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强制评教造成学生消极评教、教师质疑评教、评教分数贬值等问题,并最终导致评教陷入困境。通过取消学生必须参加评教的限制,设置反映学生需求的评教指标,变一次性评教为周期性评教,改革评教监管机制,加强评教宣传引导等措施,构建学生自愿评教机制,是从根本上解决评教问题,使学生评教走出困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一般以为,智者的设教主要表现在“五时八教”的判教上。所谓“五时”,即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人教”则指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的“化法国教”和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的“化仪四教”。其实《摩诃止观》中的设教,并不专门体现为“五时八教”的判教思想,书中甚至也没有明确的“五时八教”的判教。《摩诃止观》的设教,主要是通过藏、通、别、圆四教的判析和贯穿于其中的止观施教的态度表现出来的。换句话说,智者的设教——即他的教育思想,正是他的判教(四教)和教行(止观施教)的统一。其中尤其是施教的内容,不仅体现了智者设教重行的特点,也反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者需要教教师如何去“教”,即教“教”,这是教师教育者的核心任务之一。教师教育者的教“教”是可能且可行的。在此基础上,教师教育者更需要以“教”定教的能为路径,以“教”之所需划定教的内容,以“学—教”的规律厘定教的方法,以“教”的效果重定教的行为,以此才能提升“教”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耿红卫 《辅导员》2011,(6):69-70
"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成了会考的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至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家事不教了,农艺不教了,工艺不教了,科学的实验不教了,所有课内课外的活动都不教了。所有教的只是书,只是要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  相似文献   

5.
解玲红,山西省稷山县大印象美术教育创始人之一。在创办画室之前,为了自己的孩子就和妹妹一起学习了黄发旺老师的不教而教的美术教育理念,经过学习,明白了不教而教理念对孩子成长的重大意义。教是为了不教,而不教也是一种教。不教是为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是为了激励和启发孩子敢于面对和独立去解决困难的决心,对于绘画,技法可以教,但是还要看怎么教。孩子的思维不能教,不能引导,只能启发和激励。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评教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评教结果的客观性,客观的评教结果才能真实地反映教师教学水平。文章针对地方高校制订了评教指标并进行了教学评价,对比分析了12名专业教师的评教结果以及同一学期教务处评教指标下的评教结果,结果表明:不同评教指标下评教结果具有较大差异。不同评教指标下的评教结果与往年4次的评教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所制订的评教指标下的评教结果具有更高的客观性,为地方高校评教指标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教"不可教,表现为:有些教师无需受教而会"教",甚至比受教的教师更会"教";大多数受教的教师确实会"教",但难说是受教的结果。"教"不可教,理由是:"教"是实践智慧,而能教的是理论知识;"教"基于"教育观念",而能教的是"关于教育的观念";"教"是"能力之知",而能教的是"命题性知识";"教"内含缄默知识,而能教的是显性知识;"教"是反思性实践,而能教的是技术性实践;"教"需要机智,而能教的是知识。"教"虽不可教,但却受其影响,可间接教育。"教"不可教,启示是:应采用广义的课程概念;应强化实践课程;应重建理论课程概念。  相似文献   

8.
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生在评教过程中存在评教行为偏差,主要表现为引致评教、恶意评教、随意评教和放弃评教.其直接原因在于高校在学生评教管理中的若干强制规定和院系对学生评教的不当引导;根本原因则是由学生评教定位偏差以及学生评教运作无关学生利益造成的.因此,高校需要科学定位学生评教,极力完善学生评教的制度设计,构建学生评教和学生利益紧密关联的基点,以便促成教师根据学生评教改进教学和服务学生、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这一根本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教 育 教 学 策 略 是 对 实 现 教 育 教 学 目 标 , 提 高教 育 教 学 质 量 有 支 持 作 用 的 规 则 、方 法 、技 巧 、程序 ,是 对 教 育 教 学 内 容 、方 法 、组 织 形 式 、评 价 等 的整 体 把 握 , 是 关 于 如 何 开 展 教 育 教 学 活 动 的 整 体思 路 与 办 法 , 是 从 教 育 教 学 目 标 到 结 果 的 中 介 环节 ,是 教 师 与 学 生 开 展 教 育 教 学 活 动 的 必 要 条 件 ,是 影 响 教 育 教 学 实 践 的 实 际 运 行 与 成 败 的 关 键 。本 文 试 图 以 改 进 “两 课” 教 育 教 学 策 略 为 切 入 点 ,探 究 提 高…  相似文献   

