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交际能力,但是对不同“能力”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还值得探讨。文章根据有关英语文献,对有关英语中各种“能力”概念的差异和共同性在译成中文的过程中不同的表示方法进行辨析。尽管在英语中competence、ability、capacity、capability等词汇具有某种程度不同的含义,但在多数中文文献中都被译为“能力”一词,没有显示出这些词汇意思上的差异。因此将这些词汇译为“能力”、“力”、“应对力”、“综合力”等不同的汉语词汇,并将proficieney和language译为“熟练程度”和“(语言)机能”,如与能力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则可将其译为“实力”和“(语言)才能”.  相似文献   

2.
互动语言教学法能够为学习者创造有意义的语境,从而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词汇语法、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及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互动语言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归结为1个"W"(Warm-up)和6个"R"(Reading,Responsive work,Role playing,Reward,Report,Revision).  相似文献   

3.
一、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及其特征 跨文化交际是一种交际行为,就交际的种类来看,可以是人际的交际,也可以是个人与公众间的交流.Brain Spitzberg[1]认为个体的交际能力体现于个体在特定场合中得体、有效的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交际双方共同点减少,差异增加,交际难度增加,影响有效交际的变量包括语言差异、文化差异、世界观、价值观等.Kim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做出更为具体的界定:跨文化交际能力足个体所具有的内在能力,能够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关键性问题,如文化差异、文化陌生感、文本化全体内部的态度,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压力等.Spitzberg 的定义从宏观上把握交际能力,交际能力体现在交际行为的"得体性"和"有效性"上,跨文化交际体现在交际场景,即"特定场合"中.对于西方学者而言,"有效性"(effectiveness)和"适应性"(appropriateness)是交际能力的两个中心概念.  相似文献   

4.
曹霞 《考试周刊》2013,(30):95-96
<正>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使用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过程中,许多中学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什么关系,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听说与读写脱节的问题,等等。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从理论上和实践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一、语言知识与运用语言的关系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侧重,实际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语言本质观。如果把语言看成一个知识性系统,那么掌握语言的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就成了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如果把语言看成一个交际系统,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前一种知识性系统语言观左右我国中学外语教学许多年,它的影响渗透到了语言教育的许多方面,是深远的。"聋哑病"和"高分低能症"均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是目前高职院校考核考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使用英语处理有关一般业务和涉外交际的基本能力一项考试,它涉及题材广泛,其中不乏一些基本的商务英语知识。它与普通英语有本质的区别,商务英语是在不同的商务场景中运用的,因而具有其自身的文体、语篇、语法特征和章法结构。英语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针对商务英语的专业词汇、固定模式的使用、用词正式规范、语言准确具体等特点进行教学,旨在帮助.高职学生顺利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学习中,人们经常会遇到表达否定意义的"不"字.学会使用适当的词汇表达这一含义,领会并掌握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有助于了解英语语言的多样性,并提高我们自如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贺州土瑶学生面临"三语" 困境和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背景下,以语用学理论为指导,从英语课堂教学的角度,在语音、词汇、语法和阅读教学等几方面探讨土瑶少数民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一项有关学习策略培养和英语阅读能力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测试等手段,对英语阅读策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测试成绩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阅读策略的培养有助于英语学习者阅读能力的提高;(2)不同的阅读策略对阅读能力的提高存在着差异;(3)语言学习策略的教学在提高阅读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探讨语言交际能力的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外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行"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口语测试"(简称TEP)的必要性及其对于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活动,证明在公外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实现培养学习者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从内涵、知识和深度层面对词汇能力进行了分析,并简要介绍了Bachman提出的语言能力模式,研究探讨了词汇能力与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指出词汇水平是语言能力的基础,词汇能力的发展与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相关,提高学生的英语词汇水平能够促进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