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肖亚康 《天中学刊》2009,24(5):73-74
红拳产生于浑厚源远又独具特色的、不张扬的关中文化,红拳特定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地理位置和人们长期实践的结果,造就了有异于它种拳法的内容和特点.关中文化给予了红拳有价值的传承空间、时间和有规律的、约定俗成的文化红拳活动场所.同时,红拳在劲力和技击上受关中文化的影响而自成一家,成为武术文化的一支独秀,更加彰显文化红拳的珍贵品质与关中人文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2.
李阳  夏成木 《宜宾学院学报》2009,9(6):100-101,120
通过对陕西红拳的调查发现,制约红拳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保守的封建思想、重视程度不够、训练手段陈旧、科技意识淡薄、红拳内部缺少交流.但红拳发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应性等先天优势,对此,处理好继承与发展、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之间的关系,加大政府投资和宣传力度、继续打造陕西红拳这一品牌,走产业化道路,是红拳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武术是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形态,受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武术衍生出不同流派和拳种。文章从地域文化入手,分析地域文化与武术拳种的关系,进而探讨武术的发展,认为:武术的发展应立足于拳种,充分发掘各拳种资源,以拳种的方式推广与传播;同时,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强调其文化属性,充分发掘其文化资源,并使其与当地地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与当地文化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武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尤其是地域文化的影响,其理论和技术体系逐渐向各自领域发展,进而形成不同的武术拳种。本文试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探讨其对武术拳种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之精华,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融周易、武术、导引术、形体艺术于一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是非常宝贵的活化石,经过数百年的传承,目前已经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开来。太极拳作为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更深,无论是从文化的角度还是从健身、修心、技击、养生等方面,都优越于其他拳种。  相似文献   

6.
肖亚康 《天中学刊》2013,28(5):101-102
红拳产生于文化源远又独具特色的关中,而盘龙棍在红拳拳系中被看作密之又密的棍术器械。春秋战国时期大梢子棍(连挺)就已用作兵器,因此盘龙棍是宋太祖赵匡胤所创大梢子棍之说有托名之嫌。红拳的盘龙棍与赵匡胤的腾蛇棒应有一定的渊源。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分析法对"武林大会"中的武术礼仪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武林大会中采用的"抱拳礼"仅是诸多武术礼仪之一,它不能完全代表形式多样、内涵博大的传统武术礼仪;它没有将深深烙印着中华古代儒家、佛家、道家核心思想的武术礼仪展示给广大电视观众.武术礼仪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武林大会应全面而有计划地介绍不同拳种中的武术礼仪,为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净化社会风气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向玮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103-105,120
当前红拳存在的更新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传播形式不适应现代武术教育的普及和服务社会的宗旨等问题。要保护和利用好红拳就要做好传承人与继承人均纳入保护工程,联合相关单位及组织共同保护开发红拳,对红拳进行产业化开发等工作。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文化的视角入手,分析了武术在两千年的传承过程中所体现的刚健有为的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同时认为武术技法多变和古代兵学诡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武术门派的统一自律是传统文化常态的表现形式;中国文化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对武术灿若星河的拳种起到了总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游氏武术是赤水官渡镇人游树廷汇聚各大武术门派之精华为一体的地方性武术拳种,共计62个拳术套路.游氏武术文化作为赤水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传统性、健身性、地域性、创新性、教育性、竞技性.通过对游氏武术传承文化、竞技套路、品牌打造、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开发研究,进行动态保护,能够更好地推进游氏武术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郑证因的生活环境使他熟悉了帮会,而他个人的武术生涯则使他掌握了技击的要领,这二者投注在武侠小说创作之中,经郑氏妙手调理,浑然一体,遂造就了一种新的武侠小说样式——帮会技击武侠小说。郑证因代表作《鹰爪王》是帮会技击武侠小说的典范形态,这部小说在美学意蕴和叙事模式两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的成果,对后世的武侠小说及当代的电视剧都有很深的影响,但这种典范形态对郑证因小说创作造成的制约也很明显。现在关于郑证因的史料还在不断挖掘之中,对郑氏生平及创作的研究也将随之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以及借鉴已有的中国武术分类研究方法,在对武当武术所有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之后,我们根据其活动的群体、作用、特点等。划分为武当民间武术、武当军事武术、武当道教武术、武当武术流派。以使人们对武当武术有一个曼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利于武当武术的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我国古代民间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表现在农村武术的空前普及和城市市民武术的迅猛发展.在乡村,私人习武和教授武艺者渐成风俗.在城市,市民习武和娱乐表演相结合,对抗性的角抵、手搏、相扑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全民习武的基础上,武术体系基本形成.宋朝内忧外患的政治格局以及骑兵的缺乏,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市民阶层的形成是武术兴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民国武侠小说的民间记忆散见于常规的丈史著作和当下的网络文本中,它们反映了传统文化经由武侠小说对百年来中国人精神的影响。这种记忆至今犹存,说明传统文化的因子还在发挥作用。因此,对于民国武侠小说民间记忆的研究,便不是单纯的史实勾勒,或者为以往的武侠小说研究作史料上的补充,而是着眼于武侠小说记忆对人的精神成长的影响,重新思考武侠小说阅读与人的精神成长之间的关系。有鉴于此,把记忆研究引入民国武侠小说研究领域,首先会引起研究方法的革新(诸如口述史、田野调查等历史社会学方法的引入),其次新方法的使用无疑会拓展武侠小说的阐释空间,深化人们对武侠小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汉魏西晋北魏时期,洛阳作为都城,人文荟萃。当地除了盛行一般的歌舞,还盛行百戏。百戏指杂技、魔术、武术、游戏之类,又称为散乐。这些活动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以及审美愉悦功能。  相似文献   

16.
民间武术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发展民间武术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但是,现阶段我国民间武术发展却陷入了困境。其主要原因有:西方体育文化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冲击;民间武术核心的技击性价值减弱;乡土社会解构对民间武术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国家城镇化建设改变了民间武术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民间武术固有特性限制了其传承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宣传民间武术的价值;重视民间武术的生产性保护;强调民间武术的技击性价值;利用好学校体育课堂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现代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17.
唐代武举制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是唐代尚武文化的载体和重要推动力。本文以唐代武举制及武术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对武举制与武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王胜选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1):15-16,32
商洛民间剪纸是陕南民俗文化的一种形象的载体,它题材广泛,表现形式多样,造型质朴生动,是当地民间艺术中最能体现民俗性、传统性、地域性、时代性的美术形态之一。商洛民间剪纸将我国北方剪纸的粗壮浑厚和南方剪纸的纤巧秀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刚柔相济、节奏和谐、风韵自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竞技武术是在中国传统武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竞技体育项目.竞技武术的诞生和发展不仅拓宽了中国古老武术的发展空间,丰富了武术的体育文化内涵,也推动和促进了武术运动的发展和武术文化的传播,激发了其它武术形式的开展,带动了武术在学校的发展.竞技武术对整个武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期陕西民俗文化发展态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国进入了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民俗作为社会的传承文化,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更新而不断消长演进,陕西民俗文化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也不可避免的面临转变,本文在分析陕西民俗文化变迁因素与变迁形式的基础上,探析陕西民俗文化的发展趋势,促进陕西民俗文化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