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一个周末,我和家人到餐厅吃晚餐,刚上第一道点心,一个穿着体面的奶奶带着一个小男孩在旁边入座.不一会儿,孩子的爷爷也走了过来.我观察到,从入座开始,小男孩的奶奶就一直没有笑过,紧绷着脸,一直斜着眼睛看着小男孩.小男孩背着书包,约四五岁的样子.在等上菜的时间里,那位奶奶一直盯着小男孩,生怕他做什么坏事.男孩嘻嘻哈哈地用筷子戳开餐具的包装膜,奶奶很厌烦地打男孩的手;男孩想翻书包,刚刚拉开书包拉链,就被奶奶呵止.菜慢慢上齐,男孩在几分钟里用筷子扒拉了一小碗面条,又吃了两块点心,然后坐在位子上发呆.奶奶又给他添了一碗米饭和一些蔬菜,但她的脸一直绷着,像生闷气似的.男孩一点一点地拨拉着碗里的米饭,好像吃不下去,我想他应该是吃饱了.奶奶又开始训斥了:"快点,给我好好吃饭!"当饭菜的油渍不小心溅到孩子衣服上时,奶奶又是一顿大声训斥:"你怎么那么不小心!"然后用力地去给男孩擦拭.男孩的爸爸随后也入座,一个人闷头吃着饭没有言语.  相似文献   

2.
每当夏日的夜色降临,村子里就会热闹起来,家家户户的老人和小孩都会搬出凳子,坐在门外乘凉。老人们总会指着夜空,为孩子们讲述家喻户晓的故事:牛郎织女、嫦娥奔月……他们说着,笑着,脸上的笑容是那样的幸福,那样的纯真。面对这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我只有羡慕和沉思……少年时代的父亲就失去了伟大的母爱。而我,自然就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未曾见过奶奶。我只能透过一张黑白照认识奶奶那慈祥的模样。我的朋友们经常谈论自己奶奶的唠叨、慈祥、温和……对于没有见过奶奶的我,只能默默地昕着,或是独自一个人浮想连翩:想像奶奶就在我的身边,叫我坚强……当然,我会情不自禁产生一种幻想和羡慕之情。在我年幼时,我希望奶奶能牵着我的小手,给我讲故事;当我第一天背起书包上课时,我希望奶奶看见我背起书包的满脸笑容;当我蹦蹦跳跳地捧回一张奖状时,我希望得到奶奶的夸奖;当我年少时,我希望奶奶的唠叨在我耳边回荡……在生活中,我时常会看见这样的人:童年都向奶奶撒娇,少年却嫌奶奶锣咕嗦。他们从不发觉在某个角落有的人没有机会享受奶奶的爱,奶奶的好。他们根本就不懂得珍惜眼前的人,不懂得享受,更不懂得奉献爱。直到失去后,才掉下后悔的眼泪。那些不懂得生活的人总是这样的。我一...  相似文献   

3.
《妈妈的爱》这篇课文选取的扇扇子、送伞、抱“我”看病等生活场景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我想课文一定能引起共鸣,孩子们会兴高采烈、争先恐后地诉说他们和妈妈之间的故事,那么这节课的德育目标便水到渠成地实现了。但是课堂却没有按我的预设进行,多数孩子竟无动于衷,孩子们那平淡的眼神,静如止水的表情,了无生机的课堂气氛让我迷惑不解。是我引导不到位还是另有他因?我随机问了几个学生“:你的妈妈爱你吗?”有的竟毫无表情地回答:“不爱。”愕然之余,我又问“:为什么说妈妈不爱你?“”因为我一直是奶奶管的,奶奶对我最亲,妈妈没有管…  相似文献   

