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同春 《新闻前哨》2007,(11):52-53
新闻评论写作成功的关键是立意新颖,即在文章中提出独到的看法和主张。新闻评论写作立意要想出新出彩,有多种思维方法。本文从典故和成语的多角性入手,谈谈这两种语言形式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妙用。巧妙用典:文章显得充满智趣典故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或词句。在诗文中引用典故,古人称为用事,今天通称为用典。由于典故  相似文献   

2.
写言论,作者引用论据之后,作了比较,加以阐说,而后判断,得出结论,以说明论点的正确。这方法,叫做比较论证。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论证是认识事物的好方法。所以,“快语”写作中,也常常采用。有这样一个例子。 1990年8月初,编者收到两篇来稿,都是批评  相似文献   

3.
论据是言论的三要素之一。引用论据的论文,内容充实,具体生动,说理简明,说服力强。反之,不用论据,只凭作者个人讲话,文章就显得过于抽象、空泛、单调、  相似文献   

4.
晏燕 《大观周刊》2012,(9):185-185
议论文是议论问题、阐述道理的文章。要议论问题,阐明道理,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就得提出论点,摆出论据,进行论证。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它们紧密相连,缺一不可。要写好议论文,如何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现就初中议论文写作复习,谈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表达要素是评论要阐明主题思想所必需的成分。评论属于论说文体,其表达要素等同于论说文的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概括评论者对于评集结对象的看法,论据为论点提供必要的证据和说明,论证则是把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的逻辑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撰写新闻杂谈,主题必须明确。众所周知,论点、论据和论证是新闻杂谈的三要素,而中心论点就是新闻杂谈的主题,论据则是证明和支撑论点的,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换句话说,从论据到论点需要一个证明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升华新闻杂谈主题的过程。下面就升华新闻杂谈主题问题谈几种技巧。  相似文献   

7.
论点、论据、论证是一切论说文的基本要素,也是广播评论的三要素。所谓要素,就是一个事物的基本构成条件。世间任何事物都有其构成条件,新闻消息是五个W加一个H,广播评论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一、论点  相似文献   

8.
对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参考文献是作者为撰写学术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等,是学术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既为作者的论点、论据及分析过程提供科学依据,又可为读者查阅原始资料和检索文献提供方便.著录参考文献的意义和作用有:(1)体现科学的继承性,尊重知识产权;(2)精练文字,缩短篇幅;(3)便于编辑和审稿人员评价论著水平;(4)与读者达到信息资源共享;(5)利于通过引文分析对期刊水平作出客观评价;(6)促进情报科学和文献计量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7)利于国家科技评价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新闻评论旨在说理,要把道理说得细致深入、合情合理,就要善于分析。有些评论泛泛而谈,人云亦云,不能深入开掘,透彻地说理,就是因为未在分析事理上下功夫。分析是维系论点和论据的纽带和中介,只有经过分析,才能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否则,仅仅罗列一大堆材料,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状态,就不能使这些材料构成有力的论据来证明论点。我们知道,未经充分论证的论点是苍白无力的。  相似文献   

10.
第一节评论三要素同志们是研究生,是从初小生、高小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一步步过来的。当你们在读初中课程时,语文课老师就告诉你们,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报纸上的新闻评论是议论文的一个品种。论点、论据、论证也是构成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论点是观点,是灵魂,  相似文献   

11.
不少关于议论文写作方法的著述都认为,既然是议论文,自然应该以议论为主,论据只是处于从属地位的配角。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未免失之偏颇。事实上,在议论文中,论据不仅和论点、论证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而且还有着其特殊的作用。论据是论点的源首先,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思想来自生活、来自实  相似文献   

12.
在报刊政论的写作中,驳论是指用充分确凿的论据驳倒对方的错误论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的论证形式。它可以分别从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三个方面入手。其主要技法是:反驳论点。这种方法是指用确凿的事实或透辟的分析直接反驳敌论。1、直驳论点针锋相对,短兵相接。最适用于反驳那些错误显而易见或容易正面组织论据进行批驳的敌论。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毛泽东就使用直驳论点的技法驳斥了艾奇逊的反动论点:中国发生革命的原因是人口过剩,饭不够吃。文章说: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口太多的缘故吗?古今中外有过很多…  相似文献   

