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这是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哲学名著《矛盾论》中提出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断。正确认识这一问题,不仅对于我们深入地领会毛泽东同志的哲学思想,正确评价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而且对于我们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事物矛盾精髓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是偶然的。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从本质上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矛盾论》。以下《矛盾论》的引文均不注出处)“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哲学笔记》第278页。下面出自此书的引文均只注页码)研究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列宁曾经说过:“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的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这样不断加深下去,以至于无穷。”(见《列宁全集》第38卷,第278页)在指导小语岗培学员教学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以列宁这一阐述为指导思想,针对学员写作过程中的问题,抓住从现象到本质,从初级本质到二级本质这两方面,加强指导,为他们架设一条从教学实践认识走向理论认识的桥梁,较快地提高了学员论文写作水平。一、抓住本质分析挖掘理论因素一切事物都是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现象和本质揭示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学员论文写作时往往只是罗列材料,不…  相似文献   

3.
莱辛在他的美学著作《拉奥孔》中 ,探讨了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以及各门艺术的本质。这里 ,他把现实生活中的人以及他们的活动摆至首位。莱辛的理论是人本主义艺术理想与现实主义表现的汇合。在《汉堡剧评》中 ,莱辛通过市民意识的表现 ,希冀唤醒独立的民族意识 ,建立一种完全不同于新古典主义的 ,富有时代特色的市民戏剧理论和一般文学的现实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4.
哲学的本质是一种认识。哲学史是一种认识史。列宁指出,哲学史,“简略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列宁全集》第38卷,第399页)据张春波同志考记,(见《中国哲学史研究》1980年第1期,第117页)汉译本所用的“整个”二字,只是原文的一种意思,原文的另一种意思是“一般”。如果把“整个”改译为“一般”,就更确切、更清楚、也更符合列宁的原意了。一般即普遍、即共性。“一般认识的历史”,就是人类认识自然、社会和思维活动一般规律的历史。列宁这句话指明了哲学史的特殊性,划清了哲学史与科学史的界  相似文献   

5.
背景:矛盾分析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上册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介绍了三种矛盾分析法,即“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两点论)”、“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其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是被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可见这一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中,列宁对机会主义、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为代表的三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了集中有力的批判。列宁的批判抓住的是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共性的、本质的观点,使其批判具有了一般性。也就是说,列宁的批判虽然针对不同时段的不同思潮下的不同流派,但批判往往可以相互通用。因此,从列宁的批判中分析、总结出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歪曲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方法,不仅对于批判至今仍存在的三种思潮,而且对于批判其它演绎出来的、层出不穷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仍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考试的本质是什么?准确揭示这一问题,是正确把握考试的功能及价值、科学认识考试的运行规律、完善和发挥考试的积极作用、消除和克服考试的消极影响的基本前提。因此,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探析考试的本质,首先应明确什么是本质。关于本质,黑格尔曾精辟地论述到,本质即是“实存的根据”,也就是一事物作为该事物而现实存在的根据。列宁在肯定黑格尔此观点的基础上,于《哲学笔记》中指出:“概念(认识)在存在中(在直接的现象中)揭露本质(因果律、同  相似文献   

8.
议论文中的对比论证,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说明事物的本质,以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高中语文第四册的《过秦论》可谓成功地运用了这一论证方法。《过秦论》是西汉著名文学家贾谊的一篇借古讽今的史论文章,文章借言秦之过,讽喻汉...  相似文献   

9.
《套中人》又译为《装在套子里的人》。它是契诃夫于十九世纪末(一八九八年)所写的著名短篇小说,也是契诃夫讽刺作品中最好的一篇。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时候,俄国解放运动已经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时期。一八九五年,在列宁领导下,彼得堡成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斗争协会”第一次在俄国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给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开辟了新的阶段。虽然契诃夫跟成长中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距很远,没有看见变革现实生活的正确道路,但在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新生活的气息和旧事物的垂死挣扎,可以听见作者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的呼声。  相似文献   

10.
本质是一事物作为与某种外物处干必然对立关系中的一方面的规定。要确定某事物的本质,必须从一事物与其它事物的联系中去把握。教育活动是人类的一种认识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育的本质概念可具体化为:教育者(人)通过改变受教育者(人)来满足社会(人)的需要的一种工具。从教育本质出发,推演高等教育本质可以看出两者是同一的。其原因有二:一、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是由存在于它们之间的普遍矛盾所决定的;二、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躯干和四肢、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它们之间并不构成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为了深入地揭示各种经济过程和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运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统一的经济分析方法。其定性分析方法,就是揭示和确定各种经济事物的特征的方法。我们知道,事物的质,是由事物矛盾的性质及其运动决定的。所以,从根本上说,《资本论》中的定性分析方法,也就是贯穿于全书的矛盾分析方法。这里,只是从几个方面,对基于矛盾分析方法之上的几种定性分析方法,概括地作些探讨。一、区分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方法《资本论》是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为中心内容的。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从各种关系中区分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将生产关系单独抽取出来,加以分析研究。《资本论》  相似文献   