4.
一天,讲完圣诞老人的故事,我问学生们:如果圣诞老人在大年三十晚上从国外赶来给大家送礼物,你们希望得到什么?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抢着回答。有说要金子的,有说要电视的,有说要洋楼的。一个男孩,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丝毫不为这热闹的场面所感染。这男孩家境不好,出生不久便没了母亲,父亲在他三岁时又不幸葬身深崖。他是奶奶一手拉扯大的。在他未正式成为我的学生之前,我已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倒不是因为他是后入学报名并欠费。那天,我写好欠条后,这惟一一个敢自己赊费来上学的孩子,拿出两张百元钞票,说是他在…  相似文献   

5.
每天下午起床后,我都要为班里的女孩子梳头 但不知为什么,每当我给女孩子梳头时,很多男孩子都把自己的帽子取下来,然后摸摸自己的头。一开始我觉得这是孩子们自己闹着玩呢,可是每次给女孩梳头时,有几个总这样。 有一天,张楾的妈妈对我说:“张楾怎么也不剪头发,你看都这么长了像个女孩子。”事后,我把孩子叫到身边,问他:“你为什么不剪头发?他咧着小嘴,害羞地小声说:“我想让沈老师也给我梳梳头。”听了孩子的话,我才猛然明白男孩子们为什么都故意弄乱自己的头发,为什么张楾不愿意剪长发。孩子们把梳头当作一种爱抚,一种被爱的权利。长期以来,梳头只是女孩子的专  相似文献   

6.
那是期中考试前的最后一节课,讲完一篇短文后,我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复习,我在教室里巡视.当我走到一位男孩面前时,只见他神色慌张地收拾手里的东西一个劲地往书包里塞.我小声地说:"让我看看什么东西."男孩站起来,如受惊的小兔.但好奇心还是让我把手伸进了他的书包.我的手触及到了一张纸,当我打开看时,我惊呆了.这是一张薄如蝉翼的纸,画着古代的一位美女,让我吃惊的是画得实在是太美了.我用惊讶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位默默无闻的孩子:"这是你自己画的?"我信手拿出了刚才被他和这张画一起塞进书包里的那本书,那是一本漫画书.我打开看时,从里面抖落出一打纸,足有20多张,画面全是女人,全是古代美女和动漫书上的美少女图画.男孩脸红了,嗫嚅着说:"老师,请您不要告诉我们班主任."男孩怯生生的表情,让我心颤,我默不做声地点点头.  相似文献   

7.
随着家庭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现在的孩子普遍比较娇气,一干活就喊累,一遇困难就后退,碰到挫折就掉泪。每天放学后,我都能见到许多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为自己的孙子、孙女背着书包,而孩子们则有说有笑、悠闲自得地跟在老人后面。邻居家的小军  相似文献   

8.
“六一”儿童节到了,在这个孩子们特有的节日里,妈妈们心里想的都是如何让孩子幸福、快乐。这不,扬扬妈妈早早地准备好了礼物——一辆玩具小汽车,可没想到,扬扬很快就玩厌了,他撅着嘴巴不满意地说:“妈妈,我要买变形金刚,明明都买了!”奶奶给扬扬买了很多他喜欢的零食,爸爸妈妈也想尝一尝,可是不管奶奶怎样劝说,扬扬就是不肯,还理直气壮地说:“你们大人有钱自己去买!”令人哭笑不得。扬扬妈妈很苦恼:我们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他为什么感受不到快乐?到底怎么样才能让孩子过一个愉快而又有意义的节日?  相似文献   

9.
在平时与家长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大部分的孩子不太爱读书,但在孩子的书包里不时会出现那些街头小店卖的动画小人书,也许他们看不懂这些书的意思,但却被其中生动形像的图片深深吸引住了,不时还会发出笑声.这种现像表明,低年级的孩子对抽象的文字并不感兴趣,而却对形象直观的图片记忆深刻.那么如何让孩子既爱看书又爱读书呢?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正确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0.
早上,孩子们正在自由自在地玩角色游戏。正当孩子们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时,只听见“咣啷”一声,一架电话机掉到了地上,机身和拨号盘分离了。“老师,渐渐把电话机摔坏了。”一提起渐渐,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了。这孩子平时好动,又任性,常常有破坏性行为。如把鲜花采下来,把金鱼捏死,把小朋友书包扔掉,等等。我这时正想狠狠批评他一顿,但看到他低着头,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心又软了下来。我用游戏的口吻对他说:“你是娃娃家的爸爸,为什么要将电话摔破呢?”他说:“孩子发烧了,我想打  相似文献   

