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淑芬 《考试周刊》2013,(93):168-169
<正>我当高中数学老师已有20年,因为工作忙,往往忽视对女儿学习的监督,女儿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平平,对自己的要求不是很高,我也对女儿没有太高的要求,因为看到她也是很认真地学习,能督促的地方常说,可总觉得她不是个悟性高的孩子,所以要求不高,直到女儿上了高中,成了我的学生,我才开始以家长与老师的双重身份看待女儿的学习。第一个问题是树立她的学习信心。虽说女儿是个懂事的  相似文献   

2.
教女拍球     
女儿欢欢上幼儿园中班了。老师要求每位家长给孩子买一个皮球。我给女儿买了一个,而后每天晚上督促女儿拍球。刚开始时,女儿不会拍球,我教她练,但她总是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3.
梦芝 《家长》2013,(6):1-1
去年夏天,女儿顺利通过了小升初考试。按照女儿的志愿,她报考了一所全封闭式的寄宿学校。开学前好几个星期,我就看见她在纸上写写画画。我以为女儿只是玩儿,就没有当回事。 一天早晨,我上班前,女儿突然对我说:“妈妈,我想要100块钱。” 听了女儿的话,我一下子愣住了,这是女儿从未有过的要求。由于我不想让女儿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所以平日里,我最多也就给她10块钱。今天一张口就要100块钱,她究竟想做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泡完温泉后,我高兴地叫妻子与女儿一块到温泉池旁合影。不料,女儿拒绝了我的要求,说:"我不喜欢照相。"女儿是喜欢照相的,她"无情"地拒绝我的要求,显然是在闹情绪。女儿有这样一个坏毛病——大家正玩得高兴,不知怎的,她就会突然不高兴起  相似文献   

5.
女儿入幼儿园了。她很快地适应了那里,每天积极地要求去,她说她的老师喜欢她。“老师怎样喜欢你?”“老师发给我一朵小红花。你看,贴在我衣服上呢!”女儿欣喜地说。第二天我又问:“今天老师喜欢你了吗?”“喜欢。老师把我叫到她身边看她弹琴,我最喜欢看老师弹琴。”女儿模仿着弹琴的动作说。”第三天我问她:“今天老师喜欢你了吗?”“喜欢。老师把我画的画拿给小朋友们看。”无论哪一天问女儿,女儿都能说出老师喜欢的理由,我为女儿被老师喜欢而高兴。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女儿情绪低落,撅着嘴不愿上幼儿园。我问她怎么了,她说…  相似文献   

6.
我有一个9岁的女儿,她非常懂事,小小年纪就主动帮着干家务活,知道体谅父母。生活上从不提什么不合理的要求。我想,这也许归功于我对女儿从小进行的理财教育吧! 从女儿6岁起,我每周都给孩子零花钱,但我从不鼓励女儿乱花钱,而是要求她把零花钱的一部分放入自己的存钱罐,剩下的那部分,她才可以随意支配,我一般很少干涉。现在女儿的储蓄罐里已有了不扉的零花钱了,共458元,比起当年的我,简直就是一个大富翁了,女儿也很得意。  相似文献   

7.
冷月儿 《家长》2012,(4):18-19
橘子吃完了,再买就行了,比起能让女儿把缺失的一些品性找回来,这实在微不足道。能让女儿勇敢地迈出分享的一步,我备感欣慰。 女儿非常喜欢吃橘子。每天去学校前,她总会让我往她的书包里塞一个橘子。对于女儿的这个要求,我非常乐意去做,甚至每天接她放学时都要看看书包里是否已经没有橘子了。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一向喜欢吃橘子的女儿居然把我塞在她书包里的橘子又原封不动地带了回来,这着实让我感到惊奇。我问女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8.
女儿剃光头     
为了保证女儿的身体健康,我劝告女儿吃掉她极不喜欢吃的鱼,女儿问我是否能在她吃完鱼后答应她一个要求,我同意了,而女儿提出的这个要求却远远出乎我的意料……你的报纸还要看多久?妻子冲着我喊道,你能过来帮帮忙吗?让我们的女儿把这些鱼吃掉。我急忙放下手里的报纸,走到餐厅。一只盘子摔在地上,女儿莎拉看起来受到惊吓,眼泪顺着眼眶往外流。7岁的莎拉是个善良乖巧的孩子,比同龄的孩子懂事很多,但就是不爱吃饭,尤其是对不喜欢吃的东西坚决抵制。可作为医生的妻子非常注重儿童成长所需要  相似文献   

9.
淘猫妈 《家长》2008,(7):45-47
现在她对女儿的要求并不高,还总是对女儿说"你说真话没事,我知道你怕我生气,可是如果你说谎,妈妈会更生气"。可是说这话也没用,孩子还是对她说谎,她想知道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放风筝     
今天是双休日,上中班的女儿又要我给她买个风筝。前两年她看到小朋友放风筝时,就要我给她买一个,我总是说:“你还小,不会玩,等你长大了,爸爸再给你买。”今天,望着眼前已经长大的女儿,我不用再担心她跑路不小心会跌倒,我也不能再对她说,你还小这样的话了。女儿提出的这个要求并不高,我没有理由再让她失望。  相似文献   

11.
读书是一个人促进自我成长最有效的方法为了激发女儿的读书兴趣,我为她买了一大堆的书籍,可是她才翻了几页,便束之高阁了;为了营造读书的氛围,我天天晚上读书,把家务安排在女儿睡了以后,可我还是没能感染她;为了让女儿明白读书的益处,我给她讲了许多生动的故事,可是始终没能打动她。星期天,我们逛书店。女儿对一套“好孩子丛书”产生了兴趣,丛书共有12本,有奇趣自然的,有珍禽异兽的,有精彩童话的。这回我没有轻易满足女儿的要求。我跟女儿“约法三章”同意给她买一本,读得好,再买第二本。我去书店把那套书买了回来,藏在办公室抽屉里,晚上带…  相似文献   

