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稀溶液的依数性 当挥发性溶剂中加入少量非挥发性溶质时,就引起溶剂的蒸气压降低,且由于蒸气压降低,致使沸点升高及冰点降低。若将此稀溶液用半透膜与纯溶剂隔开时,还将呈现出渗透压力。经验表明,稀溶液的上述四种性质,在指定溶剂的种类和数量后,只取决于所含溶质分子的数目,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故称为溶液的依数性。这些性质早在十八世纪已被人们发现,并加以总结,本文拟从热力学观点出发,先讨论依数性之一——溶液的沸点升高与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然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热力学的方法,导出稀溶液与纯溶剂沸点改变值△Tb的基本公式,然后应用该式讨论挥发性和不挥发性的非电解质所形成的稀溶液,得出对挥发性溶质所形成的稀溶液的沸点既可升高也可降低,对不挥发性溶质所形成稀溶液的沸点只能升高的结论。进而将基本公式变换且展开成级数得到沸点升高的精确公式和近似公式,由此评价这种近似处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溶质的加入引起溶剂的蒸气压降低的角度入手,结合克拉贝龙一克劳修斯公式及拉乌尔定律,以凝固点降低和沸点升高为例对稀溶液的依数性质的公式进行了推导,推导方法直观、易于理解,同样得到了与教材相同的公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溶质和溶剂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和溶液的凝聚态解释稀溶液依数性。方法:根据拉乌尔定律提出后100多年来发现的实验事实,分析溶质和溶剂粒子的受力情况和凝聚态。结果:提出了“溶剂束缚球”假说,成功地解释了稀溶液依数性产生的原因,指出了拉乌尔定律错误的根源。结论:溶剂束缚球和分子平均缔合度是产生稀溶液依数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稀溶液的依数性是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在多组分体系中的具体应用,它包括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以及溶液的渗透压,这4种依数性不是相互孤立,而是存在着内在逻辑联系的.本文试以多相体系力学平衡条件来解释溶液的渗透现象,从而揭示溶液渗透压与溶液蒸气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6.
一、复习要求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应该在掌握溶液、溶质、溶剂和溶质质量分数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 ,熟练掌握 :(1 )应用溶质质量分数概念进行计算 .(2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二、知识结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 基本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 (p)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 0 %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 10 0 %2 溶液稀释的计算 : m浓 ×p浓 =(m浓 +m水)×p稀3 溶液浓缩的计算 : m稀 ×p稀 =(m稀 -m水)×p浓4 溶液混合的计算 : m浓 ×p浓 +m稀 ×p稀 =(m浓 +m稀)×p混5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  相似文献   

7.
列方程解浓度配比问题,是《一元一次方程》一章的一个难点,不少同学对这类应用题望而生畏,见到题目就感到束手无策,不知从何着手.本文介绍突破这一难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列表分析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有关浓度配比问题,一般来说涉及到溶液的浓度、港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剂的质量等几个数量.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是洛质的质量溶液的浓度溶液的质量(溶质+溶剂)×100%.常见的浓度配比应用题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溶液一出浓变稀”问题这类题目的特点是:增加溶剂,使溶液“由浓变稀”.思考方法根据增加溶剂前后…  相似文献   

8.
将同一溶质的不同质量分数的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如果浓溶液的密度大于稀溶液的 ,则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 ;如果浓溶液的密度小于稀溶液的 ,则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 ;如果混合的两溶液密度相等 ,则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本文通过数学推导 ,证明一条规律 ,使学生对其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假设浓溶液和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c1和c2 ,密度分别为d1和d2 ,两溶液的体积均为V。混合后 ,溶液中溶质的质…  相似文献   