11.
“妈妈,为什么在家里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你和爸爸拥抱、接吻?是你不爱他了?还是他不爱你了?”当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用这样的问题向自己的母亲发难的时候,我不知道别人会怎么想怎么做,反正我是真的有些心里发毛——这孩子怎么会对男女之间的事有了兴趣?这种想法是打什么时候产生的?这以后他还会往哪儿想呢? 不过,这事毕竟与淘一次气、和同学打一次架不同,该找个什么样的机会跟他谈谈?又该怎么谈呢?以家长对待子女的口吻还是以平等的、朋友式的口吻?儿子如此这般地关心我们,父母对儿女居高临下的态度会不  相似文献   

12.
一天,讲完圣诞老人的故事,我问学生们:如果圣诞老人在年三十晚上从国外赶来给大家送礼物,你们希望得到什么?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抢着回答。有说要金子的,有说要电视的,有说要洋楼的。一个男孩子,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丝毫不为这热闹的场面所感染。这男孩家境不好,出生不久便没了母亲,父亲在他3岁时又不幸葬身深崖。他是奶奶一手拉扯大的。在他正式成为我的学生之前,我已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倒不是因为他最后入学并欠费。那天,我写好欠条后,这惟一一个敢自己赊费来上学的孩子,拿出两张百元钞票,说是他在路上捡…  相似文献   

13.
这学期我接了一个大班,两三个星期后,我对班上孩子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其中男孩奇奇引起了我的关注。经常有孩子报告:“老师,我的巧克力少了两块”“我书包里的机器人不见了”……而最后一句话总是“肯定是奇奇拿的!”我觉得奇怪:“你们怎么知道的?”孩子们说:“他经常干这种事情,以前老师经常批评他。”面对孩子们对奇奇的种种猜测,我反复强调:“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事情不能乱说,我们应该相信奇奇不是这种孩子。”看得出,奇奇很感激我。因此我带班的时候,他总是特别乖巧,比如自由活动时他常常主动帮我收拾东西,或者大声地表示要帮助别人:“…  相似文献   

14.
我们是朋友     
开学了,孩子们背着书包来到久违的校园,好奇地打量着我这位新来的班主任。大家到齐后,我让他们一个个自我介绍。我努力记住每一个孩子灿烂的笑容,尽快融入到大家庭中去。"我叫宇杰。"微弱的声音从角落传来,定睛一看,一个男孩佝偻着身子,呆滞地看着我,眼神黯淡无光。说完,他就缓缓地坐下,旁若无人地玩弄着桌面上的纸张。初次见面,就给我一个下马威,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询问任课教师后得知,原来宇杰生活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中,父母早年离异,父亲又长期不在家,他只能与  相似文献   

15.
奶奶的日记     
1983年4月15日我的小孙孙刚刚爱听故事,爱学解放军“打仗”,爱观察小动物……他对周围环境极感兴趣,经常提出许多问题来:“奶奶,蚂蚁是好的还是坏的?”“什么叫做地球?”“树叶为什么落下来?”“船为什么不会沉下去?”“天为什么会下雨?”等等。今天他一边吃棒冰,一边抬头问我:“奶奶,棒冰为什么是冰凉的?”我又被他的问题问住了。我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由此我联想到: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他们所感知的周围一切事物都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好问。我们要正确回答孩子提的问题,这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还能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肩负着教育孩子重任的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多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给孩子一杯水,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还应该是长流水。只有这样,才能教好下一代。  相似文献   

