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当您离开孩子的时候,孩子大哭起来,这是很正常的。事实上,离开父母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在出生后的最初六个月里,他不知道自己和父母是什么关系,也不知道自己和保姆是什么关系,所以谁想抱他都可以,谁给他提供食物都无所谓。然而,六个月大之后,孩子就开始一个一个辨认身边的人,对父母和保姆产生强烈的感情。他还开始有了“目标定位”的概念,当父母离开房间时,他会记着这件事,并且思考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实际上,孩子在和父母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是一种积极的迹象,这意味着他依恋父母。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比…  相似文献   

2.
马上要过年了,最让父母担心的,大概是带着孩子去做客时,孩子会出现各种让人尴尬的意外表现了吧?!这些做客问题并非空穴来风,父母通过排查原因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春节就要到了,虽然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我们不会进行大型聚会,但亲友之间的走访还是免不了的。然而,总有些孩子在这种场合会让父母头大:他们或者对亲友的热情接待毫无表情,甚至还能被吓哭;或者在亲友面前上蹿下跳地表演"人来疯";还有的是喜欢当着亲友的面跟爸爸妈妈提一些平时不被满足的要求,让爸爸妈妈拒绝不得……以至于很多时候,本该团团圆圆的场景。  相似文献   

3.
正马上要过年了,最让父母担心的,大概是带着孩子去做客时,孩子会出现各种让人尴尬的意外表现了吧?!这些做客问题并非空穴来风,父母通过排查原因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春节就要到了,虽然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我们不会进行大型聚会,但亲友之间的走访还是免不了的。然而,总有些孩子在这种场合会让父母头大:他们或者对亲友的热情接待毫无表情,甚至还能被吓哭;或者在亲友面前上蹿下跳地表演"人来疯";还有的是喜欢当着亲友的面跟爸爸妈妈提一些平时不被满足的要求,让爸爸妈妈拒绝不得……以至于很多时候,本该团团圆圆的场景,  相似文献   

4.
儿子要当值日生,在全班小朋友面前播天气预报。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大概从儿子2岁开始,我就比较纠结,因为他时常表现出敏感、害羞与胆小。一方面,自己的孩子就算不完美,我也会视如珍宝,但另一方面,在某些场合,难免有为人父母的虚荣与尴尬。  相似文献   

5.
快到上学年龄的孩子,会意识到说谎是解决问题或者逃避惩罚的一个好办法。六岁的孩子已经知道如果告诉老师他的家庭作业被狗吃掉了,那老师肯定不相信,但是,如果他说"我病了,所以没有做作业",那也许能够蒙混过关。毋庸置疑,你的孩子肯定会不断挺高他的欺骗技能,试探他欺骗的限度有多大。这个时候,父母的"杀手锏"就是不能让孩子因为说了谎、解决了问题就任他洋洋得意地逃脱掉。而且,父母向孩子灌输诚实美德的时候,最好要以身作刚,在孩子面前,尽可能地自己先做到诚实,不说谎。另外,也要让孩子知道人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如果孩子针对有没有刷牙的话题而说谎,那么父母可以提醒他赶紧去刷牙,并且以后多多检查和监督他。慢慢地,孩子就不会因为刷牙问题而说谎了。反过来,如果父母因为这些无关痛痒的谎言而把孩子痛斥一番,甚至惩罚他,那么,父母的这些做法就能促使孩子变成一个更棒的谎言大师了。因  相似文献   

