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墨子的道德思想以"兼爱"为核心,以培养"兼士"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提出了道德评价原则——合其志功而观,并结合教育者的特点,采取了灵活多样的道德教育方法.这一理论对我们现代道德教育仍然有着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墨子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墨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其经济伦理思想非常丰富,体现为义利合一的功利观、以农业为基础的生产观、以节用为核心的消费观、尚贤使能的人才观和志功统一的道德评价观,这些思想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墨子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其经济伦理思想非常丰富,体现为义利合一的功利观、以农业为基础的生产观、以节用为核心的消费观、尚贤使能的人才观和志功统一的道德评价观,这些思想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墨子》是墨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墨家学派对政治和道德的真知灼见,可谓达于天人之理,熟于事物之情,深察时势之变.作为一个思想理论体系,《墨子》对于当代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而就其在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成果大系统中的独特一枝而言,相较于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家各派之说,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兼爱",把爱变成了人尽皆有、人尽应得的理性行为;"贵义""尚利",使功利主义得到了境界上的提升;"合其志功而观",明确了道德评价"行"的立足点.借鉴这三个特点,既是揭示和构建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继承性的需要,也是当代思想品德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兼爱理想贯穿墨子学说。墨子提出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道德原则来正确处理群己人我关系,以提高社会整体道德修养,这于现代道德建设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而墨子在道德评价中所采取的志功合一的标准也是值得借鉴的。墨子兼爱不仅是一种理论理想,更注重践行,其"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的行为准则和"自苦为义"的精神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应该大力提倡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墨子法律观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法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第二,法的本原———“天志”,即立法须以“天志”为其指导思想。第三,法的起源与实施———“尚同”,即法是为了“一同天下之义”而产生的,法的实施也必须层层上同,最后上同于“天”。作者认为,墨子的“尚同”观是一种“有条件的君主专制”。  相似文献   

7.
学界一般认为司马迁的天人观存在着天命论和反天命论的矛盾性,问题没有这样简单。司马迁的“天”、“天道”、“天命”,是德与力相统一而成的历史必然性,只因其超个人性而被称为“天”,它已经把董仲舒之“天”的神性虚化了。这种“天”与内涵不同的两种“人”构成了两种天人关系。一种是王者自己的活动决定了王权的兴废,被司马迁认为是“天”对“人”的支配;另一种是历史个人自己的活动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使司马迁对“天道”产生了怀疑。使司马迁产生理论困惑的原因在于他没有把个人对历史的作用与以王权为象征的“历史合力”对历史的作用区分开来。尽管如此,他把当时神学阴影下的天人关系之讨论引向了人自己的活动与自己命运之关系的讨论,使他登上了当时思想史的顶峰。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之际,墨子针对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危害,提出了“兼爱”“非攻”的主张,但是,墨子认识到仅仅靠“兼爱”“非攻”的道德说教是不能奏效的,没有一个得到普遍承认和服从的政治权威,不能建立一种新的稳定的政治秩序,要想实现社会的稳定是不可能的,因此墨子提出了“尚同”说,即“一同天下之义”,以最高统治者的是非为根本标准,按照最高统治者的意思行事,“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对最高统治者即天子的权威要无条件地服从。墨子的“尚同说”具有明显的专制主义特征。“尚同”学说,从古代中国统一的意义上讲具有积极意义,反映了要求制止战争、以达统一的愿望,但是,其学说自身的矛盾性,使他的“尚同”思想抹上了比较浓重的专制主义色彩,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韩非作为法家代表人物,继承了墨子的尚同说,建构了封建专制主义集权思想。  相似文献   

9.
孔墨伦理思想发展的逻辑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孔子的后学,墨子继承,发展并超越了孔子的伦理思想:在道德起源问题上,同孔子 注重先天道德论的倾向不同,墨子更注重后天形成说;在理想人格问题上,较之孔子的“圣王”,墨子的“兼士”具有更多的现实性欤生;在义与利,人与我,志与功的人生矛盾上,孔墨的思想虽然存在巨大差别,但其根本精神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10.
《史记》全方位研究法的真谛,在于司马迁在他的著作里能从多方位全面地考察历史,从而为我们展示一个个深远而广阔的历史背景。这种对历史内容进行全方位拓开和研究的方法,即全方位研究法。在其研究成果的最终表述形式上,则体现为《史记》的“五体”结构。换言之,司马迁之所以创立“五体”体例,其原因在于“五体”能够全面地包容历史内容,因此,“五体”成为司马迁全方位研究法最完美的表述方式——本纪编年,以展现历史的发展进程,为全书之大纲;表谱旁行斜仁,聚纷繁史事于尺寸之中,系全书的脉络;书志总括典章经制实全书之血肉;列传详记人事乃全书之灵魂,“五体”合而观之,以往历史的  相似文献   

