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久前,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为检阅60年中短篇报告文学的创作成果,特别举办了新中国六十年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评选活动,借以展示报告文学的创作收获,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11月20日,在中央歌剧院举行的“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上,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颁发了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奖、诗歌奖、散文杂文奖、文学理论评论奖、文学翻译奖共七类奖项,蒋巍等七位作家分别作为各奖项代表发表了堪称“天花板”的获奖感言。兹撷取其中精彩片段并略加点评,以期对同学们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正作家档案何建明,生于1 9 5 6年,江苏苏州人。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2 0 1 2年6月3 0日当选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新时期最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之一。七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其中三获鲁迅文学奖、三获正泰杯报告文学奖、四获徐迟报告文学奖,五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相似文献   

4.
章罗生的论著《中国报告文学新论--从新时期到新世纪》采用复式的叙述结构、史论融合的表达方式,概括了中国报告文学“从冲突到融合”、“从两极到中介”、“从一体到多元”的发展脉络,提出了报告文学文体性质的“新五性”以及“审美文化复合体”的新评价。针对中国百年文学史重虚构而轻纪实的不公状况,论著重视“报告文学学”的建立,以呼吁百年文学史的“重写”。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对于中国报告文学而言具有特殊“创世”意味。经由“左联”努力,此期完成了“报告文学”的概念引进、边界框定、主题阐释和三大具有“原型”特征的递进式文本创作路径。鲁迅的介入,尤使30年代报告文学写作拥有了某种“神话”色彩。从总体生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上看,30年代“报告”思维更多地表达了报告文学的原始生命情态和更趋本真的价值追求,因而创造性地开启了我国报告文学的话语方式和表现范围,推动了此后报告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刘锡庆教授是“新时期具有贯穿性和重要贡献的散文评论家”。他自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以来,一直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尤以散文、报告文学研究见长(2001年曾被中国作家协会聘为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评选委员会委员),另外,他对基础写作学、写作文体学也深有研究,“对中国现代写作学的奠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龙年伊始,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在北京举行“首届全国报告文学理论批评奖”颁奖大会,我刊学术委员会委员、《报告文学研究》栏目主持人、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尹均生的专著《国际报告文学的源起与发展》荣获优秀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民、原中宣部副部长龚兴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周明等出席颁奖大会。  相似文献   

8.
新书消息     
本刊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尹均生最新学术专著《国际报告文学的源起与发展》已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分“欧美报告文学的源起与发展”,“中国报告文学的源起与发展”,“报告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三大板块,50余万字。对一百年来国际报告文学的源起与发展进行了经纬互补的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9.
<正>【主持人语】新的世纪,从中国报告文学的稳中有进,到美国非虚构写作的流行,以及德国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奖的设立,都表明了这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的时代文体,值得学界对这一文体作深入的探讨。本期推出报告文学研究专栏,表示了我们对报告文学文体发展和理论批评的关注。这里刊发5篇论文。作者大多为活跃于报告文学评论界的评论家,论文的选题大多关涉报告文学创作和批评的重要存在。报告文学的理论批评既要守本,维护文体非虚构的写实伦理,强调去虚构是报告文学文体的底线和原则;又要吸纳提炼报告文学新  相似文献   

10.
斯诺的报告文学《红星照耀中国》和《为亚洲而战》在对事实信息和意见信息进行表达时,把握“客观公正”、“正义”的报道原则以实现其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作品中对尚处旧中国“腹中”的新中国的报道,则是通过对儿童、少年及某些特殊人物的“童年时代”的叙述,鲜明地体现了“客观公正”、“正义”的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11.
报告文学失去轰动效应已久,怎样振兴报告文学,本文汇总了若干篇对八十年代生产过轰动效应的报告文学作品进行解析的文章的观点,从文本解读、理论探析两个方面详尽地分析了报告文学产生轰动效应的诸多因素.最后总结出了几条带有普通性的规律作为启示,以期对报告文学创作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合适的想象不会给报告文学的真实性造成伤害.报告文学叙事的眼光明显不同于新闻叙事和历史叙事,主要表现为:一,对人物性格的关注;二,对场景、细节及人物话语的兴趣.报告文学的真实不同于自然的真实,它离不开人的理解,离不开主观的想象和建构.  相似文献   

13.
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于2006年8月8日~11日在呼和浩特市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主办,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承办。归纳起来,本次年会的成果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于当前报告文学创作现状的分析;二是对于创建报告文学独立的话语方式及理论体系的思考;三是关于报告文学边缘化与中心化问题的论争;四是对于报告文学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责任承担的期待。  相似文献   

14.
报告文学是“行走的文学”。调查采访是报告文学写作十分重要的环节,其基本理论与方法主要来源有三种:新闻学的采访理论与方法;社会学的“田野调查”理论与方法;文学的生活积累与体验论。报告文学的采访和调查与新闻采访、田野调查,因各自的目的差异、文本规范要求的不同,呈现出的相对特点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的报告文学,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又在市场化的进程中艰难前行,因此,检视当前报告文学的现实境遇,认识和探寻报告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困境及应对措施,就成为理论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期学中,作为边缘体的报告学的写作始终处在新变之中,但随着体意识的强化,作为学的“一族”,其本身也有着某些相对稳定的“积淀”因素。从新时期报告学在内容上表现出的理性化思维、社会学意识、学术化倾向,对报告学写作主潮形成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学理性思考,从一个角度对新时期报告学给予了界定。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的报告文学基本形成三大模块,即根据地报告文学、国统区报告文学和孤岛报告文学。全面叙写了国统区抗战报告文学,重点介绍了范长江、子岗、芜言、蒋经国等人的作品,并专节书写了长期被人遗忘的胡兰畦和她的报告文学佳作。同时回顾了日寇的狂轰滥炸,使中国所有城市几乎都不能幸免,并由此产生的一批报道各个城市被炸情景的报告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我国报告学有长足发展,但优秀之作不多。这与报告学作缺乏独立的思想意识有一定的关系。本通过美国优秀报告学作品,从学性、政论性、献性三方面,分析了美国报告学作家的独立思想意识传统,以期对我国报告学的创作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报告文学脱胎于散文,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处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性体裁。报告文学的特性是其真实性、新闻性与文学性。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所在,文学性是其对现实的艺术性反映。二者既有内在的统一性,但又有各自的实质与内涵,共同建构起报告文学的总体骨架和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立足于社会生活事实真实基础上的文学样式,报告文学承载着厚重的社会内容,而且已经通过大量优秀的作品对社会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但比之上世纪末的繁荣局面,目前报告文学在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里还有很大的不足,这既有作者创作方面的原因,也有着社会环境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