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旧中国,有一些知识分子,热衷于办书店办杂志。十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办杂志起家”,介绍这方面的情况。韬奋一生办杂志,从民国十五年(1926年)接手办《生活》周刊开始。1933年《生活》周刊被迫停刊。其后生活书店继续出版《新生》周刊、《大众生活》周刊、《永生》周刊、《国民》周刊、《生活星期刊》。改  相似文献   

2.
吴玉章同志曾说:“近代中国文化界,在新闻事业、出版事业上,最有成绩、最有创造能力的,要算邹韬奋同志。”的确,在现代中国新闻史上,韬奋创办新闻出版事业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他接办《生活》周刊的时候,《生活》周刊还是个“怪可怜似的”、“零仃孤苦的孩子”;他接办以后,短短几年竟“风行海内外”,在全国杂志界首屈一指。1935  相似文献   

3.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政论家。 他生于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不幸病逝。他于1926年10月接任主编《生活》周刊起直到病逝,在十八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先后主编过《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全民抗战》、香港《大众生活》周刊等七种报刊,撰写并发表了近千篇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4.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政治家。生于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不幸病逝。 他于1926年10月接任主编《生活》周刊起直到病逝,在十八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先后主编过《生活》、《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全民抗战》、香港《大众生活》周刊等7种报刊,撰写并发表了大量各种文体的新闻评论作品、论文、答读者来信、旅途通讯、回忆录和多种译著,在争取人民民主运动和伟大的抗日斗争中,起到了树旗文坛,冲锋陷阵,积极引导舆论的重大作用。 今年11月5日,是邹韬奋同志的百岁诞辰,本刊从本期起特开辟“学习和纪念韬奋”专栏,介绍他的办报思想、敬业精神,以及他在新闻评论写作、新闻通讯写作、报刊编辑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以示纪念和学习。  相似文献   

5.
创刊于1994年的《三联生活周刊》是一本综合性时政新闻类周刊,它和邹韬奋先生在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一脉相承,并秉承了《生活周刊》传统文化的精髓,依托三联书店在人们心中的品牌优势,是一本以知识分子为对象的刊物。因此,从一开始,它便有着自身的优势,有着作为一份精英刊物的责任和使命。也因此,它一创刊,就赢得了人们的关注,受到一致好评,成为中国新闻类期刊的代表。和其他刊物相比,它有一种可贵的人文关怀,没有传统报道的严肃,相反却有中国知识阶层的睿智和个性。从栏目设置上我们就可看出一点端倪。《三联生活周刊》是综合性时政新  相似文献   

6.
孟维 《青年记者》2007,(10):28-29
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新闻编辑出版工作。在他众多的作品与贡献当中,《生活》周刊与《生活日报》首屈一指,是办得非常好的两份报刊。他从主编《生活》周刊开始,毕生从事新闻编辑出版工作,他所留下的大量述,是我国新闻出版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期刊     
《三联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是一份具有良好的声誉,在主流人群中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受过高等教育、关心时代发展进程,不断从中寻找自己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们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起积极作用的主流人群,有较宽的视野,敏感于社会变革;有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新观念;有自己的专业领域,会阅读专业杂志。当他们希望了解社会生活时,《三联生活周刊》相对权威的一周资讯梳理,可以成为他们了解周围世界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近现代新闻史上,韬奋是做出了杰出成就的编辑工作者。早在“五四”时期,他就参加了上海《学生联合会日刊》的编辑工作。大学毕业后,他又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担任编辑股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和“职业教育丛书”。1926年10月接办《生活》周刊以后,他正式从事新闻出版工作,自此直到1941年12月8日香港《大众生活》停刊,被迫停止编辑工作。这期间,除了有两年一个月的时间流亡国外从事记者采写活动,有8个月时间被关在苏州监狱外,其余的时间他都是埋头在编辑出版工作之中,先后主编了《生活》、《大  相似文献   

9.
论韬奋的对读者负责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韬奋先生是中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最杰出的成就最大的报刊业巨子.自1926年10月接办《生活》周刊始,直到1941年12月8日香港《大众生活》停刊,十五年间,除了有八个月的时间被关在苏州监狱外,其余时间他都倾注全副心血在报刊工作上.  相似文献   

