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但是。由于污染的蔓延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人们已在呼唤:“保护环境.救救地球!”幼儿是明天地球的主人.为了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幼儿环保教育,对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教育探索.将环保教育全面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给人类提出了挑战.也是生态伦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世界范围内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促进了生态认知的发展,使得生态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快速发展起来,保护我们有限的自然资源和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世界范围内涉及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人类必须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只有一个地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保护地球,势在必行”的思想感情渗透在五项叙事说明之中(人类拥有的地球美丽而渺小;地球上人类活动范围小;地球上资源有限;人类不能够居住在别的星球上;呼吁人类精心保护这唯一可赖以生存的星球),全文由题目贯穿,它虽是科普说明文,但耐读性强。“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一…  相似文献   

4.
(一)   人类的远祖曾是动物界的一员,这就注定了人与动物有着共同的渊源.可是,常以"自然界的主宰"自称的人类,在其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甚至剥夺了动物生存的权利.人与动物本应和谐相处的关系,变为"你进我退"、"有我难有你"的对峙关系,结果是大量野生动物还没来得及被人类认识,就从地球上消失了.……  相似文献   

5.
(一)   人类的远祖曾是动物界的一员,这就注定了人与动物有着共同的渊源.可是,常以"自然界的主宰"自称的人类,在其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甚至剥夺了动物生存的权利.人与动物本应和谐相处的关系,变为"你进我退"、"有我难有你"的对峙关系,结果是大量野生动物还没来得及被人类认识,就从地球上消失了.……  相似文献   

6.
地球的眼泪     
《小学生》2006,(4):20-21
谁都知道宇宙里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又是人类的惟一家园。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历史中,人类繁衍发展到今天,可今天的地球呢?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被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在遭受着严重的破坏;与人类休戚与共的动植物们正以惊人的速度灭绝……是谁毁坏了人类的家园?是人类自己。人类为了满足膨胀的私欲和贪心,竟毫不顾忌地砍伐森林、捕杀动物,向河流、海洋倾倒垃圾,致使一个生机勃勃的地球丧失了活力……地球在呻吟,地球未来的居民——所有的儿童,在遭受巨大的威胁。拯救地球才能拯救我们,这是人类面临的惟一选择,也是每一个地球居民惟一要寻找的自救道路,保护地球才能保护人类,这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已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迫切的行动。为了让地球晚衰老一天;为了让人类多生存一天;为了我们不生活在一个千疮百孔的被污染的地球上,携起手来为保护地球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相似文献   

7.
在初二自然科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危机,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人类的历史使命。随着现代产业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为了保护环境,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必须重视环境教育,普及环境知  相似文献   

8.
人类语言从无到有。从多到少,到最后可能走向统一,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一般是代表经济强势、文化强势的语言战胜代表经济弱势、文化弱势的语言。在人类语言竞争性发展中,英语未必是最后的胜利者,汉语也未必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对语言发展进行制度调适,必须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必须保障各个民族的语言权利。马克思主义主张各个民族的语言完全平等,反对强迫一个民族学习、使用另外一个民族的语言。中国现行外语教育制度将美利坚民族的语言置于全体中华民族儿女的必修必考之地位,使中华民族儿女在中国土地上的受教育权、职称晋升权等权利竟然受制于美利坚民族等其他民族的语言,这一制度值得反思,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9.
纵观历史,科技已成为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生产力。今后人类科技将从下面几个领域得到发展。1、黑夜变白天──人类新的经济增长声、科学试验证明,人类目前已有能力使黑夜变白天的童话成为现实。黑夜变白天后,人类自身的消费至少增加60~70%,物资消费问题将可解决;农产品可能成倍增为。,可解决膨胀人。的衣食问题;就业机会至少增加60%以上。到那时,一个经济发展列极限的国家”经济仍可增长60%以上,全球绿济可增长100%以上。2、水──不但保护,必须重新认识和利用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之源,也是地球上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支柱。…  相似文献   

