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铁路智能型箱式变电站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崇武 《科技广场》2009,(9):207-209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而持续的发展,对铁路的运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铁路大提速和跨越式的发展,对铁路运输生产设备供电的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原有铁路设备分散式供电、一般型箱变控制的模式提出更高要求,本文结合合宁客运专线智能化箱变的应用对智能化箱变的工程实现、设备功能及选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有研究显示,我国的铁路变配电所已经发展了多年,其自动化水平已经有很大的提高,但是,随着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铁路变配电所自动化技术随之产生了许多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铁路供电系统的特点,然后又对铁路变配电所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总结,最后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电气化设备应用越来越多,这对铁路牵引供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铁路供电部门的工作效率,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供电综合管理系统。基于此点,本文就B/S和C/S结构的铁路牵引供电管理系统的开发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力市场的改革以及电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电力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电力行业今后必然向电力系统自动化方向发展,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因而会对电力系统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变配电自动化系统在铁路10KV变配电网络运行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旨在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有效运行,推动铁路行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力远动技术,配电自动化,机电监控等系统的组成情况以及发展方向。结合铁路实际研究了远动技术在铁路用电中的应用。并就建立一套完善的铁路电力远动系统提出相关的方案。以及如何实现对变配电所的监控以及对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实现。远动技术的供电调度将有效的获取变电站运行的实时信息,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根据变配电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相关的负荷分配的合理的管理,保证了铁路的安全运行,减少了误操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铁路lOkV电力远动系统进行了分析,首先对铁路lOkV电力远动系统的构成,功能进行了简单介绍;具体从系统的监控中心设备、变配电所远动终端设备、隔离开关远动系统、信号电源监测系统设备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然后对铁路lOkV电力远动系统中远程遥控功能、贯通线路保护功能的实现进行了分析研究工作。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基于铁路lOkV电力远动系统对于监控自闭线路以及电力贯通线路上的故障点,进行故障的排除,保证设备的正常供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列车数量有所增加,速度也有了大幅的提升,由此对铁路设备的维修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设备的维修状态直接关系到列车的运行效率与安全性,传统的维修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所以急需改进铁路设备维修模式,提高设备维修水平。对铁路设备维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为铁路列车的安全高效运行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对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的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的电压等级有110kV、220kV和330kV。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铁路牵引站必须设置两回路独立进线,同时设置双变压器。  相似文献   

9.
曾史方 《大众科技》2008,(11):149-150
通过介绍当前用电企业无功功率就地补偿的几种方法,结合当地供电部门对用电企业的要求,提出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大变配电设备的改造投资力度,大力开展无功功率就地补偿工作,对缓解当前用电紧张的局面、实现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铁路发展的新形势,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和谐铁路建设的要求,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线路提速的变化,对设备养护维修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多的要求,面临的难题和矛盾也会更多。在线路维修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线路养护维修体制,加强工务线路维修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线路设备质量,以适应既有线提速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了满足对电力的需求,保障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对电力变电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就成为了重要的任务。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高压变电站的电气设备检修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接地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的重要手段,确保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变电站接地系统的安全性是电力系统广泛关注的问题。针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变电站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很难满足规程要求的问题,通过对接地电阻偏大的危害进行分析,探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变电站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提出了安装三维立体接地网、空腹式接地装置、敷设电解地极等安全有效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案以及降低接地电阻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交通运输碳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预测中国交通运输需求量的基础上,量化设置运输结构优化和交通技术进步影响参数,设计基准情景、结构优化情景、技术进步情景和低碳情景,测算中国交通运输的碳减排潜力。研究显示:中国交通运输的碳排放,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明显回落;到2030年,在技术进步、结构优化、低碳发展3种情景下的碳减排潜力分别为8.20%、7.08%、14.45%。其中在低碳情景下,公路、民航运输碳排放显著下降,水路、城市客运碳排放微降,铁路运输碳排放上升,公路、民航、水路、城市客运的碳减排潜力分别为23.71%、10.43%、2.76%、4.40%,而铁路运输的碳排放高于基准情景,增加了20.08%,主要原因是运输结构优化使得铁路货运周转量大幅提升,远超过铁路技术进步带来的碳减排效果,但对于交通系统整体起到了最优碳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铁路新技术与设备的运用,铁路列车迎来了信息时代。LKJ2000型监控装置自从2006年开始投入使用以后,为铁路的安全行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我国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行车安全设备,到目前我国现在使用的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及第六次大提速后动车组最新使用的CTCS2-200H型车载列车自动控制系统,让我国铁路运输的行车安全有了科学技术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络DEA的我国铁路运输企业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效率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分析网络DEA方法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铁路运输企业的属性,对铁路运输企业生产过程分为车辆维修和运营子过程,建立了铁路运输企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两阶段网络DEA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网络DEA方法对2007年不同铁路运输企业生产运营的子过程的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并对铁路运输企业效率的提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绿色铁路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理念,其核心内涵是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自身优势减少并最终实现对生态环境不产生负效应,避免人类活动对外部环境的过度索取,以实现我国铁路设计、修建、运营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是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随着网络通信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变电站逐渐取代了旧式变电站,使继电保护向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继电保护作为变电站甚至电力系统的第一道防线,直接关系到变电站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所以,本文通过对一种在数字化变电站中应用到的一种新型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分析在电力系统智能时代,如何更为安全、更为有效的实现继电保护。  相似文献   

18.
铁路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是国家和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行业,而铁路运输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国家交通体系中处于骨干位置。由于我国铁路行业整体基础薄弱、技术落后,使得铁路运输行业成了国企改制的重中之重。因此,本文介绍了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外铁路运输改革先进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铁路运输行业改革的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就铁路运输企业从技术、经营理念、内部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创新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助推中国低碳经济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运输排放的废气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只有通过改变运输结构来降低污染源的数量,才能从源头上清洁大气,保护环境。高速铁路以电力作动力,行驶中无废气排出,基本上消除了粉尘和煤烟,是一种清洁、绿色的交通工具。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高速铁路在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且对环境造成的治理成本也是最低的。高铁是当今世界上快速发展的交通工具,随着低碳生活的需求,高铁将会越来越普及。发展高速铁路有利于推动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已成为调整和优化我国运输经济结构的重点战略.  相似文献   

20.
麻智辉  高玫 《科技广场》2012,(7):223-228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运输需求的源泉。新世纪以来,江西经济进入了持续稳定发展的快车道,极大地促进了运输需求的持续增长,运输线路长度不断延长,全社会运输量不断增加。随着江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环境约束压力的加大,运输需求结构提升,对运输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输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机动化、快速化和网络化的趋势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