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公共图书馆治理的概念进行界定,提出公共图书馆治理的目标,即以"图书馆权利"观念为核心,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图书馆权利.在系统研究图书馆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导出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治理模式应为"政府领导、多元参与建设、理事会管理、社会协同"的公共治理模式.总分馆体系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模式之一,应从管理体制、人员、经费、设置要求、建设标准等九个方面构建总分馆建设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周明 《图书馆界》2011,(3):37-39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不但是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最佳模式之一,还是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讲述总分馆的概念,归纳总结了我国总分馆建设的主要模式,并尝试从节约经费和建设模式两方面入手对南宁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方式多种多样,总分馆制作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种模式,已在一些地区公共图书馆得以实施。在阐述我国地区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苏州市吴江图书馆积极落实《公共图书馆法》,建立符合吴江实际的总分馆体系,形成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吴江方案,对总分馆制的建设优势和实践特色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公共图书馆法》中提出要建立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对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从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视角出发,提出了馆员队伍建设策略,即增加编制,构建全覆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招募馆长,为"三支一扶"人才提供展示才华的实践平台;志愿服务,作为总分馆体系下人力资源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县区级图书馆是我国区域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阵地,也是承上启下、把握总分馆建设目标和区域共建共享总体方向,带动区域图书馆业务体系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加强县区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对提高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提升公民文化素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松岗街道分馆为例,就总分馆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场地、人员、宣传方面等问题进行研究,以完善总分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论文通过对印度“公共图书馆运动”五个阶段的梳理,了解印度总分馆体系的大体发展历程;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和罗易图书馆基金的设立是推动印度总分馆发展的两个推动因素;按照经费来源,印度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系统有四种形式.以德里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为例分析印度总分馆体系,启示三点:加紧图书馆法的颁布,确定建设主体;大力发展基层图书馆;鼓励民间力量加入图书馆建设.  相似文献   

8.
论文借鉴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发展模式及特点,针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几种总分馆管理模式,提出适合哈尔滨市图书馆实施总分馆制的选择策略,旨在促进哈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健康实施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主题图书馆建设中的若干问题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题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新时代的产物,从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提升到高品质的文化需求;从解决普遍均等服务的普通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到解决专门服务的公共主题图书馆,主题图书馆的功能价值在不断彰显。目前主题图书馆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应当重点解决。今后,主题图书馆要走体系化发展道路和文旅融合发展道路;要加强主题资源建设,发展"主题+"模式;要将主题图书馆纳入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之中,在公共图书馆"十四五"规划中重点发展。要优化主题图书馆的科学布局,形成主题图书馆总分馆体系,让更多的地方、更多的市民享受到就近的主题图书馆服务。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难点,论文阐述中西部县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基本原则,探析其构建模式,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促进中西部地区县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构建全覆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顾烨青 《图书馆》2007,(6):1-6,12
在公共治理理论视野下审视政府公共图书馆的效率低下,民营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并存的局面,对我国图书馆管理体制的创新具有重要启示。治理的要义就是要采用各种方式将自治机制融合到政府公共图书馆以提高效率,并与民营图书馆和谐共处。通过阅读《图书馆治理的比较制度分析》等文献,本文进一步指出凸显民主,强调自治是贯穿中国图书馆管理体制创新和理念创新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2.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地政府按照普遍均等服务原则在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基本形成了全国行政区划全覆盖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但是,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尤其是县以下基层图书馆的建设是最为薄弱的环节。加快公共图书馆建设,除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投入外,还应不断创新公共图书馆建设模式,以期尽早实现普遍均等服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由政府主导区域性数字图书馆项目要服务地方经济,面向产业的需求,引入适度市场化运营机制,遵循项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重视产业用户在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正确处理好政府、承担单位、工作人员在建设与运营中的关系与角色定位。公益服务为主,同时要在不损害公众正常利益的情况下,积极寻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增长点,为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获得公众的支持,进而获得政府的支持,同时补充其可持续发展中的运营经费。  相似文献   

14.
公共图书馆与政府信息公开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给公共图书馆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国外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有多样化的形式和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应是对政府信息进行科学组织、加工整合、深度揭示,以方便利用;创新服务方式方法;积极介入当地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指南、索引、摘要的编制工作。急需建立政府信息及时、完整进入公共图书馆的制度保障;落实各级政府为公共图书馆开展政府信息服务提供必要保障的规定。参考文献24。  相似文献   

15.
公共图书馆建设主体:概念、类型与设置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团体或个人都可以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其中政府是主要建设主体。建设主体的本质是责任主体。对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负有责任的政府,无论是中央政府、省级政府还是其他地方政府,都可以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并不是清一色的地方政府,有独立建设主体和联合建设主体、主要建设主体和支持性建设主体、法定建设主体和非法定建设主体之分。设置建设主体应该遵循依法设置原则、责任与能力对等原则和因地制宜的多样化原则。  相似文献   

16.
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旨在更好地实现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和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其网络化治理是保障服务供给、形成制度规范、优化运作程序、实现技术应用的迫切要求,必须明确政府机构、企业单位、第三部门与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各自的功能定位,建立集信任、协调、互动、整合于一体的实现机制,遵循确定目标一致的战略方案、打造信息共享的管理平台、提升政府部门的治理能力、完善高效运转的监管体系等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保障是指行使社会管理权的政府为保障所有公民的图书馆权利所进行的制度化安排,是公民信息保障、教育保障、文化保障的重要构成。政府的性质和公共职能决定了政府是图书馆保障的责任主体,应该承担建立图书馆保障体系、保证必须的财政拨款、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协调资源共享、完善评估体系等具体职责。  相似文献   

18.
公共图书馆的效率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席涛 《图书馆杂志》2007,26(2):8-13
公共图书馆效率地位、效率责任、效率衡量具有不同于私营部门的特殊表现。公共图书馆体制性浪费、读者需求难以把握、监督激励不足是导致效率低下的特殊成因。因此,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治理结构、打破垄断地位、开展绩效评估、完善激励机制,是提高公共图书馆效率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谢欢 《图书馆》2011,(6):101-103
美国图书馆开展政府信息服务历史悠久,健全的法律保障、与政府良好的合作关系、公民的主动参与、完善的利用机制是促进美国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的重要因素。与美国相比,中国图书馆开展政府信息服务的时间短,地区发展不平衡;相关法律、政府信息、服务对象的缺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的开展。中国需要加强相关法律的制订与完善,为图书馆开展政府信息服务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此外图书馆自身也要积极参与到政府信息服务这项工作,同时通过努力强化公民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20.
建设全覆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把县以下基层图书馆建设纳入总分馆体系建设之中。省级公共图书馆不应该在省会城市开展延伸服务,而应该把省会城市的空间让给属地市、区级图书馆;也不应该采取在省会城市之外直接办流通站的方式,而应该将有限的资金和人力配置在全省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构建上,为全省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提供学术和智力支持,提供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