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在我国现代文化史上出现了两大文化伟人——鲁迅与郭沫若。周恩来同志曾将鲁迅与郭沫若相比较,作出了正确的评价。他说:“鲁迅自称是‘革命的马前卒’,郭沫若便是革命队伍中人,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邓小平同志也评价说;“他(指郭沫若——笔者注)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二十年中步鲁迅诗"惯于长夜"原韵抒怀三首,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他对鲁迅的悼唁、纪念是真诚的,他继承并发扬了鲁迅爱国主义精神和硬骨头品质,他当之无愧地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郭沫若步鲁迅"惯于长夜"诗原韵抒怀三首,也以典型实例说明,鲁迅和郭沫若这两位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化伟人,他们的旧体诗虽然具体内容不同,风格迥异,但各有特点,各呈异彩,能相互衬托,相映生辉。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是中国当代继鲁迅之后思想文化界的又一面旗帜。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而且是一位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教育家。郭沫若提议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任校长多年,这是他一生中从事教育事业的最重要实践,充分体现了郭沫若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教育家的风度、才华、品德和真知灼见。本文拟就郭沫若在党的领导下创办中国科技大学的办学思想及其实践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一1956年初,根据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我国制定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在全国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为了实现科学技术规划,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快培养出各方面的专门人才,特别是培养我国国防建设和国发经济部门奇缺的科技人才。在许多科学家和领导者的赞同下,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于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渊博学识、卓越才华的著名学者.他“不仅是革命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而且是革命的思想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世界公认的中国新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那被郭沫若誉为“现代文化上的金字塔”似的作品,值得后人研究和探寻的东西很多。这里仅就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谈谈它的典型意义及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6.
<正>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作家,世界公认的中国新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为一位作家,他那被郭沫若同志誉为“现代文化上的金字塔”似的作品,值得后人研究和探寻的东西很多。这里仅就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谈谈它的典型意义及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7.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独特贡献的著名的文学家,1981年,胡耀邦同志在茅盾同志追悼大会上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悼词》中,高度评价了他毕生的历史功绩,称赞他是“中国文坛”的“一颗巨星”,是一位“为中国革命事业、中国新兴的革命文学事业奋斗了一生的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早在半个世纪之前,王若飞同志在重庆文化界庆祝茅盾50诞辰周年的时候,就曾赞誉茅盾是“中国文化界的一位巨人”。张光年同志在1986年纪念茅盾诞辰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称他是“文化巨人…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同志是一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坚贞不渝的革命家和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邓小平同志《在郭沫若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中说:“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郭沫若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是全国人民,特别是科学文化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为了更好地学习郭沫若的革命精神和他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充分认识郭沫若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对郭沫若思想的发展,特别是对郭沫若前期思想的发展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三位文学巨匠的笔名鲁迅、郭沫若、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三位文学巨匠。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纵观其笔名,曾超过百个。鲁迅是他1918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尔后凡作以此名为多,何以用此笔名,他自释有三条...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1892—1978),四川省乐山县人,我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的第一部新诗集《女神》,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这部诗集,不仅确立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卓越的地位,同时也为中国新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和广阔的天地。郭沫若和鲁迅、茅盾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运动奠定了基础,他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相似文献   

11.
海外中国语文教材仍然以我国现代和当代文学为主,特别注重选入我国的名家名篇。本文打算以新加坡《华文》教材为例,简要介绍海外教材对我国十一位著名的作家和学者的评述及其作品入选的情况。他们是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叶圣陶、朱自清、冰心、郑振锋、蔡元培、丰子恺等。鲁迅鲁迅的作品在海外进步青年中仍然拥有广大的读者。《华文》教材评论鲁迅说:“他的著作很多,其中以小说和杂文最为有名。他的小说主题集中在反封建,反旧礼教,而替不幸的人们发出呐喊和带来希望;他的杂文的主要特点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硅钢弊常取…  相似文献   

12.
重评胡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是驰骋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但与同时代产生的一批新文化人物,诸如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相比,对胡适的研究和评价却大相径庭。鲁迅、郭沫若、茅盾被视为里程碑式的文化巨匠,有大量的论著研究他们,胡适则因“盛名之累”而迭招物议,只是由于他与新文化运动的密切关系,给他保留了最低限度的小小一席之地。关于他的历史作用,仅肯定他不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小说创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在中国革命的思想文化建设上的建树是多方面的。他是杰出的思想家、历史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他和伟大的鲁迅都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我国新文学的奠基者。在文学创作方面,他的诗歌和戏剧的成就最大,但小说创作的成就也不可忽视。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五四”以来的文学宝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本文试就郭沫若小说创作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在他的多方面的成就中,首先应当提到的是他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新诗人的重要地位。《女神》自问世以来,就如同鲁迅先生的《呐喊》在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一样,在新诗歌史上也成为开山奠基的大作,高耸入云的丰碑。郭老去世后,邓小平同志在悼词中曾这样说:“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就以充满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这是对以《女神》为代表的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的高度肯定和公允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一、郭沫若与鲁迅在孔子研究问题上的异同概要当前,在讨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时,势必涉及到鲁迅、郭沫若的孔子观。这是自然的事。因为作为中国现代文化战线上两面旗帜的鲁迅与郭沫若,都有相当多的关于孔子的言论。因此,本文首先有必要提一下这个问题。郭沫若与鲁迅在孔子问题上,既有相同的一个面,也有不同的一面。相同的是:他们都有抨击现代中国孔夫子的强烈愿望与感情。不同的是,鲁迅作为伟大的战斗的文  相似文献   

16.
<正> 茅盾是一位为中国革命事业、中国新兴的革命文学事业奋斗了一生的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是公认的中国现代文学巨匠。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开创了先河。鲁迅有关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论述和实践,多为世人所熟知,郭沫若、茅盾在这方面的建树,还有待于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们期待读到这方面的全面分析和评价。这里,试就茅盾的自我批评精神,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郭沫若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崇高的地位,他俩都是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与鲁迅曾有过不必要的误会,但他们更有同声相应之处,其情谊是真诚可见的。郭沫若在《鲁迅与王国维》中,曾坦率地表示:“在今代学人中,我最佩服的是鲁迅。”从几副楹联中,不难看出他  相似文献   

18.
美色不同面悲音不共声──读鲁迅《出关》和郭沫若《柱下史入关》两篇历史小说断想刘翠莲,司瑞昌鲁迅的《出关》和郭沫若的《柱下史入关》都是以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的生活为题材的历史小说.由于鲁迅和郭沫若对老子各有自己的理解,同时它们也各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同胡适、鲁迅一样,都是学贯中西、既往开来的文化巨人,是中国文化转型期的旗帜性人物。文章从地域文化影响导致的文化感受差异入手,认真分析了郭沫若与鲁迅在反思民族文化传统方面的不同思维方式和形成原因,以及郭沫若与胡适在建设中国现代学术文化方面的不同建树和深刻影响。由此得出结论,认真研究郭沫若,不仅是蜀学向新蜀学的拓展,也是国学向新国学的拓展。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与郭沫若同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巨匠。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一生没有见过面。但郭沫若对于鲁迅及其作品,是敬重和倾爱的。在《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他曾坦率地表示:"在今代学人中,我最佩服的是鲁迅。"1936年鲁迅逝世后,郭沫若的挽联中有"钦诵二心,憾无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