16.
其实,这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一个暴风雨之后的早晨,一位老人沿海边散步,他发现昨夜巨浪把许多小鱼抛到了离海水有几米远的沙滩上,足有上千条。只见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弯腰在拣那些鱼,不停地把鱼往海水里扔。老人走上前问:这么多鱼,你能扔完吗?孩子没有回答,只是手不停地扔鱼。老人又问:救这些鱼或不救它们,谁也不知道,谁也不在乎。你为何要这样做呢?孩子边扔边说:这一条知道,这一条在乎,我的心在乎!“我的心在乎!”孩子这句话深深感动了我。茫茫大海,对于这些小小可怜的生命只是沧海一粟,然而在生命的世界里却是上千条鲜活的生灵,也许有人不在乎…  相似文献   

17.
来自甘肃省的患白血病的男孩李岱走出北京海军医院大门的时候,我在为他高兴的同时也长出了一口气:所有为李岱献出爱心的朋友们终于用自己的手,把这个男孩从死神那里救了回来!李岱活了,他可以再去读书、再去踢球,再去爱,爱他的艰难的父母,爱那个喜欢他的女孩,也许他偶然会想起我们--我们这些在关键时刻努力挽救他生命的人,也许他不会再想起,世界毕竟非常多彩.对我们来说,这一切都没有什么,中国有句古话说,施恩的不可望报,受恩的不可忘报.救人一命,就这么一件事,就足以让我们拥有成就感.世上有什么事情比这种事更让人感到宽慰呢?  相似文献   

18.
小洋是个聪明、活泼又淘气的小男孩,他平时站不住、坐不稳,爱发脾气,还经常抢夺玩具,甚至打人。连他的家长都常向我们诉苦说:“这孩子真难管,在家谁的话都不听。”对于这样一个“个别”孩子,我开始了有意识地观察。 一天,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游戏,我不小心碰掉了小洋的帽子,连忙对他说:“小洋对不起,是郑奶奶把你的帽子碰掉了,我给你戴好。”当我随手把帽子给他戴好时,发现他正用感激的目光注视着我。随  相似文献   

19.
记不清是第几次批评眼前这个拖着鼻涕的孩子了。脏兮兮的作业本,封面的裂口斜贴着透明胶带,卷角怎么也捋不平;差不多每页都有一团团的墨水和涂改液,花花绿绿,很容易让人想到画家的调色板。这只是众多不爱学习的孩子中的一个。我无奈地感叹:现在的孩子任性、娇惯、懒惰、不守规矩、听不进老师的批评。与同事谈及此事,都有同感: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为什么老师在课堂上连窗外的路人听了都感动的讲授,孩子们却无动于衷?为什么照着书本抄也会眼睁睁地将马虎”写成“马虚”?为什么做作业一不叮嘱就会做得不成样子?为什么专心学习坚持不到一刻钟?为什么老师苦口婆心的告诫,转身便忘得一干二净?这些“为什么”该怎么破解?越想越觉得烦恼苦闷。也许我们与孩子们的距离太远了,也许我们没有442006年11月号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也许今天的孩子承受了太多的压力,也许他们真的没有理解学习的真谛……就在迷惘、彷徨之际,我翻开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细细品读,我不觉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精神的清泉,汩汩的流进了我的心灵,洗去了肺腑中的浑浊,让我和谐灵敏地感应了教与学的生命潮汐。犹如在暮霭苍茫的大海中急于返港而又迷途的舵手,蓦然发现了闪烁的航...  相似文献   

20.
一个男孩来到路旁的修鞋摊前,他把双手插在口袋里默默地看着修鞋老人给他修鞋。过了一会儿,老人对他说:“我想你该做点什么。”男孩说:“我帮不上你什么忙!”老人问:“为什么?”男孩从口袋里拿出双手:“你看,叫我怎么帮你?”他的两只手残疾了,全部扭曲着。老人看了一眼他的手,摇摇头:“不,我说的不是让你用手帮我做什么,我只是想让你和我说说话,其实这才是我最需要的。孩子,只要有一颗心就可以了,能给我讲讲你的经历吗?”望着慈祥的老人,男孩讲述了童年时高压电怎样夺去了他的双手,这些年来所遭受的岐视以及自己逐渐养成的冷漠……听完男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