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如今,在社会上或家庭生活中,带“电”的东西可真不少:电灯、电视、电话、电脑……  相似文献   

2.
宗和 《中国考试》2007,(2):61-61
近一段时间,一些媒体以电视、报纸新闻或软广告形式播发或刊登了有关高考“报告会”、“培训班”或辅导材料诸如“高考母题”等消息,声称有“国家考试中心副主任”、“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组顾问”、“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或“教育部考试中心原命题人员”等参加或辅导材料由他们组织编写,更有甚者,以“原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XX”等进行虚假宣传,严重干扰了考生的学习和中学的正常教学秩序,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为此教育部考试中心提请社会各界,特别是考生及考生家长注意:  相似文献   

3.
唐虞 《班主任之友》2004,(11):40-40
社会上将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补课赚钱称为“走穴”,因而在“走穴”这一行当里又多了一种职业,一个教师带几个学生,收入是正常工资的几倍或十几倍,很有诱惑力。对于教师走穴,社会上众说纷纭,更多的人持反对和否定态度,这很好理解。演员走穴、医生走穴、官员走穴,社会上都有议论,可是穴照走,钱照赚,税照逃。教师走穴,政府下几条规定,社会上议论一阵,是否能“叫停”还很难说。教师为何走穴?为钱。谁为教师走穴提供市场?有钱而望子成龙的家长,“学而优则仕”这根独木桥。演员走穴、医生走穴、官员下海为的都是钱,教师走穴只不过是跟着“州官点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提法在教育界、在社会上颇流行,但是对于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颇不相同的解释:有的人将“素质”理解为个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有的则将素质解释为后天获得的某些品质或才能;有的人将“素质教育”理解为与应试教育相对的、没有考试的教育,有的人则将之理解为全面提高国民的思想品德社会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能力等诸方面素质的基础教育。社会上不少人士,特别是家长,对于这一并不十分准确、科学的提法、各取所需,一般而言,对于科学知识、身体等方面的素质比较重视,而对于其它方面则容易忽视,本文结合作者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现象,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陈巍 《青海教育》2003,(10):9-10
所谓“周末现象”是指近年来越来越火的校外补习现象。现在社会上各种机构、组织举办的各类辅导班,如器乐班、舞蹈班、英语班等处处都是门庭若市,生源不断。如今,每到周末,孩子们放下沉甸甸的书包,又得拎起或小提琴、或画夹、或课外英语教材等继续“上课”。  相似文献   

6.
《浙江教育科学》2005,(5):11-17
一、前言 所谓家教,是指教师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对学生补习学科知识获得经济回报的一种赢利性教学,因而又称“有偿家教”。家教受“应试教育”的催生而“茁壮成长”,是一种有社会需求的客观存在,请家教已成为当前社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家教已经不是家庭教育的简称或别名。  相似文献   

7.
沈丽琼 《甘肃教育》2011,(23):59-59
“三教九流”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或社会上各种行业,也用来泛称江湖上各种各样的人,受明清白话小说或现在的影视剧的影响,人们说到三教九流。  相似文献   

8.
事实说明,当一种不良现象在社会上风行的时候,仅采取“围追堵截”的方法是没有效果的。我们的施教者是不是应该多一些疏导,而不是动辄一棍子打死或干脆放任自流。  相似文献   

9.
浓墨淡彩总相宜———记著名画家李凌云●罗唐当今社会,到处都可以听到“书法家”、“画家”、“艺术家”之类的头衔。有些“家”在社会上名气“如日中天”,但在艺术界却无人知晓、无人肯定;也有些“家”们在社会上默默无闻,但在艺术圈子里却得到充分的肯定。居京多年...  相似文献   

10.
流行音乐或称通俗音乐,是不同干严肃音乐之外的男一种音乐类型,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上迅速传播或风行一时的音乐作品。在我们的校园中,中学生们热衷干演唱、演奏或欣赏流行音乐,视它为一种“时尚”,更重要的是,这种音乐表现了他们的某种情绪和思想,希望流行音乐走进音乐课堂。那么,流行  相似文献   

11.
浅谈在中国开展双语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贸易往来愈加频繁。社会上对“双语人才”的需求直接刺激了学校的教学,出现大量以“双语教学”为特色的各类学校。  相似文献   

12.
不知诸君是否还记得,许多年以前,社会上为工资收入“脑休倒挂”鸣不平,编了许多顺口溜。可是,当各  相似文献   

13.
邓云茵 《江西教育》2004,(23):31-31
随着打工浪潮的涌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的人群——“留守孩”。“留守孩”由于长期远离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由爷爷奶奶带养,因而大多都形成了一种孤僻、冷漠、厌学的心理。如何教育、转化心理有障碍、不求上进的“留守孩”就成了我们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管理》2005,(4):58-58
允许教师义务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做辅导,但对有偿家教或在社会上编写大量针对应试的教辅材料的行为坚决说“不”。在不久前召开的上海市基础救育工作会议上,上海市教委出台的《上海市特级教师标准(征求意见稿)》,对特级教师的行为作出了规范。  相似文献   

15.
师者之境界     
教师是对社会上从事教育职业的人的称呼。不称从事教的人为教者或教民,而在教后面置“师”字称为“教师”,以与普通的“人”或“民”区分开,是整个社会对教者特意的、专属的尊称。“师道尊严”与“王道尊严”和“父道尊严”并列为三大尊严,而“师道尊严”的产生并不具有先天的社会条件,而是建立在“师者”具有知识丰富、精神高贵、智慧宽广深厚和风范优雅适度的前提下。同样作为师者,存在着教学能力上的层次之分,由低到高可以形象地划分为东西境界、房子境界、院子境界、田野境界、正反境界等五个层次。师者应该在做人、认识、教育三方面提高自己,以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尽量地上升到高层次的境界,以对得起“师”的尊称。  相似文献   

16.
怎样认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人们对社会上一些人“有钱”想不通,或觉得心里不平衡。也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应该大家都富,为什么要让一部分人先富呢,这难道不会造成贫富分化吗?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其关键是弄清共同富裕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关系,也...  相似文献   

17.
在大众文化语境中出现的“赵本山艺术”,是一种以“大众文化形态”为主要呈现方式、“多维性”的文化景观。中国社会的“多元”欣赏者对其进行了“多元性”阐释,使其被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们广泛认可,并且成为了大众文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地域性情感群体的剖视与疏导刍议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盛昌旦目前我国各类住宿制高等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不同省市或不同地区。因此社会上长期积淀而成的“地域认同心理”,不可避免地会被带入学校来,从而有可能在校园内形成某些以地区为界限的情感群体。这种...  相似文献   

19.
孙景龙 《学子》2004,(8):41-41
著名学者吴小如先生,把学术名人文章或书籍里的常识性错误,名之为“不该出现的硬伤”,并且“看到社会上出现‘硬伤’的书籍和文章层出不穷……心甘情愿感到悲哀,甚至思想很沉重。”“更为当前学风浮躁和文化滑坡现象感到忧心忡忡”。(《文史知识》第5期《不该出现的硬伤》)。于是,吴老常常写些文章,匡正些错  相似文献   

20.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管理实现德育途径网络化郭秀梅德育是一个独立实体,有其自然发展的规律和内容的客观规定性。近几年来,在社会上和教育领域里却出现了直接或间接、有意成无意否定德育独立实体性及德育存在的价值的种种观点.如“以智代德论”、“以法代德论”、“以行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