12.
6岁的女儿下跳棋特棒,常常能下过我和他爸爸。因此,她常邀我们陪她下棋。 放暑假了,侄子、侄女来到了我们家,女儿又邀我和侄女与她下棋。第一盘棋女儿三下两下就赢了我们,她跳啊,笑啊,满屋子地喊着:“赢啦,赢啦,我是冠军,我是冠军,姐姐最后!”侄女也不甘示弱,要求再下一  相似文献   

13.
女儿12岁了,很任性,不懂事。我很发愁,但我们和公公婆婆住一起,往往没等我教育她,公公的不高兴已挂在了脸上。我替她挨骂行不行?公公此言一出,我是一脸苦笑。于是,女儿一天天懒散下去,成了我的一块心病。半年前,女儿在学校电脑上申请了QQ号,并领养了QQ宠物。起初她要求用  相似文献   

14.
“爸爸,我们班的苇苇看我得了三个红五星就不理我了,她还叫科科、楠楠不跟我玩。”女儿犯愁地向我诉苦。我清楚,女儿所说的那个苇苇不理她的原因是出于嫉妒心理。鉴于这种正常的心理活动,我便对女儿说:“苇苇不理你,你就主动地找她玩。你对她说,红五星是流动的,你苇苇只要努力,将来也能拿到三个四个甚至五个。”女儿照我说的去接近苇苇,开始苇苇还躲避,可没过一天就与女儿在一块玩起来。从女儿进入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女儿如何做人。对人尊重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我常告知女儿:“无论是你身边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或者周围的老师…  相似文献   

15.
快逮住爸爸     
走“碰”头女儿快两岁时,一个夏日的晚上,我们家人在学校操场上纳凉、游戏。我和女儿从相反的方向,围着篮球场上白色的边线绕圈玩儿。走着,走着,女儿和我就走了碰面。正当我转身要继续绕圈时,女儿却拉住我,并要求我蹲下。我以为她又想出什么新游戏,便依从了她,谁知她却用自己的头用力撞了一下我的头,然后边叫痛边转身就  相似文献   

16.
女儿3岁多,聪明活泼,人见人爱。我和先生平时特别注意教育方法,尤其注重培养她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一天中午,我带女儿参加同事孩子的生日聚会。她玩得很开心,还得到几件小玩具。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拿出玩具来。其中有一个陀螺,女儿特别感兴趣。她要求和我一起玩,规则是一人轮一次。每次她玩时,我都会说:"你转得真  相似文献   

17.
观点一教孩子学会放松,量力而行。我的女儿现在读初二,学习很用功,每天放学后,几乎就待在书房里不出来,分分秒秒都在学习,我们看着真是心疼啊!叫她休息休息,玩一下再学习,女儿总是不肯。我觉得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学习压力大,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女儿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太高了。俗话说:跳一跳,摘到桃。量力而行是制定目标的一条原则,这样就更能体验到成功。我和女儿商量,一起分析她的学习状况,根据各门功课成绩的优劣制定各自的目标,譬如她英语好一点,能考八九十分,我们要求她能保持就行了,数学差一点,就争取能提高几分。我跟女儿说,我们并不要求…  相似文献   

18.
许织云 《宁夏教育》2007,(7):154-154
曾经有一段时间,觉得女儿的东西放得很乱,没有条理。批评了几次,也只管当时,效果并不好。后来有一次到同事家去,同事给我们介绍她女儿的房间,不无自豪地说:“女儿单睡了。我给她准备了足够的存放玩具的空间,我要求她玩过的东西放回原处,我要培养她有条理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9.
单元测试前,女儿说要买一块手表, 我说如果她的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测试成绩都在95分以上才行。我的目的无非是想让女儿对这次考试更加重视,另外也让她知道,要得到一件东西有时并不那么容易,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当然我也相信, 女儿一定有能力做到。女儿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结果她这三科的测试成绩果然都超过了95分。  相似文献   

20.
女儿的故事     
我有一个女儿,一个调皮而又可爱的女孩子。记忆中的女儿似乎永远也不会长大,只是带给我的感觉是日渐的新奇和成熟,使人深感惊讶,看到女儿长大,我不但没有为自己的日渐衰老而悲哀,反而看到女儿日渐的鲜活而充满兴奋和快乐。有一天,女儿对我说:“妈妈,你可以陪我看会儿电视吗?”语气中充满渴望,女儿从来不对我提要求,即使有什么想法也都是找她爸爸讲,而她的父亲似乎也从来没有对女儿说“不”的习惯。可是女儿突然对我说出这个企求,使我颇有受宠若惊的感觉。电视里播送的正巧是一部关于小孩子学习的故事,屏幕上的母亲正在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否则就不可想象后果。”没想到,女儿突然说:“妈妈,这个人很像你嘞!”我此时方明白女儿为何要我陪她看电视,因为她想借电视中孩子的口说出她心里的想法,她嫌我啰嗦,又不敢直接说出来。女儿长大了,她竟然懂得说话婉转,我心里没有一点对女儿的懊恼,反而为女儿的长大而暗暗高兴,因为在这个社会里不学会说话艺术,吃亏的情况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出现了,而且其后果是防不胜防,即使到后来赶紧补救都来不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