11.
《史记》是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巨著,而司马迁能成为巨著的执笔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父亲司马谈。司马谈要求司马迁“绍时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使司马迁在述史时具有了哲理性和时代性的特点;而司马谈述史欲论载的是“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这使司马迁在人物塑造选择方面有所取舍,又能做到以人折射历史发展的态势;司马谈身为太史有着中国史学家高尚的品德和执着精神这深深地影响着司马迁,以致他身处逆境时仍能隐忍苛活,以史学家的正直实录精神记载历史,并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历史,重视人事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史记》不但是史学和文学著作,司马迁通过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分析,进行了哲学思考,对历史人物命运的评价可谓精当。司马迁对韩信的评价让笔者质疑。笔者认为韩信的死因,不仅来自于他性格上的自负其能,更来自于其“愚信”和不敢担当的“奴仆心态”。  相似文献   

13.
《墨子》中的《天志》和《明鬼》篇,是墨学中颇有争议的篇章,学者多把这两篇章看做是墨学落后保守的代表,甚至是墨学由显学到绝学的学理原因。但如果从积极角度看,《天志》和《明鬼》篇也有很多积极因素:“天志”、“明鬼”思想是墨子“兼爱”、“非攻”学说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墨子论证“兼爱”、“非攻”学说的重要的外在力量,是推行其学说的工具;鬼神观是道德力量中一个重要的外在约束力量;“天志”、“明鬼”思想反映了墨子的一种功利主义态度,认为敬鬼神既是对先人的尊重,可以联络乡亲的情感;也反映了下层被压迫的人民的正义的要求,是“民志”的曲折表现,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4.
石勒是十六国历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历史人物,然而史学界对他的认识和评价却失之偏颇。石勒虽有统一之功,却没有实现中国北方的真正统一;“劝课农桑”重在“劝课”,不在“农桑”,收效甚微;后赵政权建立后,石勒采行的“胡汉分治”,是一种极其落后而且反动的民族政策。所以本文认为,对石勒的评价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15.
《史记》是一部科学而严谨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堪称东方的“荷马史诗.”基于此,人们从多方面对《史记》进行了研究.对司马迁的文学观,许多前辈学者也都程度不同地进行了探讨.本文意在前人的基础上,钩稽一下司马迁的文学观.司马迁写这部史书的宗旨很明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①但是,当时文史尚未“分家”,司马迁关于文学的见解,往往和史论结合在一起,文心和史识是融汇贯通的.从他对历史问题的见解中,从他对文学家和文学作品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迁对于文学的明确观点.  相似文献   

16.
颜李学派以“以义为利”的义利观作为其德育观的理论基础,在批判宋明理学空谈心性道德、鄙弃实事实功之风的基础上,提出了“斡旋乾坤、利济苍生”的圣贤观,主张不是从个人道德完善而是从济世救民的实际功业完成方面来论圣贤;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求学者既要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又必须具有济世救民的真正本领,而对后者尤为重视,认为德性只有在济世救民的实际才能和活动中才能真正体现。颜李学派德育观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是对宋明理学德育思想的否定。  相似文献   

17.
试论墨子教育思想的独特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的教育思想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被视为异端,但终因其独特的价值而顽强地存活下来,在教育目的上,墨子构建了道德理想人格模式,对中华民族传统理想人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教育内容上,墨子突破了儒家的六艺教育范畴,表现出非凡的创造性;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力行,独树一帜地提出“强说人”的教师主动精神。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古代社会改革的理论、经验、措施和主张改革的人物作的实事求是的记载和评价,表现了他的改革观:继承了“法后王”的改革理论,反对复古倒退,肯定进步的改革政策和措施,肯定了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正确途径,赞扬了富于改革精神的历史人物,提出了人才是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从《史记》的具体叙事与“太史公日”中,可以概括出司马迁所认为的各类历史人物悲剧产生的原因,共11类,总结出司马迁是如何从社会与个人性格两方面来分析悲剧发生的原因的。由之得出司马迁的悲剧思想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的“立志”观强调在道德领域立“圣人之志”,主张“立志”要真切、专一,把“立志”作为“成已”的前提。针对当前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道德理想缺位的现象,立道德之志对每一个道德主体都显得尤为重要。王阳明的“立志”思想对中国当代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