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尹立强 《内江科技》2010,31(3):109-109
室内覆盖系统是针对室内用户群、用于改善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环境的一种成功的方案,其原理是利用室内天线分布系统将移动基站的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每个角落,从而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电梯作为一种常见的室内系统,其盲区的消除尤为重要。本文从组网方式、信号源引入以及天线布置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电梯内覆盖系统的建设,以此消除电梯内的信号盲区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通信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为了提高网络质量,增加话务量,室内覆盖越来越成为网络优化的重点。简单介绍了室内分布系统的若干常见问题及排查方法,并就室内分布系统的维护工作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通信网络也由2G发展到4G,且正在向5G发展,就目前而言,4G网络应用为当前主流,移动支付,网络购物、视频聊天、手机游戏、网络直播、各种自媒体软件及4G通信设备伴随着人们的生。现在大多数城市区域都实现无缝覆盖,但是在建筑密集区和大型建筑室内覆盖还存在问题,为解决移动通信的深度覆盖、流量热点的吸收、减少用户投诉等问题,本文以移动通信分布式皮基站设计为题,针对建筑结构,设计相应方案,以解决其室内,电梯及地下停车场的信号覆盖,增强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4.
简要论述了3G移动通信网络中室内信号覆盖规划原则.  相似文献   

5.
随着智能设备、基带芯片、信号传输等技术的改进,移动通信已经经历了四个时代,目前已经开始向5G通信时代迈进,大大地提高了移动通信的数据传输速度和用户接入数量。5G通信与前四代技术相比,其引入的先进技术更多,最为关键的技术就是智能天线。智能天线能够有效增加5G基站发射信号的覆盖距离,扩大信号覆盖范围,并且能够增强5G信号障碍物的穿透能力,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减少蜂窝基站的建设数量,有效提升5G信号的频谱复用率,满足小区信号覆盖强度的同时减少前期建设成本。智能天线尤其适用于不理想的5G应用场景,可以在接收端设备灵敏度较低的条件下大幅度提升语音通话、数据传输质量,并且可以自动调整信号源方向,覆盖热点地区。  相似文献   

6.
移动通信网络70%的话务量发生在室内;且3G带来的高级业务也绝大多数发生在室内。所以3G室内覆盖将是3G运营商品牌形象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3G运营商吸引用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刘福余 《科技风》2011,(17):158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里程已上万公里,随着无线网络覆盖的不断完善与品质的提升,用户对网络覆盖、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各大通信运营商也在积极进行高速铁路信号覆盖项目的建设。但是,高速铁路有自身的GSM-R无线系统,它承载着铁路无线调度系统等信息传输职能,跟铁路安全运输息息相关,这就给高速铁路公网信号覆盖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隧道内敷设公共移动通信系统漏泄同轴电缆可能对铁路GSM-R系统造成影响作出如下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话务网络管理系统的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相关技术为研究背景,构建了移动通信话务网管数据挖掘系统,探讨了系统实施过程中所使用的关键技术和算法,重点介绍时序分析算法并应用于话务网络管理。  相似文献   

9.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已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今无论是繁华的城市还是往日的郊野,各式建筑设施不断增多,规模越来越大,建筑物对射频信号的阻隔,令其室内移动信号覆盖质量大幅下降。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法,并对其进行分析,确定设计思路,从而达到提高网络质量,完善覆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信接手CDMA网络后,在室内分布系统和室外基站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作为一个企业,投入产出比是必须考虑的指标,在这个大方向下,用最少的资源实现覆盖目标成为了我们的重要议题。目前松原市区室内分布系统和室外基站都基本采用2个1x载频的配置,考虑到室内分布系统话务较少,可以使用1个1x载频吸收,从而节省1个载频。室内分布系统采用基本载频覆盖,给出室内外网络的建议配置,并描述了相应的适用场景及问题,指导后端人员进行"室内1+1、室外2+2"网络结构下的配置,推广经验,提升效率,更好的保障网络和前端。  相似文献   