6.
父母与孩子共同构成了一个家庭。父母是家长,所以,一说到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们的事。其实,孩子不只是生活在父母中间,他还有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叔、舅、姑、姨等长辈,而且常常会在较长的时间内跟这些长辈在一起。他还会接触到父母的朋友,看到大人们的聚会,听到他们的谈话。这些近距离的亲密的人际来往,对于幼小而敏感的孩子,也是一种深深的潜移默化。可见,一个家庭应当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家庭教育中一个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人们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善待他人、和睦相处的具体体现。有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正>每次回国,我都很容易看到以下的情景:年轻的父母带着四五岁的孩子出来聚会,孩子完全不理会在场的人,到处乱跑,大声喧哗,父母都会对我讪讪一笑:"我们现在也学欧美国家,让孩子自由发展,少点规矩,多点个性!"有的孩子已经十三四岁了,在聚会场合,父母还要督促他们问候其他人。孩子完全不融入聚会的活动,自己在一旁玩手机,父母此时也会说:  相似文献   

8.
2040年的职业环境将从信息时代转向概念时代,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涯教育呢?从规划到创造有的父母会为孩子计划好他的未来,在所有需要做最重要决定的时候不让孩子自己做,但当他真正面临职业变化的时候,父母不懂,而他一次都没有做过选择,该怎么办?所以在今天,一个真正比较恰当的人生态度,是适应比规划更重要,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定一个  相似文献   

9.
孩子上初中了,功课难度加深,以我们的水平已经没办法给他辅导了。孩子竟然有点瞧不起我们,和他讨论问题的时候,他经常显得很不耐烦,说我们不懂,要不就表现出不屑,我们感觉到他与父母的距离在逐渐拉大。我们该怎么办?湖南衡阳王博许多家长常常提到自打孩子上初中以来就开始瞧不起家长,终日一言不发,回答家长的提问也总是极不耐烦,再追问下去,孩子就以沉默表示对抗。这里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孩子长大了,希望自己独立;另一方面则是家长的“双重人格”造成的。望子成龙,人之常情,可是别忽略了榜样的作用。内心贪图安逸的家长,常常被孩子诘问“:您还…  相似文献   

10.
以前朋友间聚会,父母一句话,转天全家老小就出现了。不知什么时候,父母开始犹豫,先是要征求孩子的意见,然后看看孩子的安排,即使就是为了孩子搞的聚会,也要看他喜欢否。局外人一定会问怎么回事,回答常常是:“等你的孩子大了,就知道了。”孩子大?多大?一般我们讲的是孩子的少年期转入青春期,从初中升入高中阶段。似乎这个时期的孩子,自身像一个雷达,随时可以测试出任何使导航中的父母失控的最有效方式。对于父母,这是一段最伤心、最难以忍受的时期,就如美国一位教授所描绘的:父母最爱干净,而孩子却一定要把自己的房间搞得…  相似文献   

11.
守望的天使     
“子欲养而亲不在”,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守望的天使,只是我们大部分人都要等到自己成了别人的天使之后才明白,原来我们的父母一直在守护着我们,可是这时候我们的守护天使已经老了或死了。三毛这篇文章可看作是散文也可以看作是小说,虽说讲述的是父母的故事,但通篇没有一处高歌厚扬的字眼,其感动人之处在于这些文字背后隐藏的亲情,正是因为我们的忽略和不经意,以为父母的爱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所以有一天当我们失去了这种爱的时候才会追悔莫及、痛不欲生。小汤米太小,认为父母的爱是嗦,但当有一天他失去了这些嗦之后或等到他的孩子出生后,他就会明白父母正是自己的天使,而这时候的汤米也变成了自己孩子的天使。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轮回,所以才会永生!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教学中,我偶尔会遇到"双重人格现象"。所谓双重人格,指人格的主观状态与客观状态的不一致性及其表现特征,它是人格的一种分裂和异化状态。我发现,当前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灵深处都具有双重人格,他们的言行因人、因时、因事而不同,在校表现与在家表现不同,有人监督时和没人监督时两个样,熟人面前的状态与生人面前的状态有很大差异,有时甚至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13.
父母对孩子信任上存在问题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张:前不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了个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结论:孩子对父母最大的希望是父母信任自己。这反映出很多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不够信任。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从何而来呢?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中小学生这个时期,信任与不被信任呈现出非常突出的矛盾。我认为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父母什么事情都要包办代替,越包办代替就越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就越不信任孩子。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孩子哪怕是拿个碗、出去打个醋他都不放心。孩子交友他就更不放心,干涉特别多,会问:这个人学习好不…  相似文献   