10.
这几年,世界各地的人们普遍感觉到一年四季的气温总是偏高。冬天暖和,夏天更比以前热。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全球气候变暖”也叫“温室效应”,被列为本世纪十大环境问题之首,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地球的气候发生过显著的变化。一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在当前人类习以为常的状态。地球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后的地球将红外辐热线散发到空间的速率来决定的。从长期来看,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同地球及大气层向外散发的辐射能相平衡。而大气中的二氧…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出现是地球和生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然而,人类起源问题仍是科学界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之一。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人是从某种古猿进化来的,那么最早的人类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人类又是怎样从古猿中分化出来的?人类起源于何外?自楚雄州禄丰古猿和元谋古猿发现以来,人类起源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它们以丰富的材料让世界想念,滇中的楚雄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12.
人地关系与环境伦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全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和严峻挑战。我们要反恩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这是贯彻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人类是地球自然界的一部分.应当以尊重自然及其内在价值为基础来规范人类的实践活动,构建新时代的文明发展模式。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观在形成和社会功能上有密切的联系。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十分重视环境伦理的研究、教育和实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是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共同责任。环境伦理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涉及的应用领域很广,要重视地球系统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民和决策者的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3.
老子自然之道认为:人是万物之一,又是"域中四大"之一;"和"不仅是事物的创生方式和自然、理想的存在、发展状态,而且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人类的活动必须效法自然界的本性和规律,表现为"无为"和"啬""俭"等行为原则。从老子之道的角度来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二、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维护健全的生态系统,是创造物质文明的基础和前提;三、人与自然生态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关系,要求发展把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有机融合的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老子的这一思想,对于坚持科学发展现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球科学被定义为自然科学,迄今主要从自然的角度进行研究。但是,现在的地球是人类学的地球,是工业改变了的地球,需要有关于它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本文从地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视角,研究古代土地崇拜的地学文化以及现代人统治自然的地学文化。如今,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需要新的地学文化和人-地协调发展的地学文化。新的地学文化,是一种新的地学人文精神。它作为地学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指导地球科学的发展,引导和制约人类改变、利用和保护地球的活动,这是建设生态文明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山地在地球陆地地理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资源保障、流域环境保护源地、重要人居环境等作用,是重要的一类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综合体.由于高度差异,出现了自然的垂直分异,也影响到人类活动的高度差异,二者相互叠加,相互影响,构成了山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垂直分异、高度分层现象,形成了山地高梯度效应.因此,山地高梯度效应研究成为了山地人地关系优化的基础性、综合性研究,可以之指导合理利用山地自然条件、适应山地生态系统承载力、适度进行生产建设活动、构建和谐人居环境、科学进行资源管理、促进山地人地关系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环境危机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生的全球性环境危机,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态势。人们不得不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双重关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作者认为,从天地生相联系的角度来思考和调整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尤为重要。在考虑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同时,从社会制度层面来调整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以《说文》中与“天、地、人”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崇数、敬天、厚地、尊人、尚德等角度探讨了中国先民的全息意识,发现中国先民的三才全息意识具有丰富性、和谐性、系统性。一部天地人合一的历程其实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参通天地、以人为本的全息文化史。  相似文献   

18.
论《圣经》中人的存在——人与天地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作为一种存在,是一个永恒的哲学问题,其表征为天地人之关系,即人和上帝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从而构成十字架结构的关系,而其交叉点便是人与天地参。  相似文献   

19.
"地理学"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地理学的历史、体系及特性的分析,表明现代地理学的逻辑演化、发展趋势的同一性,即地理学必然朝着地理哲学与统一地理学的方向发展。同时对中西人地关系思想做了客观而科学的比较,从而对地理学的最基本的理论——人地关系论做了后现代学科的哲学内涵的概括。进而得出地理学的哲学含又是探讨地球表面诸现象的时空规律的科学。尤其对中西方的地理学的科学内涵给予科学的论征,并指明统一地理学必然是地理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从《旧约圣经.创世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上帝创造了世界的秩序。他不仅创造了世界万物,而且还创造了人类——唯一具有自由意志的理性的生物。人类这种潜伏的理性和自由意志由于夏娃偷吃了禁果而被激活,从而秩序被打破,人类获得了自由,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物种的人的区别显现了出来。个体的人要求唯利是图的自由,物种的人要求和谐合作的社会秩序。这种自由和秩序的矛盾使得人类依靠理性、利用符号为自己创造出了一个人文世界,体现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所有价值,并为实现自身管理,重建人文秩序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