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仇战争是人类远古朦昧时代原始部落一种野蛮而残酷的行为,据考古发现,已逾万年。由复仇战争而衍成复仇主义是人类世界进入现代文明的反刍。 战败的帝国主义国家统治集团以收复失地,恢复过去“荣誉”为由,鼓惑国民,发动新战争,重新分割世界,而提出复仇的思想和政策,乃为复仇主义之铁则。现代国际关系史上最突出事例是纳粹德国,最后“复仇”未成,本土反被肢解。 报仇雪恨,对弱者是正义事业,应鼓励和支持;但对强盗,则应斥责和反击。 日本自二战失败至今“复仇还太古”的鬼魂,常在它的列岛上空时隐时现。1987年2月11日东京数百名日本新一代极右翼大学生,各持他们同学会旗帜及一面国旗,呼天喊地,前往靖国神社参拜,庆祝“国家奠基日”。1997年6月11日日本数名右翼分子无视中国领土主权,再次潜入我国钓鱼岛北小岛,拍照、射击……。 试问,日本人想干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同属亚洲乃至世界上的重要国家。中日关系的走向对中日两国、亚洲乃至世界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一、近代中日关系以日本侵华为主要特征近代史上,日本侵华表现在五个方面: 1.发动和参与侵华战争:1874年侵略台湾;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1905年发动旨在侵略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  相似文献   

3.
日本帝国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的策源地,以法西斯军部为中心的内阁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决策机构。在八年侵华战争中随着侵华战争计划的破产,日本内阁曾频繁更动几次,但它终归挽救不了失败的命运。本文拟对当时日本内阁的嬗变作一探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期间,从近卫内阁发动七七事变,直至铃木内阁日本法西斯败亡,共发生九次大的“阁潮”。而这种“阁潮”,从表面上看,是由于日本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所致,实际上是和对侵华战争的战略决  相似文献   

4.
国旗下讲话     
今年9月18日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71周年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命令它的“守备队”炸毁了沈阳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制造了“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法西斯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的开始,中国人民长达14年英勇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也从此揭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5.
日本侵华的铁证 整整3/4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者一刻也没有放弃鲸吞中国的野心。一幅日本出版的《大东亚共荣圈》地图清楚地表明,早在本世纪初,台湾已被日本划进了自己的版图,连蒙满也被其视为殖民地了。在明治维新后的70多年里,日本曾发动和参加过14次侵略战争,其中10次是对华战争。 在1927年7月7日结束的罪恶的“东方会议”上,日本内阁通过了其侵华全盘计划的总体设计者——首相田中义一提出的所谓“大地政策”:  相似文献   

6.
《老年教育》2007,(3):16-17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随后全面展开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爆发了。日本侵华航空队凭借先进的航空装备在中华大地上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他们自以为在中国上空不可能遇到敌手,日本国内也在大肆鼓吹日军空战无敌的神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1973年10月6日。以埃及和叙利亚为首的阿拉伯国家携手对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 “赎罪日战争”爆发。10月14日,埃以空军进行了至今规模最大的超音速战斗机之间的空战。过去介绍埃军方面的文章,往往集中在陆军跨过运河之战,埃及空军的表现长期被以色列天之骄子的神话所遮蔽,对于他们,这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10月6日是犹太民族传统的“赎罪日”,当天下午14时.埃军全线出击,而以军毫无准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到了,10月14日.战局已经逐步趋于对阿拉伯国家不利。为了减轻叙利亚方面的压力,埃及军队重新发动了攻势,试图占领西奈  相似文献   

8.
田雨 《历史学习》2010,(10):7-9
1931年9月,日本侵华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旨在侵吞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侵华战争呢?  相似文献   

9.
1937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极其野蛮的侵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中国的战略资源,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本文着重考察了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对山西盐资源的掠夺情况。  相似文献   

10.
1955年:自民党的前身民主党中部分右派人物发表了题为《可忧虑的教科书》文章,主张把日本中小学教科书所载的日本“战败日”改为“休战日”。此后,文部省屡次审定教科书时都故意掩饰其发动的侵略战争。 1958年: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把侵略中国篡改为“进入大陆”。 1969年: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删去了所有关于反省战争责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严冬 《学习之友》2006,(9):60-61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14年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日本对华战争中代价最小,得利最大的一次侵略行动。日本轻易占领东三省后,又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步步进逼,直到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半壁河山沦陷,伤亡3500多万人,财产损失更不计其数。因此,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有必要认真反思“九·一八事变”的教训。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的 (一)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具体历史事实,认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牢记历史教训,振奋民族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大祖国贡献力量。(二)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二、时代背景日本帝国主义于1937年7月7日发动“芦沟桥事变”,掀起全面侵华战争后,又于8月13日在上海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并于12月13日占领国民党中央政府所在地——南京。在日本军部一小撮军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法西斯决策层曾经有过关于“南下”发动太平洋战争和“北进”攻打西伯利亚迫使苏联屈服这两种争霸扩张的国策之争。1937年德意日法西斯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更使人相信日本会配合德国进攻苏联。但最后日本为何却选择了南下,发动太平洋战争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4.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掀起全面侵华战争。当时,在华北一带的日军称“中国驻屯军”,直接制造卢沟桥事变的日本军人是田代皖一郎、牟田口廉也和一木清直。  相似文献   

15.
日本侵华战争是日本国策发展的必然产物。1936年8月日本内阁五相会议和四相会议制定了把中国变为日本附庸的政策,1937年8月17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放弃“不扩大方针”,标志着日本政府正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14年侵略战争中,日军占领中国半壁河山,粗暴践踏国际公法,犯下了战争罪的全部罪行,即破坏和平罪、常规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与屈辱。  相似文献   

16.
“一·二八事变”是日本继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上海发动的一次战争冲突。1932年1月28日晚,日军突然向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随后又进攻江湾和吴淞。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日本制定的和平宪法中规定,“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不保持陆海空军和其他战争力量”。然而,近年来日本为修宪开始寻找种种借口。日本政府通过的《2005年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距今已结束50年了,战争的硝烟早巳散尽,但日本方面对待战争的态度,不是吸取历史教训,而是推卸战争责任,掩盖侵略和殖民统治罪行,美化侵略者,哄骗国际舆论。他们把战争改为“终战”,把侵略改为“进入",把太平洋战争说成“自卫”,把侵略亚洲国家说成是“解放”英美殖民地,并且将这种侵略“有理”、“有功”的谎言写进历史教科书。但世人皆知,日本建设“大东亚共荣圈”发动大东亚战争,目的是灭亡中国和亚洲各国,建立东亚大帝国,并进一步利用亚洲各国与英美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19.
一九○四年,沙皇俄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日俄战争。这是一场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是俄日两国为争夺我国东北地区,进而争霸亚洲、太平洋地区所进行的一次火并。战争以沙俄的失败而告终。对于沙俄战败的原因,长期以来,苏联历史学界的许多著作都以为是“沙皇政府对战争毫无准备”;①或者“俄国没有战争准备”;②“俄国在远  相似文献   

20.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继续扩大侵华战争,占领了东北。1933年1月3日又占领山海关、九门口,然后大举进犯热河。平、津危急。1月17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