14.
一、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健康成长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所以,给孩子创造-个良好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一定要亲自管理自己的孩子,不要拿忙当借口,在有条件自己带孩子的时候就不要推给自己是父母,在自己父母有条件带孩子的时候就不要让孩子住寄宿学校.一方面,不要迷信高收费的学校,高收费并不代表有高质量的管理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处在发育阶段的孩子,他们特别需要父母给他的亲情,这种感情的需要是爷爷奶奶、老师同学所不能给予的.  相似文献   

15.
如果向已经做了父母的人问上一句:您爱自己的孩子吗?或许大家都认为这是多此一问。但是在笔者看来,“爱孩子”和“会爱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爱孩子”是一种连老母鸡都会的本能,而“会爱孩子”则是时代对现代父母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既要让他成人又得让他成才。所以,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应该只是给予孩子爱,更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爱。一、爱孩子,要给他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美国的教育家黛安·E·帕普利和萨利·W·奥尔兹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生活…  相似文献   

16.
孩子发“人来疯”是指家里来了客人时孩子故意在客人面前闹来闹去,或给父母提出各种要求,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发“人来疯”呢?一是为了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吸引大家的注意有些孩子发“人来疯”是因为客人来了,父母只顾与客人谈话,把他放在一边,孩子当然会不高兴,为了吸引家长和客人对自己的注意,他就有可能故意做出许多行为,以显示自己的本领和存在。二是因为客人在时提出一些要求,父母不好拒绝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管教过严,当家里来了客人,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会比平常温和些,也不轻易当着客人的面训斥孩子。这样,孩子就觉得特别“自由”了,得意志…  相似文献   

17.
可以说,每一个父母都深切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孩子是在充满家庭爱意的环境里感受着父母和家人爱的温暖,积累着爱的图式,也模仿着爱的行为。儿子今年才1岁,吃饭时常常会把小匙举到我的面前,非常亲切地要喂我吃;他吃饼干的时候,也要捏下一小块,硬塞到我嘴里,或他爸爸  相似文献   

18.
每个孩子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攻击性行为。例如,2~5岁的孩子看到自己的食物或玩具被人拿走时,会生气地恐吓对方,表现出愤怒的表情和挑战的姿势,如果对方不理会,他就会冲过去攻击对方。虽然每个孩子都有攻击性行为,可有的孩子攻击行为多,攻击方式激烈;有的孩子攻击行为少,甚至在受到别人攻击时也不还手。这些差别是孩子不同的生活经历造成的。如果一个孩子抢另一个孩子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5岁的棋棋越来越令父母担忧了,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家里,一有客人来访,马上躲进自己的房间。即使在幼儿园里,棋棋也是一个人坐在某个角落,老师让他去做游戏,他也不肯动一动。像棋棋这样的表现,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退缩行为,多发生在5 ̄7岁的孩子身上。这类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社交场合因感到陌生、害怕而极力逃避。他们像棋棋那样,性格孤僻,从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更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尤其怕见陌生人,但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与父母等熟悉的人在一起时,还是能高高兴兴地谈笑与玩耍的。需要提醒父母注意的是,正常的孩子如果突然到了一…  相似文献   

20.
《人生十六七》2013,(1):18-19
我们都想成为好父母,但是很多时候任凭我们怎么努力,孩子好像总是不太“领情”。我们的问题出在哪儿?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成为好父母真的有秘诀么?秘密1:家庭时光优先一 父母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落在别人的后面,所以一个孩子的日程可能比他们的父母还满.音乐班、美术班、形体班……孩子变成了课程的奴隶,父母变成了孩子的奴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