9.
在电解质溶液的教学中,遇到这样的问题:pH相同的醋酸与盐酸两种稀溶液相互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10.
<正>在物理化学中讲到稀溶液依数性时指出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但没有解释为什么下降.而在无机化学中是这样解释的:“由于在溶剂中加入难挥发的溶质,溶液表面或多或少地被溶质分子占据着.减少了单位面积上溶剂的分子数,因此在同一温度下,溶液表面上单位时间里逸出液面的溶剂分子数相应地比纯溶剂减少,溶液的蒸气压下降.”这里把蒸气压下降的原因归结为由于溶液表面被一部分溶质分子占据着使液相分子从液体表面进入气相的有效面积(气化面积)减小了,因而单位时间里逸出的溶剂分子数即气化速度减小.也有人这样解释:“当溶剂中溶入难挥发溶质后.溶剂分子要逸出液面,除了受同种分子的吸引外,还要受到作用力更大的溶质分子的吸引,致使其逸出液面的阻力增大,因而蒸气压下降.”下面我们就对这个问题加以讨论.首先,对于上面最后一种解释是不对的,因为我们知道稀溶液的依数性只与溶质的数  相似文献   

11.
稀溶液依数性是指稀溶液中依赖溶质数量的物理性质.通过阐述稀溶液依数性的数学函数关系和相图分析方法,分析了依数性在人们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实例,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把Gibbs-Duhem方程分别应用于两平衡相,可讨论稀溶液的相变和依数性,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3.
丙酮红外光谱的溶剂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在20种极性或非极性溶剂中丙酮的红外光谱,研究溶质.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将红外谱带位移分别与溶剂参数诸如溶剂接受数AN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丙酮羰基在甲醇溶剂中红外诱导伸缩频率位移最大.一些丙酮与甲醇分子之间形成具有非线性氢键结合的六元环结构.丙酮的羰基伸缩振动频率与溶剂接受数AN值、线性溶剂自由能关系LSER均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且与LSER值的相关性更佳.在物理意义上LSER较好地解释了溶剂诱导伸缩频率位移.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稠油在运输中遇到流动性差的问题,分析了胶质与沥青质的存在对高粘度的影响。选取甲基丙烯酸十八酯、苯乙烯、丙烯酰胺、马来酸酐为单体,利用溶液聚合法进行反应聚合。通过调节单体的配比,确定10∶2∶3∶0.5为最佳比例。再加入表面活性剂与溶剂进行复配,提高降粘效果。60℃下,将质量分数为5×10-4的降粘剂加入八面河稠油中降粘率能够达到50%。  相似文献   

15.
通常认为 ,弱电解质溶液无限稀时的摩尔电导Λ0 不能直接测定 ,它只能通过相关强电解质溶液无限稀时的摩尔电导及离子独立移动定律计算得出 .事实上 ,通过弱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测定 ,不仅可以确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而且可以确定弱电解质无限稀时的摩尔电导 .与此同时 ,也发现了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与其电导率之间的关系方程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从复杂含铟溶液中,用返滴定法测定铟含量的新方法。通过氢溴酸挥发除去锑、锡离子后,在稀H2SO4溶液中,用P204-煤油溶液萃取,利用稀HC1反萃,可以使铟与干扰元素分离,用定量过量EDTA络合后,用标准锌溶液返滴定,可以测定铟含量。  相似文献   

17.
18.
从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不同层面解析了纯锌粒与含杂质锌粒分别与同样的稀硫酸作用时其反应速率差异极大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有机溶剂提取法、酸热法和超声波提取法对于裂殖壶菌油脂的提取能力.酸热法和超声波提取法的提取得率高于有机溶剂提取法.当氯仿和甲醇以1:1的体积比混合时,油脂提取得率最高.当氯仿和甲醇以2:1的体积比混合时,提取所得油脂中的DHA含量最高.但总提取得率还是以氯仿和甲醇的体积混合比为1:1时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研究气质联用法测定鱼肉中的多氯联苯,采用微波辅助提取-固相萃取净化的方式,探索超声波条件对测定效果的影响。最佳测定条件为:10.0g样品用10毫升的V(正己烷):V(丙酮)=1:1的混合溶液作为萃取溶剂,微波萃取温度设定为100℃,萃取时间为16min。方法的回收率为88.3%-97.8%,相对标准偏差处于4.36%-7.21%之间,可保证样品中4种PCBs残留的定性与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