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抓住第一次     
学校举行广播操比赛,我们班的同学动作干净利索,刚劲有力,整齐划一,人人精神饱满,斗志昂扬,赢来众人的阵阵掌声。每天放学、上操,每个同学的桌面收拾得干干净净,凳子摆放得整整齐齐,得到同事的赞扬。一个同事问我有什么魔法让学生如此这般,我告诉他:“抓住第一次。”人们常说“幼学如深刻”、“第一印象最重要”。在与学生进行接触,教育管理学生时,必须切实迈好第一  相似文献   

2.
怎样鉴赏古诗文呢?我除了给学生讲一些有关古诗文鉴赏的知识外,如“诗歌鉴赏的几个要点”、“诗歌鉴赏的最佳切入点”等,我还大胆进行了教学创新,那就是老师当向导,撰写学习诗歌的心得体会,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这学期,我在进行高中第三册古诗文教学中,经常撰写一些有关的文章,例如在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这首诗时,我撰写了《学习〈山居秋暝〉有感》一文(附后),并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给老师修改文章。老师的真情,感动了学生,赢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正像高二(14)班的戚莎莎同学在评语中所写的:此文语言优美,语句…  相似文献   

3.
叶春梅 《作文》2023,(1):46-47
<正>这学期,量词班转来了两位新同学。班主任大个儿老师领着两位新同学走上讲台。大个儿老师清清嗓子,大声说:“掌声欢迎新同学!”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下面请两位新同学进行自我介绍。”“大家好,我的名字是‘只’,很高兴认识大家。”圆脸的“只”有点儿害羞,小声地说道。高高瘦瘦的“支”脸上浮现一丝惊讶,迟疑了一会儿,接着说:“同学们好,我的名字是‘支’。”  相似文献   

4.
【教学实录】上课开始,我试着问学生:“课前你们已预习了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你们喜欢这篇小说吗?”全班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喜欢!”“我和你们有同感,这的确是一篇值得仔细品读的好文章!”我接着征询同学们意见:“这堂课是我和你们一起学呢,还是同学们自己学?”很多同学说:“我们与老师一起学!”“好啊!”我温和地说道,“不过,我希望同学们唱主角,怎么样?”听了我的话,同学们便争先恐后地读起课文来。大约十分钟,同学们的读书声似乎戛然而止。我关切地问道:“同学们刚才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难处了吗?”有个女同学立即站起身,说:“老…  相似文献   

5.
惊魂之旅     
放暑假期间,因为太过无聊,我便和同学出去玩。但是去什么地方好呢?杭州这地方说大它很大,说小它又很小,我们又是从小生活在杭州的孩子,什么大街小巷没去过呢!一天,听同学说“娃哈哈美食城”3楼有个“鬼城”,出来的人都说:“打死我也不要再去了!”嘿,听起来可真刺激,里面到底有什么可怕的呢?我自认为是个无神论者,认为世间不存在妖魔鬼怪,因此我相信就算再恐怖也是吓不倒我的。于是,第二天,我就和同学到“鬼城”探寻刺激去了。当电梯门打开,我便看见两个硕大的字呈现在眼前——“鬼城”。空调的冷气制造出阴森森的感觉,昏暗的灯光使人觉得气…  相似文献   

6.
在僵局面前     
课前提问在照例进行……“请你回答——向礼文同学。”向礼文站起来了,却并不作答。这出我意料之外。听前任班主任介绍,他成绩较好,并有相当的口头表达能力。可现在,他一味地闭着嘴,满脸愠色地站着。我不得不另叫一位同学,并嘱向礼文好生听着。但就在那同学答问时,向礼文居然一屁股坐了下去。我被他这无理的行为激怒了,便匆匆地走到他的面  相似文献   

7.
一提起音乐课,我就头痛。因为,我实在是没有音乐细胞。不是把音符念成阿拉伯数字,就是拿不准节奏;不是把低音唱得偏高,就是把高音唱得偏低。总之,音乐课上的我总是洋相百出。这不,今天又有音乐课了。上课时,老师要请几位男同学唱一首短歌。我一听,忙把头埋到了前桌同学背后,一边在心里说:千万别叫我呀!“王邁!”正当我在祈祷时,周老师点到了我的名字。惨了,惨了,这可怎么办呢?我硬着头皮,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却迟迟不敢上台。“来,掌声欢迎!”周老师大概看出了我的犹豫,便提议大家用掌声来鼓励我。我只好不情愿地唱起来…  相似文献   