10.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政论家和出版家,被誉为“人民的喉舌”。名恩润,原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长乐。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5年在上海、香港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和《生活星期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反对蒋介石的反动政策。皖南事变后,被迫流亡香港,复刊《大众生活》。  相似文献   

11.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政论家。从他1926年接任主编《生活》周刊起到1944年不幸病逝,先后主编过《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全民抗战》等7种报刊,发表了大量的报刊评论,包括社论、时评、小言论、短评、答读者来信、漫笔、杂感等。在抗日斗争和民主运动中,起了竖旗文坛、冲锋陷阵、积极引导舆论的巨大作用,在新闻评论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储安平创办的《观察》周刊曾被誉为是中国自由主义的旗帜性刊物。新中国建立后他的思想发生变化,渴望融入新时代的潮流并努力为之实践,但最终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储安平的后期活动,折射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程艰难,他真诚的精神令人深思与记取。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现代报刊史上,邹韬奋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战士、著名的政论家、出版家.他从1926年10月接办《生活》周刊起,陆续创办了《新生》、《大众生活》、《永生》、《生活月报》、《生活月报周刊》、《生活星期刊》、《抗战》、《抵抗》、《全民抗战》和香港版《大众生活》,从事新  相似文献   

14.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政论家。从他1926年接任主编《生活》周刊起到1944年不幸病逝,先后主编过《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全民抗战》等7种报刊,发表了大量的报刊评论,包括社论、时评、小言论、短评、答读者来信、漫笔、杂感等。在抗日斗争和民主运动中,起了竖旗文坛、冲锋陷阵、积极引导舆论的巨大作用,在新闻评论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陈文耀 《新闻爱好者》2010,(11):110-111
《大众生活》周刊是中国著名的新闻出版家邹韬奋继《生活》周刊后,创办的第二份以推动民族解放运动为主的时事性周刊。值得注意的是,《大众生活》在当时因为极具特色的内容,震惊寰宇,销售量高达20万份,创我国杂志发行的最高记录。本文将以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大众生活》周刊,从而论述这份极具民族影响力的周刊的内容特色,并从中提取一些对当今报业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游离中西之间的职业生存——晚清报人蔡尔康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尔康是中国本土第一代报人中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他曾经供职《申报》《字林沪报》、《新闻报》、《万国公报》等近代著名报纸,留下大量文字作品,并有不少业务创新。但在近代新闻史的研究中,对蔡尔康的关注甚少。本文是在前人有限涉及的基础上对他的新闻经历做一梳理、评价,并对其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向职业报人转化、由排斥外来文化向融合中西文化转化的心路历程作一探寻。  相似文献   

17.
"生活"系列周刊,指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邹韬奋主持的《生活》周刊以及继承了《生活》精神的其他相关周刊,如《新生》、《大众生活》、《永生》等。《生活》周刊是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于1925年10月11日在上海创办的,原为职业教育的园地,从1926年10  相似文献   

18.
《现代出版》2013,(3):F0002-F0002
亨利·卢斯(Henry Luce,1898~1967),20世纪美国新闻出版史上的巨头人物,他首创新闻杂志的形式,创办了《时代》周刊(Time)、《生活》周刊(Life)、《财富》(Fortune)等著名刊物,被称为"时代之父"。1898年4月3日,卢斯生于中国山东一个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家庭,幼年在中国山东烟台读书,1920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1923年,卢斯创办了(《时代》周刊,这是美国第一份用叙述体报道时事,打破报纸、广播对新闻垄  相似文献   

19.
杜重远对于今天的人们,印象最深的大概有两点。一是新闻史上讲到邹韬奋时一定要提到他,发行十几万份的《生活》周刊因坚持社会批判而被国民政府于1933年底封禁,是他——杜重远挺身而出,在高压和白色恐怖中创办了《新生》周刊,从而延续了这一社会“公器”的生命,并为此坐牢一年多。杜重远的另一个印象与一个恶魔般的人物相关,他的《盛世才与新新疆》使一大批热心抗日的进步青年奔赴新疆,参与西部开发与大后方的建设,而他自己却连同他所鼓动的许多人一起遭受了他所信赖的盛世才的毒手。一个以爱国、救国为己任的现代自由知识分子,没…  相似文献   

20.
李薇 《新闻世界》2013,(1):107-109
《新青年》是“五四”时期的重要刊物之一。其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描绘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演化轨迹,凸显了新思想的传播对思想解放、知识分子阶层解放和媒介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