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伊祁山上陆续发现珍贵摩崖石刻。石刻作者集中在明末清初,重要为王余佑、李兴祖、邓鏻、林兰友等人。截止2012年8月,伊祁山上共发现古代摩崖石刻21处,其中王余佑题记1处,诗4首,李兴祖诗3首,邓鏻诗1首,兰友诗1首。文字内容与历史背景多与王余佑《五公山人集.法华岩记》相对应。  相似文献   

2.
河北保定伊祁山文化遗存以尧王庙、昭阳太子庵为主题,至清代初年,忽然有王余佑、李兴祖、僧一心等人的活动,新近发现诗刻多首,保留完好如初。王余佑为明末遗民,是最早起兵抗清的北方学者,新见诗刻多与《五公山人集》所载相互对应。2012年8月3日至7日,学者一行七人对此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3.
河北保定伊祁山文化遗存以尧王庙、昭阳太子庵为主题,至清代初年,忽然有王余佑、李兴祖、僧一心等人的活动,新近发现诗刻多首,保留完好如初。王余佑为明末遗民,是最早起兵抗清的北方学者,新见诗刻多与《五公山人集》所载相互对应。2012年8月3日至7日,学者一行七人对此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4.
李兴祖,清康熙年间任庆云知县、河间知府、山东盐运使,他不畏艰险,跋山涉水,十几次登伊祁山,在顺平的伊祁山上留下了不朽的摩崖诗篇。他生爱伊祁山,死后葬在伊祁山下,伊祁山是李兴祖心目中的丹丘。  相似文献   

5.
2012年8月4日到达保定的第一天上午,在宾馆稍稍休息后,齐树干先生就带着张京华老师、汤军、石强、崔凯、张翕和我六人登伊祁山。齐先生是顺平人,平时爱好登山,这次伊祁山上的石刻,便是他发现后拍照发布到博客,张老师才能得知。明清方志对伊祁山的记载较多。万历《保定府志》云:“伊祁山在完县西,尧母所居。”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朝阳岩的唐代纪咏诗,今存诗7首,韵文(铭)1首,其中半数出自摩崖石刻,迄今4首原石尚存,前人虽有著录校勘,仍有小误。兹据原石、原拓略加条次,以补艺文。  相似文献   

7.
正上游天柱在山东省东部莱州云峰山、太基山和平度天柱山、青州玲珑山上的摩崖石刻群,因刻石文字均与北魏郑道昭有关,因而亦称为《郑道昭摩崖石刻》。这批摩崖石刻,以天柱山《郑文公上碑》与云峰山《郑文公下碑》为基,以云峰山石刻《论经书诗》《观海童诗》,天柱山石刻《东堪石室铭》与太基山石刻《登太基诗》《仙坛铭告》为干,以数十篇摩崖题记为叶,构成了恢宏的摩崖石刻群。《郑文公  相似文献   