12.
联系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智力训练因素,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是学生理解课文,分析事物,提高阅读和说话能力的基础。我教《蜜蜂引路》一课,由于注意了这一点,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训练思维、说话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蜜蜂引路》教育学生要向列宁学习,善于观察事物,并作认真的思考和分析。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到列宁是通过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我提出:列宁能找到养蜂人,是因为养蜂人家门口有很多蜜蜂,列宁对事物能仔细观察和分析,想到蜜蜂与养蜂人的关系,所以能很快找到养蜂人。假如列宁要找的不是养蜂人,什么人由你们定,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呢?这时,小朋友一个个紧蹙眉头,一会儿肯定地点点头,一会儿又摇摇头。还有的自言自语:找养马  相似文献   

13.
0 一点哲学的思考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实际工作中的片面性,其基本特征都在于违背了这一规律。不同性质的对立的双方是怎样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又怎样相互排斥、相互抑制、相互对立着,这是我们观察事物时应注意思考的问题,亦即从对立面的斗争、对立面的统一去观察和思考,思考得越清楚就越接近于科学,越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列宁说“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同时又说“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列宁全集》,第38卷第408页)。列宁的这一断语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于我们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然对于我们做好高校工作也不应例外。  相似文献   

14.
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基本性质之一就是要求它对现实生活能够达到本质规律的理智把握--这是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共同具有的普遍性。具有客观真理性,是一切优秀的或比较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具有的一个最一般、最基本、最起码的品格。但是艺术认识现实生活的客观真理性,不是象哲学和社会科学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5.
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重要地位孙月泓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是辩证法,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了“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列宁看来,其实质就在于:辩证法既是客观世界运动的一般规律,同时又是认识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手稿》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学说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文献,是一部不成熟之作。《手稿》第一次从劳动出发去说明历史,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手稿》正确指出劳动是人的本质。但是,一方面《手稿》所讲劳动是脱离开一切社会关系的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一般过程,是人类劳动的最一般的抽象;另一方面,《手稿》中的劳动同时又是以人的本质为前提的,而人的本质又是一种抽象的、普遍的和理想化的人类本质。对人的本质的这种规定,从根本上说是本末倒置的,仍未跳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藩篱。  相似文献   

17.
要善“抠”     
“噢,通行证,我就拿。”——这是《列宁和卫兵》中列宁说的一句话。一位老师教学至此,在“噢”字上做了一番文章:师:这里的“噢”是什么意思?生:是列宁想起应该出示通行证。师:列宁不知道应该出示通行证吗?生:知道。师:列宁为什么不主动出示呢?生:因为他工作很多、很  相似文献   

18.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我党1942年延安整风时的重要学习文件。它是一篇复杂而又典型的议论文.从结构看,引论、本论、结论皆备而明显;从论证看,正反对比论证尤其突出,从语言看,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据此,本文的精讲导读可按以下顺序进行。一、读课文,列提纲,从结构中理解正反对比论证的反复性。提示:为了深刻地区别事物的本质,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观点,让好的显得更好,让坏的显得更坏,作者往往把两个矛盾的事物或二种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加以对照,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对比。革命导师列宁曾在《孟什维克的策略纲领》一文中,对如何对比的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必须  相似文献   

19.
在对列宁灌输论的追溯中,一般认为列宁在1902年《怎么办?》中系统阐发了灌输论,此后灌输论成为了无产阶级政党开展思想宣传和理论教育的理论基础。目前,教育领域逐步由反对生灌硬输的教育方式,发展成对涵盖灌输原则、灌输方式、灌输目的等内容的列宁灌输论全面质疑。质疑大致围绕着灌输论的本质内涵及其当代价值展开,包含“错译”“取代”“失效”“过时”等。回应上述质疑,应当立足于《怎么办?》原文内容和列宁灌输论本质意蕴,以探析“灌输”词意力证《怎么办?》灌输论提出的必然性,在阐释灌输论内涵中明确灌输主客体及其内在关联,证实灌输论对我国当代社会建设实践仍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艺术典型的共性是什么?我认为把共性的本质理解为阶级本质还是科学的.这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都是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明确地指出了艺术典型是阶级的代表,它们所体现出来的一般共性和本质乃是特定时代中一定阶级的思想倾向,一定阶级的本质.恩格斯在评论拉萨尔的《济金根》时,就清楚地表述了这一思想.他指出:“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纯粹的个人欲望中,而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43—344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