13.
我们写文章、讲话时,所举的事例必须和所要讲的问题相一致,也就是说论据必须和论点相一致,才合乎逻辑。《新华日报》1983年10月25日四版《八十年代》专栏中的一篇文章《“仕而优则学”》,论据和论点就不一致,文章逻辑混乱,缺乏说服力。这篇文章的论点是:  相似文献   

14.
论科技期刊论文的参考文献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高鲁山  郑进保 《编辑学报》1992,4(3):166-170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科技期刊论文的参考文献是作者为指明自己的论据、数据的出处,或为提供读者参阅、查找而直接引用的文献,并列表置于文后,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论文作者和科技期刊的编辑重视参考文献的引用和著录。然而,仍有很多作者和编辑对参考文献的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致使大量科学论文所引文献的  相似文献   

15.
运用典故,在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在新闻写作中是否也可以用典?回答是肯定的。新闻用典的主要形式新闻写作中运用典故,大体有这样几种形式:一是直接引用典故、名人名言、诗词名句入题入文。直接引用入题的如1982年9月2日《人民日报》专访标题《不尽长江滚滚来》直接引用杜甫《登高》的诗句;1983年1月13日《铁道建设报》通讯标题《江山代有才人出》,直接引用清代诗人赵翼《论诗》中的诗句入题;《河南石油报》2005年4月15日通讯标题《而今迈步从头越》直接引用毛泽东的诗句入题。二是变换运用典故或著名诗词。如1981年3月23…  相似文献   

16.
在“快语”写作中, 常见作者引用现成的一句名人格言、一项国家法令、一条生活常识,等等,以证明作者所提出论点的正确性。这种引用已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人们普遍公认的道理,以说明具体论点的论证方法,叫做引证法,或叫演绎推理,是和归纳推理相对的。这种论证方法,其优点很多,能使行文精短,说理简明,易为读者接受。但在使用时,要联系实际分析具体问题,不能作简单的推论。比如  相似文献   

17.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副刊上的杂文(其实也不止杂文),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引用古文或者从古人说起。当然,我并不反对这样作,也有许多这样的文章是写得很动人、很有文彩的。但是,这并不能证明杂文都必须这样写。引用得好,固然可以给杂文增添文彩,不引用古文,也不一定没有文彩,而引用得不好,却一定不会增添半点文彩。若是篇篇如是,先引用一段“古人说”或者古人的故事,然后加上作者的若干解释,形成杂文的一种固定的“程式”,那么杂文的  相似文献   

18.
由头、据词典解释,即是可作为借口的事。在写小言论中,大家都这样称呼之,实际就是议论文中的论据。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因此,这个作为小言论由头的论据,你选得如何,对全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我个人多年写言论的体会看,若要想选择一个较好的由头,就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其一,选材要新颖。在去年麦收季节,杜鹃鸟已开始在农田里“算黄,算割”地四处叫开了,可是我们有些农村基层组织,对麦收工作还来行动起来,完全由农民自己在那儿各自为战。为了督促这些农村基层干部赶快行动起来,我便以杜鹃鸟的叫声为由头…  相似文献   

19.
“走一步两个脚印”这句话的含义是实践与研究并重。作者结合自己的业务经历,论述了取得重大实践成果之后,对取得的相应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是事业成功的秘诀。同时,写业务论文要合理安排好论点、论据和论述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20.
“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既然是评论,就必须讲道理.道理讲得精辟、透彻,对读者有启发,才是好评论.为了增加文采,增强说理,引用典故是常用的手法. 用典是为了说理,典故为说理服务.所以典故不可滥用.堆砌典故,迹近炫耀,结果满篇都是别人的话,没有自己的分析和见解,反而引起读者的反感.写短论,引用典故是可以的,但必须巧妙恰当,并且要在说理上下工夫.前人说“喻巧而理至”,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