11.
科技在不断的进步,移动通信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在进入4G时代后,移动通信系统引入了新型的4G通信系统,其有着较多的优点,弥补了传统通信系统存在的缺陷,还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性能。在4G移动通信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缺陷问题,其协作通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很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这不利于保证通信信息的安全性,会使用户的个人资料以及通讯信息遭到窃取,会影响移动通信行业的稳定发展,增加了系统运行的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卫星通信系统不断发展,在我国各大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卫星移动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费用与距离无关、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优点,能够实现对海洋、山区和高原等地区近乎无缝的覆盖,可满足各类用户对移动通信覆盖性的需求,大大扩展了移动卫星通信的使用范围和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3G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支付、移动办公等3G新型业务的涌现,在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也使3G移动通信系统面临新的信息安全隐患。3G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个人和企业用户高度关注的焦点。从多方面分析了3G移动通信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增强3G移动通信系统安全的技术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WCDMA小区深度覆盖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小区覆盖问题是等各大运营商都一直在关注的一个焦点,毕竟这里集中了大量的话务群。根据城市的发展和规模,有几种典型的小区需要用灵活的方法来解决。深度覆盖是提高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吸收话务量和提高通信质量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提高网络容量的有效解决方案。因此,良好的居民小区覆盖就意味着高容量的网络和高质量的服务,可以有效提高用户感受、发展高端客户、树立企业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5.
2.4G移动通信应用广泛,其主要应用于鼠键,耳机,蓝牙等无线音频技术中。随着用户对实时媒体业务的需求与通信质量要求的提高,传统的移动通信速率频分复用系统传输信号常受制于加性噪声干扰,频繁出现移动通信信道多径干扰等问题,影响了移动通信的通信质量与信息传输速率。为此,提出基于随机相位集成的2.4G移动通信速率频分复用优化,通过对随机相位集成的2.4G信号检测去除加性噪声,将2.4G信号进行多载波的调制解调精准传输信号,并通过优化的多输入多输出频分复用信道对数据信息进行高效率的传输。仿真实验证明,优化的随机相位集成的2.4G移动通信速率频分复用,提高了移动通信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有效消除通信信号多径干扰传播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为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应用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在无线通信中,MIMO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传输信号的质量,所以成为IMT~Advanced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核心技术。给出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的概念,分析了该技术优缺点,介绍了其在IMT—Advanced系统中的具体可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7.
《内江科技》2016,(12):43-44
由于室内覆盖系统的复杂度越来越高,对天线的性能和成本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本文针对传统室内吸顶天线在当前2G、3G、4G等移动通信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传统室内吸顶天线进行了相关的优化设计,并给出了相关的测试对比数据,从而得出新型全向吸顶天线具有明显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就是要实现无缝覆盖,确保随时随地通信的顺畅,但是当前许多隧道仍属于是信号覆盖盲区,所以要制定专门的隧道信号覆盖实施方案。本文在阐述隧道及无线电波特点的基础上,阐述RRU隧道全覆盖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9.
宽带移动通信信道处于微多径条件下由于带宽受限和多径传播导致的码间干扰使信号发生畸变,需要进行BPSK调制,增强冲激响应。在移动通信系统微多径条件下,提出一种宽带移动通信BPSK调频信号冲激响应增强算法,设计极大似然判决反馈均衡的宽带移动通信信号前馈调制算法,设计多径条件下宽带移动通信信道模型与最优接收机,得到多径条件下时延扩展与信道特性测量模型,在输入端周期性地发送超过信道脉冲响应长度的数据训练序列,基于极大似然准则进行BPSK调频信号调制,跟踪信道变化的能力,实现微多径条件下宽带移动通信的前馈调制。结果表明,算法能使波达方向角的相关峰值增强,调制特性更为稳健,输出信道冲激响应有较好的增益,增强带宽,提高了通信质量,展示了算法在移动通信信道改善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近两年网络质量的改善使得客户对通话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居民区的信号质量。对大型住宅小区,网络问题集中表现为由于建筑物阻挡造成的低覆盖、低场强、低接通率、低质量、高掉话率等,这与小区优美的环境和人们对信息沟通自由的渴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且随着移动数据业务、多媒体业务的推出,住宅小区将是这些业务应用的主要场所之一。因此解决小区覆盖成为通信运营商的一个新课题。室外分布系统是通过对住宅小区进行移动通信网络信号覆盖和优化,以提高小区内的通话质量、网络质量、系统容量。根据小区的不同类型,其信号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