10.
"以学定教"就是学生先学,教师再教.教师如何教、教什么都取决于学生的"学".再在教师教的基础上,学生深化学习,真正达到"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会考的号令下了之后,中国传统教育界是展开了许多幕的滑稽的悲剧。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家事不教了,农艺不教了,工艺不教了,科学的实验不教了,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都不教  相似文献   

12.
不教什么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需要一种“教什么”与“不教什么”的选择眼光,但说“教什么”容易,说“不教什么”难.懂得哪些东西可以“不教”,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成功.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水平的提高,往往是以哪些东西可以“不教”、应该“不教”、必须“不教”才真正开始的.知道了“不教什么”,“教什么”才能突出,才有力量.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许多课文一教再教,常教常新,其中《庖丁解牛》的教学更是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3.
在学生评教中,学生的评教态度、评教能力及对评教体系的认同性直接影响评教结果的客观性。调查发现,上述三方面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评教结果的客观、真实与公正。为了提高大学生评教的客观度,应不断提高大学生对评教的认知水平与评教能力;同时,教学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对学生的评教指导,并不断优化评教的方式方法和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他教与自教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他教是自教的条件,自教是他教的结果;自教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价值,具有主体性、自觉性、终身性等鲜明特征。他教与自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成效性范畴,蕴涵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的特性。他教与自教范畴的运用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有彰显。  相似文献   

15.
融城现象给教育带来了多方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融教"的新问题。探析"融教"的涵义,分析"融教"的基础,针对目前"融教"思想缺失、"融教"进程缓慢、"融教"优势遗弃的现状,提出要端正"融教"观念、改善"融教"策略、调整"融教"布局、突出"融教"重点。重视"融教"的基础投入,挖掘"融教"的潜在功能,强化"融教"的保障体系,以"融教"促进"融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生评教和专家评教是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两大主要手段。与专家评教相比,学生评教虽然在人数统计方面具有优势,受人际关系干扰较小,并且是对教学全过程的评价,但是在评教态度、评教能力以及评教参照物的选择上却不如专家。因此,在学生评教管理工作中,既要通过改革提高学生自身的评教信度,又要设置合理的评分权重发挥专家评教对学生评教信度的弥补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校评教在我国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并已形成若干模式,但也出现诸多问题,如评教数据的真实性、评教标准、评教功能发挥等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认识层面未解决为何评、如何评、评什么等问题,实践层面未解决评教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问题。未来的高校评教趋势将会向外部评教与内部评教相结合,多元、多途评教与传统评教相结合,动态评教与静态评教相结合,引导式评教与管理性评教相结合等丰富多样的特点发展。同时,高校评教还需着力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建设,方能使评教工作真正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8.
有关"高校学生评教"专题的文献,主要领域有学生评教的涵义、学生评教的作用、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学生评教的结果、学生评教的局限性等六个方面。正确认识学生评教的现实意义,合理有效地开展学生评教工作,充分发挥学生评教的正向功能,有助于保证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教是为了不教",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听起来有点绕口,却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师当然要有所教,有所不教,教或不教其实是一位教师睿智的体现.那么该教些什么呢?怎样的教才是为了不教呢?最近,笔者有幸和其他同仁一起,走进了上海某  相似文献   

20.
"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成了会考的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至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家事不教了,农艺不教了,工艺不教了,科学的实验不教了,所有课内课外的活动都不教了.所有教的只是书,只是要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好玩吧,这就是中国之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