了时间。二、学习课文,把握鱼"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的关系(板书:心里—纸上)  相似文献   

19.
设悬念·扣词句·学观察《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构想□湖北监利县新沟镇中心小学丁家才《鱼游到了纸上》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第七册新入选的讲读课文,作者通过写在西湖玉泉的见闻,赞美了一位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学习这篇课文,要继续训练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既是文章的题目,又在文本中出现了三次。一次是女孩惊奇的赞叹,一次是作者的切实感受,再一次是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仅看课题,“游”字似乎不妥。读完全文,方知“游”字实乃对聋哑青年所作之画的最高赞赏,对青年高超画技的由衷赞叹。聋哑青年所写的“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则是“鱼游到纸上”的前提,也是文本要表现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