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高等教育投资是经济投资的一部分,属于人力投资.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高等教育投资的成本应该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建立合理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必须考虑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高等教育成本构成、高等教育成本的控制、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原则等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根据市场经济谁收益谁付款的基本原则,民办高等教育的受益者众多,包括政府、受教育者个人和家庭、纳税人或工商企业及民办高校自身等。因此上述几个方面则构成了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如何有效地实现民办高等教育成本的合理分担,本文对各分担主体的分担途径、措施、方式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作了简要论述,以期最大程度地实现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合理分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生均教育成本不断提高,而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有限性,制约了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已成为必然.根据"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政府、学生及家长、社会与企业应成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在各分担主体中,政府、学生及家长应分担主要份额,社会与企业是补充,但应为学生及家长分担份额设置一个合理的限度.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是指高等教育成本一部分由国家、社会承担,一部分由受教育者个人承担,但并非所有的教育成本均需进行分担,需要由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进行分担的成本应该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直接共同发生的成本,如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固定资产折旧及维修费等。在当前形势下,进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有其必要性。首先,从目前来看,高等教育还不是纯公共产品。接受高等教育会给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带来一定的收益,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理念,受教育者应该承担一定比例的教育成本。其次,进行成本分担有益于某种意义上的公平…  相似文献   

5.
中外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历史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需求的增长和教育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在进一步扩大。为合理解决这一矛盾,世界各国都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依照“教育公平”和“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纷纷探索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的办法,合理分担教育成本,以解决教育经费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较城市家庭而言具有相对成本较高、风险概率较大、物质与精神回报较少等特点,突显出中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公平性的缺失。实现对中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公平性的途径或策略是:既坚持成本分担原则和利益获得原则拓展国家和社会高等教育投资空间,又按照能力支付原则筹措高等教育经费;建立有利于大学生充分就业的政策体系,搭建顺畅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降低大学生职业搜寻成本;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从而保障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结果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7.
个人高等教育需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高等教育需求旺盛可以不断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通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并不断激发这种需求。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却不利于这种需求的发展。一、教育成本偏高而教育收益率偏低。本着谁收益谁负担的原则,实现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和补偿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如果个人分担的教育成本超出了个人所能承担的范围,或者成本分担的比例过高,都会打击个人高等教育需求的积极性。有人曾估算,我国目前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总成本消耗大概是14000元,而目前公有民办…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各国因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不同而确定不同的成本分担比例,而且有的国家实行免费的高等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分担比例较高,已经接近边界值,不应再提高,应借鉴澳大利亚DRG疾病分类组投资模式,确立高等教育成本的合理分担标准,改革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方法。  相似文献   

9.
徐祯霞 《考试周刊》2014,(68):157-157
本文就研究生收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以成本分担理论为切入点,对研究生收费问题从研究生教育属性、"谁收益,谁投资"原则与教育公平原则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0.
论民办高等教育成本的政府分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提出了民办高等教育成本政府分担的概念,并从理论、法律、现实三个角度论证政府为什么要分担民办高等教育的成本,驳斥了“支持而不能分担”的反论,还初步探讨了民办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的内涵、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政府分担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应实行能力支付基础上的受益结构原则,以及选择质量、效率、公平原则相结合的适宜分担形式。  相似文献   

11.
张扬 《教师》2015,(5):8-9
高校收费问题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合理性的分析大多是用“谁受益谁付费原则”、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和高等教育的产品属性来解释.本文在概述博弈论的基础上,尝试用博弈论来分析普通高校收费制度的历史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自约翰·斯通(John stone)提出的"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以及"谁受益谁付费"原则引入中国以来,大学收费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并被人戏谑成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新"三座大山"之一.本文将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论证我国现阶段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必要性,分析实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补偿机制对社会教育公平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为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不足问题提供了可行性。但是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中存在着政府投入不足、家庭分担比例过高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政府投资、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合理分配个人及其家庭的教育成本比例、引进市场机制等措施,优化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建立一种全社会共同合理补偿高等教育成本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提出了民办高校办学成本政府分担的概念,并从理论、现实、法律三个角度论证政府为什么要分担民办高校的办学成本,驳斥了"支持而不能分担"的反论。初步探讨了民办高等教育成本、收益的内涵,分析了政府分担民办高校办学成本应实行能力支付基础上的受益结构原则,以及选择效率、质量、公平原则相结合的分担形式。  相似文献   

15.
石翎炜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1):75-77,79,93
尝试从受益原则的角度对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效率进行分析,希望能找出合理进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思路,减少不合理的成本分担带来的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高等教育大众化给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是应对高等教育由于大众化取向所带来的办学资源短缺矛盾的必然选择。按照“利益获得”和“能力支付”原则构建国家、社会、个人结构合理的成本分担新体系,是当前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和补偿机制优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就发展趋势而言,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都经历了从英才培养阶段到大众培养阶段的转变,与之相适应,高等教育投资理论与资源配置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由精英培养阶段向大众培养阶段的转变过程中,高等教育投资体制也必然随之转型。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应根据“成本分担”,“利益获得”,“能力支付”等原则,选择主要由政府投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分担模式,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成本分担理论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费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其费用的分担应根据成本分担理论的利益获得原则和能力支付原则。我国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受教育者及其家庭是主要的利益获得者,理应为高等教育付费。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我国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受教育者应共同、合理分担高等教育费用。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成本指的是社会直接成本。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理论依据是:1.利益与能力原则;2.人力资本理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现实依据是:1.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2.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为受教育个人(家庭)补偿高等教育成本提供了经济保证;3.高等教育受益各方对高等教育成本进行分担与补偿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调节机制虽已初步形成,但调节功能明显乏力,主要表现在投资不足、引资渠道不畅、成本意识不强和价格标准单一等方面。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调节机制乏力现象分析,认为乏力的主要原因:一是高等教育的国家行政垄断,造成价格机制在调节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比例上缺乏活力;二是高等教育信息市场的缺乏管理,造成信息不通畅,调节不及时,造成了调节机制的不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制调节机制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