8.
饶锷《潮州西湖山志》收录宋、明摩崖石刻八十多处,其中宋代石刻“文革”前即已佚者有十二处。一九六五年抄录西湖山碑刻时,发现未收入《潮州西湖山志·石刻》者尚多,计宋刻十五处,元刻一处,明刻十七处,年代未详十四处,共四十七处,占被收碑刻过半,因集为《潮州西湖山志·石刻》补遗。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保存至今以摩崖造像和摩崖佛寺为主流的巴蜀摩崖石刻建筑,是石窟寺在中国发展的最后一个历程的重要实证,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的文化特征。文章从环境、空间、艺术、文化等角度,解读巴蜀摩崖石刻建筑的4种基本特征,指出了研究巴蜀摩崖石刻建筑的学术价值及其对现代建筑创作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永州市人民政府,永州市文物处,永州市零陵区文物管理所:
  新发现的拙岩摩崖石刻群,位于零陵区境内,湘水江畔,周边环境风景秀丽。拙岩石刻群形成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延续至清代同治、光绪时期,上限距今已有520年之久。我们经过实地考察,发现摩崖石刻共计32幅,属于较有规模的石刻景群。
  拙岩摩崖石刻群具有自身独具的特点:
  一、拙岩摩崖石刻群是最近新发现的重要文物资源。拙岩摩崖石刻群于今年1月由湖南科技学院国学研究所师生首次开始正式考察,首度予以学术研究,陆续发表学术成果。在此之前,学术界、文物界对此几乎没有任何正式的记录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海南古代摩崖石刻起源和发展情况以及根据生态地理分布的类型介绍,展示海南古代摩崖石刻种类丰富,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特色。通过对海南古代摩崖石刻的研究现状分析,探讨海南古代摩崖石刻研究的学术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仙字谭摩崖石刻位于距离漳州市区30公里华安县汰溪中游的峭壁上。此地清溪蜿蜒,峰峦起伏,怪石嶙峋,岩壁上有多组风格相近、枝法相似的石刻。个体最大的长75厘米、宽35厘米,小的长15厘米、宽9厘米,石刻共有50余个。总石刻面积200平方米,分布为5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巴蜀摩崖石刻建筑的实地调研、历史文献资料分析,指出巴蜀摩崖石刻建筑的场地设计技术、窟龛雕凿技术、摩崖建筑营造技术等基本特征,探讨了巴蜀摩崖石刻建筑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建筑文化内涵厦其对现代建筑创作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湖北丹江口市习家店发现一处摩崖石刻,从铭文内容考察,此地可能为一处明代兴建武当山建筑群所需石料的采石场。这一发现,为研究武当山建筑群的石料来源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由湖南科技学院张京华教授主编的《群玉丛书》三种,《湖南地方文献与摩崖石刻研究》、《零陵朝阳岩小史》、《零陵朝阳岩诗辑注》,2011年10月-12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6.
摩崖石刻是远古时代文字记事、石刻、造像的一种方式,也是体现当时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一种艺术行为。摩崖石刻的种类包括山崖石壁上所刻的图案、造像、书法或者岩画,在中国北朝时期开始盛行,以后一直延续到隋、唐以及宋、元、明、清及近代,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考古价值。摩崖石刻许多是依据描摹不同时期文化名人所题的书法艺术所刻,或体现天然之意趣,或体量巨大、气势恢弘,字体包括篆、隶、楷、行、草等;其他的摩崖石刻形式还包括石刻造像、石刻浮雕造像、岩画等,是对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文字、图形的一种记录形式,或者是一种具有原始图腾崇拜的礼仪,也成为现代社会研究当时社会历史、文化、艺术考古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对辽宁摩崖石刻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是对辽宁地区摩崖石刻古遗址的一种艺术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是对辽宁地区摩崖石刻古遗址文化、艺术、考古研究内容的丰富。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大量古代典籍和近现代文学作品被译成外文,广为流传,而集文学性与艺术性为一体、广泛存在于名胜古迹中的摩崖石刻却鲜有译文。因此,摩崖石刻虽是我国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却鲜为外国游客所知。本文以桂林摩崖石刻为例,探讨操控论视角下,摩崖石刻文本的选译原则和一般翻译策略,以期推动我国的摩崖石刻艺术“走出去”。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大黑沟中有一处摩崖石刻,有5行文字,能辨认的约35字,其中有"悬泉府主帅张思直"字样.大黑沟口东侧台地上有黄土夯筑的建筑物遗址.这处摩崖石刻并非人们率意而为,而是出于某种明确目的而专门镌刻的,镌刻时间约在唐代早期至吐蕃侵占瓜、沙二州之前.大黑沟一带在当时水草丰美,很可能是悬泉府的官营牧场.  相似文献   

19.
仙字谭摩崖石刻位于距离漳州市区30公里华安县汰溪中游的峭壁上。此地清溪蜿蜒,峰峦起伏,怪石嶙峋,岩壁上有多组风格相近、枝法相似的石刻。个体最大的长75厘米、宽35厘米,小的长15厘米、宽9厘米,石刻共有50余个。总石刻面积200平方米,分布为5处。  相似文献   

20.
旅游在外,对一些古迹术语的理解是有必要的,下面就试举几种常见术语。石刻凡在石制品上镌刻的文字、图案、人物等都属于石刻范畴,包括碑碣等石刻品。摩崖石刻在石壁上依势开凿的文字、诗句、佛像等。佛像也称"摩崖造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