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区域经济专业课程体系有经济学与地理学两大派系。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各自为战,所开课程偏向明显;区域经济课程单薄,相关课程偏多,专业特色不突出;专业方向课设置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不够强。针对这些问题。本提出了一个由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理论与研究技术基础课)、研究方向课程、相关学科和理论发展动态课程四个层次的课程所组成的新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分析区域经济学硕士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探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增强课程的实践性;提出专业课程教学改进的建议,即设计并实施好各门区域经济学专业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活动,在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项目和课题为载体,加强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尽量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和使用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学是具较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应用经济学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对象及其内容,掌握区域经济相关理论,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区域经济的现实问题。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滞后、学生背景知识相对欠缺、对课程意义认识不到位等问题,结合区域经济学地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新的教学内容安排和理论体系讲授,运用案例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变革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很多西部高校的经济学专业都开设了区域经济学的课程,而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应用经济学的学科,这门学科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研究对象以及其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区域经济相关的理论,同时还要能够用这些理论来对区域经济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西部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力量,争取培养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问,编写中国区域经济学教材刻不容缓。文章梳理了中国区域经济学与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主要差别,论述了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及研究的主要方法,提出了中国区域经济阶段划分的初步方案。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系统科学论。要加强行政经济学、土地经济学研究,处理好行政区域与地理区域的耦合互动关系,注重投入产出模型和系统动态学方法在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学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理论工作者主要有长期从事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城市科学工作者和经济学者。他们一方面引用国外的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如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理论与网络开发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区域发展阶段理论、地域综合体理论、大推动理论、经济增长模型等;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到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经济区域的划分,资源开发等具体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丰富了区域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在区域经济的基本理论,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关系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区域定位问题是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是确立区域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策略的基础。运用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结合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增长阶段论的观点,以特定区域的定位分析为对象的纵横综合定位法,是区域定位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学全英文课程建设是高校培养具有区域经济学专业知识与外语知识相结合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有效服务区域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实中,区域经济学全英文教学还存在教师资源短缺、学生参与性不高、教材不能够适应当前教学需求、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以及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方面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文章以作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对此进行探讨,并提出优化区域经济学全英文教学的相关措施及其建议。希望能够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区域经济学英文专业知识、推进区域经济学全英文教学建设与提高区域经济学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经济学中有关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理论对区域经济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区域经济发展成为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一大主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区域生态经济系统是由区域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组合而成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分析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就要突破以往的系同学研究的研究,采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对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概念、人类与自然关系发展阶段、传统资源理论经济学审视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经济学审视,以期能够更好地完善我国区域经济系统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中国区域教育研究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而兴起的。上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 市场经济转轨,引发了教育体制的改革。为了使教育能适应我国不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教育理论 工作者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区域的教育发展,以教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等理论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研 究教育和区域发展的关系,揭示区域教育发展的规律。经过20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步发展创立了一门新 兴的边缘学科———区域教育学。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背景区域地理学是研究区域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以及区域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内容在课程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选择和组织加工,进入基础地理教育的课程,成为地理课程的基本内容构成之一。区域地理内容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学价值。首先,区域地理学习有助于学生从区域自然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和社会经济要素(人口、民族、工业、农业和城市等)等方面综合认识区域特征,进而培养学生综合认  相似文献   

13.
区域研究专业以语言课程为基础,达到对语言所在区域深度理解为目标的培养理念为英语专业提供参考和借鉴。英语专业要严格区分语言课程和专业课程,语言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则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关键;专业课程要从知识课程上升为知识体系课程,以跨学科视角,突出中国对于英语世界的知识体系建构。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的基石,区域理论体系的构建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文章从区域经济开发应用的具体实践程序即:区域经济发展优劣势分析—*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判定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订一区域发展周期与趋势预测出发,构建了用于指导区域开发实践的区域经济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绿色物流对区域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增长极的形成等有重要作用,在分析包括区域增长理论、经济成长阶段理论、经济增长空间模式等区域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区域经济学、管理学、物流发展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定性分析了绿色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区域经济发展通过产生物流需求促进绿色物流发展,同时绿色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的基石,区域理论体系的构建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文章从区域经济开发应用的具体实践程序即:区域经济发展优劣势分析→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判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订→区域发展周期与趋势预测出发,构建了用于指导区域开发实践的区域经济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语类高校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笔者主要调查了外语类应用型人才的文化素质教育发展现状和就业岗位需求,在调研的基础上推进外语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主要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及基于区域的多元教学模式构建三个方面分析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教学要和地方区域经济、文化相结合,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中国经济的运行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服务机制,把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统一起来。对于地方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经济学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而影响其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但由于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学生学习该课程较难。所以,需要探讨和创新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针对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问题,通过对学生调查与座谈,获得相关信息,利用计量经济分析法,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经济学教学方式改革的措施:设置核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内容结构体系;构建经济学思想与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营造实验与情景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国内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从高职毕业生就业特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技能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构建具有区域特色汽车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是高职汽车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与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对高校教学中培养创新应用型的美术人才,并应用于区域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行研究与探讨,对改变高校美术专业培养模式的必要性进行解析,在明确美术人才教学中的培养目标与规格,制定高校课程设置方面基于科学合理的、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当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这三个方面进行改革的可行性分析与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