8.
“花篮里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 在“五四”青年联欢晚会上,男女同学伴着七彩的灯光载歌载舞:新潮流行曲、摇滚音乐、迪斯科,激越的旋律将我的心绷得紧紧……我料想同学们会邀我唱歌,果然,一阵掌声之后,作为班主任的我,被几个同学推到教室中央,我深情地望望大家,润润嘶哑的嗓门,便引吭高歌起《南泥湾》来。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口语交际”课上,我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内容是介绍家庭成员的优秀品质。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几个同学先后生动地介绍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孝敬老人、帮助别人、勤劳俭朴的优秀品质,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10.
问题学习———发现探究点《鸟的天堂》一文的1 2、1 3节,生动地再现了早晨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百鸟喧闹的热烈而欢快的场面。我在和学生共同学习时,有位同学说:“我发现所有的鸟儿的心情都特别好。我不禁想起李纹的一句广告词———一见好心情。”听到学生充满人文情怀的精彩发言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从课文中找一找能够表现鸟儿心情好的句子。当一位同学提到“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这一句的时候,有位同学大声惊呼:“我发现这句话中的‘吓’字用得不对!”看他那神情…  相似文献   

11.
在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上这样的情景屡见不鲜:教师听完某个同学并不精彩的发言后,便问其他同学:“他回答得好不好?”其余学生知道这个时候老师要他们说“好”,于是便投其所好,大声说“好”!接着老师说:“让我们为这个同学鼓掌”,于是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笔留心观察了一下,不少学生的鼓掌显得很不情愿,只是象征性地动了动手,课堂上的掌声也不那么热烈。  相似文献   

12.
一次我在上《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有位同学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老师,杨梅我们太熟悉了我家就有杨梅树。您就让我们自学吧!我们肯定能学懂,”我高兴地说:“是吗,太好了!能说说你打算怎么自学这篇课文吗?这位同学稍微想了一会儿答道:“我可以把杨梅介绍给大家听,”另一位同学迫不及待地说:“然后看看是书上写得好.还是他介绍得好。”“还要看看书上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杨梅  相似文献   

13.
绿太阳     
自从在那张非正式的表上填了“文科”,我的日子就没安宁过。 理化各科老师都像听说我吞了几只苍蝇一样盯着我:“你理化学得那么好会去学文?”历史老师则说:“就你十堂课十二堂不听,十次考试十二次不及格,想学文?”同学中也没有一个支持我的,理化学得好的就不学文,这已成了牢不可破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4.
修路采访记     
国庆长假的第一天,还没等太阳露头。我们采访组的五位同学便按事先的约定集中了,个个迫不及待地佩戴好《小记者》证,带好本子和笔进行采访。走在街头上,五个人真的像在找焦点。“哎,有了!”我激动地叫了起来。“什么?”顿时,四个人瞪大了眼睛立即转向我。“到修路的那边采访,不是很好的素材吗?听爸爸说,现在修的解放路是我们上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爆发出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此时的我清楚地知道这预设之外的掌声是送给这位同学的,而不是送给我的。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这预设之外掌声的分量,体会"尊重学习主体"这几个字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前一晚,全寝室的同学都在努力温习,哪怕已经熄灯了,还各自在床上点着小台灯继续复习。黑暗中“哗啦哗啦”的翻书声四起,间杂着几声窗外传来的鸦鸣。突然,手机响了一下,穗穗同学在宿舍微信群里说:“明天考完我们出去聚餐吧!”大家都说:“好。”“那吃什么呢?”我想了想,回复道:“吃饺子怎么样?”穗穗发了三个大拇指出来,说:“考完‘教资’吃饺子,妙啊!”我愣了一会儿,不明白妙在何处。穗穗说:“‘教资’和‘饺子’正巧谐音嘛。”我们都笑了,于是决定吃饺子。  相似文献   

17.
在前几天某校举行的田径运动会上,A同学悄悄告诉我:同年级另一个班B同学中长跑成绩非常优秀,班主任便让B同学代替C同学跑步。A同学说是B同学亲口对他说的。听了这话,我默然不语,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  相似文献   

18.
儿子的同学都羡慕儿子有个当教师的妈妈。有一次,儿子的一个同学小君到我家玩。我在里屋睡觉。朦胧中,我听到两个小家伙在说话。小君对儿子说“小宝,要是我妈妈也是老师该多好啊!可是我妈妈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要家长签字时老师总怀疑是我自己签的。”儿子不以为然地说:“老师好什么好,告诉你吧,我希望我妈妈是个文盲。”我听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相似文献   

19.
上午第一节是语文,一进教室我便扯着嗓子宣布:“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一会儿咱们就要随着作家去游玩啦。”我话音刚落,全班便骤然响起掌声。接着就有不少学生急切地问我:“作家是谁?”“到哪儿去玩?”看着这热情高涨的学生,我故作玄虚,神秘兮兮地告诉他们:“昨晚我去拜访著名作家巴金爷爷,想不到他和几位朋友晚饭后划船去了,等了半晌才把他们等来。在我与他老人家的交谈中得知,他们今天一早还要划船到一个朋友家去,途中要经过‘鸟的天堂’。(板书课题)我一听,多好的机会呀!何不趁机也让咱班同学随着去长长见识呢?我斗胆向他老人家提出了请求,…  相似文献   

20.
0分班长     
早自习,班主任站在讲台上,郑重地说:“已经开学两周了,我先任命一位代理班长,条件是学习好,与同学相处融洽。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我觉得杨倩文同学很适合,暂时由她来履行代理班长的职责。”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又兴奋又害羞地涨红了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